成年人生存02(02知人篇2熟人成仇为了啥)

02 知人篇2 熟人成仇为了啥?大家好,欢迎您打开知乎·私家课,老梁给您解读《增广贤文》在我们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比方说是这个恋人或者是好朋友,就说是友情和爱情这两种情况一开始,俩人刚熟悉时候,甜哥哥蜜姐姐,关系非常好,如胶似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发现好像就不如当初那么近乎了,甚至有的形同陌路,掰了那么这种情况,《增广贤文》里是怎么给解读的呢?《增广贤文》里边有一句特别经典的话,叫“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成年人生存02?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成年人生存02(02知人篇2熟人成仇为了啥)

成年人生存02

02 知人篇2 熟人成仇为了啥?

大家好,欢迎您打开知乎·私家课,老梁给您解读《增广贤文》。在我们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比方说是这个恋人或者是好朋友,就说是友情和爱情这两种情况。一开始,俩人刚熟悉时候,甜哥哥蜜姐姐,关系非常好,如胶似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发现好像就不如当初那么近乎了,甚至有的形同陌路,掰了。那么这种情况,《增广贤文》里是怎么给解读的呢?《增广贤文》里边有一句特别经典的话,叫“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什么意思?你从字面上看,就是俩熟人,你们要熟了以后,最好就像你们当初见面时候那样,刚认识时候那样。这样你们处多长时间,也不会有彼此怨恨的心理。有人说这话什么意思?挺经琢磨。有的人给解读了,比方从爱情角度,你看纳兰容若曾经写了一首诗,里边写叫“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他的解读是什么呢?就说你男女在一块,一开始肯定你爱我,我爱你,到后来有一方变心了,所以就心生怨恨,形同陌路,分道扬镳。

说这是埋怨有一方感情不那么瓷实,容易变心。还有的人呢从其他角度来解读,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你俩人就不应该熟,整得腻腻糊糊的,一开始就应该有界限,别往深了交,到最后就好办。不往深交当然就不埋怨了”。那么这两种解读对不对?我告诉大家,有很大偏颇。你没有真正理解《增广贤文》这句话:“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是什么意思?

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两个人往下相处的时候,越是熟,越应该保持当初刚认识时候的那种界限感,就彼此之间有界限感,你是你的,我是我的,还要保持那个时候的一些理解和对对方的尊重。不能因为熟了,就毫无界限感。如果打破这个界限感,那对不起,你们最后心生怨怼,恐怕是难免的。所以这叫“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它说的就是熟人之间这个界限感怎么保持,我要把它解读成这么几点:第一个,你要考虑到熟人的面子,不能让他下不来台;第二个,虽然熟了,人家有人家自个的事,你不能滥管人家的事;第三个,也不能不分场合地跟熟人之间因为熟了就乱开玩笑。这都是我们把这句话落到现实当中接地气的一种解读,我分头给大伙说说。

首先一个,你不能让自己的熟人下不来台,不管他面子。你看这种事在中国古代有个经典的例子,咱都知道项羽身边有个顶级的谋士,他管他叫亚父,其实就是跟自个亲爸爸差不多,就“第二父亲”这意思,谋士范增。范增很有韬略,可是范增下场很凄惨。什么下场呢?他让项羽给撵走了。当然他说他辞职,其实项羽也不想留他了,结果在回老家路上发病死了,算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什么原因?直接原因是刘邦在那挑唆。就项羽打发两个使者,到刘邦那交换意见去。刘邦听了陈平给他出的计策,很热情地招待这两个使者,大鱼大肉摆上了,结果吃差不多了,刘邦问:“您二位是亚父范增派来的?有什么话跟我说吧。”这两位使者愣了,“不是,我们是大王项羽派来的。”

刘邦一听,脸上变颜变色了,不一会站起来了,走了,然后下人进来,把这大鱼大肉都撤了,给他们两位换上粗茶淡饭。这两位使者受这气,憋屈啊,回去跟项羽说怎么怎么着,项羽说:“好啊,这亚父范增暗中与刘邦勾勾搭搭,这对我不利啊”,就不信任范增,冷言冷语,最后范增一来气,说“我辞职回去了!”半道上发病死了,死的挺窝囊的,挺冤屈。

那么说刘邦挑唆固然是一个方面,其实项羽早有不用范增之心,就是累加到现在找了个借口。为什么这样?范增对项羽并不尊重,觉得“项羽就差管自个儿叫爹了,你离了我不行”,这范增心里头就打破了跟项羽的界限。你要想想,项羽是你领导,人家是大王,结果在项羽面前什么样?咱们很多朋友读过《鸿门宴》,刘邦跑了之后留下张良,给他们俩送点玉器玉斗之类的。项羽在那把玩玉器,觉得很好,范增把这玉斗捣碎了,说句话,“竖子不足与谋,若属皆为所虏。”什么意思?“你这小混蛋,没见识的糊涂蛋呢!我跟你说不了这些话,将来咱们都得让刘邦俘虏了。”他倒是句实话。可是你当着那么些人面,你直接说项羽“竖子”,混蛋小子不足与谋,你把他脸往哪搁?人家叫大王。

项羽多好面子?乌江自刎,明明回到江东,有可能卷土重来,就是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自刎了。为了面子,连死都不在乎!你说你这么驳人面子,你不呛人肺管子吗?所以项羽早就有不用范增的心思,这只是个借口。范增死在什么上面?没有界限感,以为跟项羽熟,就不考虑人家的面子,这就是没有界限感。他当初刚见项羽时候可不是这样,他是很有分寸的,到后来因为熟了就没有分寸了,所以范增这叫“不作就不会死”。这是我说的,你要考虑熟人的面子,不要让人下不了台。

第二个,你跟熟人之间,你一定不要多管他闲事。咱们有的觉得“这都我哥们,我家就他家,他家就我家,他的事就我的事。”对人家事指手画脚。各位,你不要忘了,你要你俩都单身,互相之间说点啥也不要紧,一旦有一方谈了恋爱或者成了家了,疏不间亲,你哥们之间关系再近,你近不过人家老婆孩子。所以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有界限感,就别轻易管人家闲事。其实管闲事这个事,有的时候很有文化的人也难以避免。你比方说杜甫,杜甫就是在管闲事这个问题上吃了亏。有人说“这我还真不知道”,我跟你讲讲,这很多人都不知道。

杜甫呢,有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家知道,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时候一帮小孩出来捣乱来了,“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什么原因?“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就这帮熊孩子把我屋顶茅草都弄走了,我追也追不上,只能生气。其实这个大茅草屋是有人给杜甫盖的,这个朋友完全可以再给他盖,但这时候不行了,为什么?杜甫和这个熟人掰了。因为什么掰的?就我刚才说的,滥管熟人的闲事。他这个熟人是谁呢?名字叫严武。“严厉”的“严”,“武术”的“武”。这个人在唐朝时候是个大官,管四川地面。

杜甫和他非常熟,熟到什么程度?你打开杜甫的诗,杜甫一辈子给严武写了35首诗,写得情真意切。而这严武在《全唐诗》里留下六首诗,有四首是写给杜甫的,就说这两个人那是绝对的铁哥们。包括我们知道杜甫有个别号叫“杜工部”,你看他诗集叫《杜工部全集》什么的。这“工部”俩字是怎么来的呢?就是严武管四川的时候,杜甫来到他的府上,担任他的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这才留下“杜工部”三个字。

严武两次治理四川,都把杜甫带在身边,委以重任。杜甫时间一长,有点心里没数,就管人家闲事了。他怎么管?他觉得咱俩这哥们不错,我看你一天追求生活品质,挺奢侈,净用奢侈品,你这对自己形象不利,你得勤俭持家,你爸你妈怎么教育你的?结果有一回俩人喝酒,杜甫喝多点了,跳到床上指着严武鼻子骂,说“你现在这么奢侈,你对得起你爸你妈吗?你不孝之子!”把严武给气的,“我多花俩钱,我爸我妈都没说我败家,你说我?”这就好比现在有的孩子,自个比方说晚婚,爹妈催婚,爹妈没等吱声呢,七大姑八大姨站出来了,“哎呀,你就该结婚”,讨厌不讨厌?这得多讨厌!我结不结婚,我自个的事。严武说:“我花多少钱,我自己消费,我这不是非法所得。

”所以严武一来气,跟杜甫就掰了。掰了不说,这杜甫背后还总说严武这坏话那坏话,这人怎么这不行,那不行,因为他俩熟啊,严武都动了杀机了。为什么?杜甫说话有影响力,这对他形象很不利。所以这时候严武他母亲知道这事,赶紧打发人,“你把这杜甫送走吧,别在我儿子身边呆了,时间长了这俩能弄出事来”。所以这杜甫就是没有把住这个界限,人家有人家的事,你管人家闲事,这个东西作为熟人来说是挺大的忌讳。

第三条是什么?别因为熟就滥开玩笑,不分场合。咱们都知道原来《康熙来了》那主持人小S,小S就好开玩笑。你看她有个闺蜜叫阿雅,咱们很多朋友都熟悉,她跟阿雅就没什么界限,阿雅跟她说点真心话,她好拿这开玩笑。后来阿雅好几次都觉得真难接受,小S听了还纳闷,“啊?她对我生气了?我们俩这么好的闺蜜!”你看,她在这当中她不觉得。包括小S有一次主持一个典礼,给一个歌曲获奖者叫吴青峰给他颁奖。这吴青峰多少有点女性化,而且小S就管他叫峰姐,结果人家粉丝不干了,小S没办法,后来向他粉丝道歉,这吴青峰站出来,“没事没事,翻篇了过去了。”但回过头吴青峰对记者就说,“我最讨厌有人在公共场合管我叫峰姐 ,我是个男的,怎么能这么叫?”你看,这等于打小S脸。

咱们有的朋友也知道,前一段时间这不是郭德纲主持个仪式的时候,在台上和沙溢 胡可两口子开玩笑,人家孩子还在那,就甭管他们熟到什么程度,很多媒体朋友看了觉得不合适,为什么呢?你跟他熟不等于跟他老婆熟;你跟他老婆熟,你也不等于跟人家老公熟;即使都熟,这孩子在场,所以熟人之间有时候开玩笑,他多多少少也得有点分寸感。你别弄得熟人吧,就这关系,你说我还不能跟你急,可是心里头也憋屈,我有我的一亩三分地,就我界限,回头你打破了我的心理界限,还不能说,这气撒不出去,时间长了形成怨恨,两个人交情就危险了。所以我说,“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增广贤文》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再熟的人,最好像当初你们刚见面的时候,保持一定的界限感,不要轻易到人家的领地指手画脚去。

这样你们相处到老,才能彼此之间没有任何怨恨,是真正的好朋友。所以《增广贤文》里这句话,它其实再往下走,就是我们常说的,“生人往熟了处,熟人往生了处”。什么意思?你俩人要是不熟,生人争取变成熟人,为了方便往来嘛,业务合作嘛;但是要已经熟了,要时刻记着当初两人那个界限感,互相之间要有礼貌,不要因为熟了就肆无忌惮地去践踏人家的界限和心理尊严。所以我想这句话是对我们现代人相处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当然,这里边还有更深一层含义,什么叫“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就是你不要对熟人的期望值抱太高。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存在这问题,跟谁关系好了,就觉得“你看我对你好,你也应该对我好”,对方一旦表现稍冷淡一点,哎哟,心里头埋怨上了,这个不对。你交朋友是什么?“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互相之间,感受到心灵沟通的快感,而不是从功利角度,“我跟你交往,我对你好,你就得对我好”。施恩望报是很多人的一个非常大的忌讳。所以说你不对对方抱以很高的期望值的时候,你就不会有多大的失望。那么我跟你刚认识时候,我当然不可能对你抱很大期望值:“你对我好,你借我钱,你帮我办事”。如果你跟人与人交往,都保持一开始的时候对这个人的期望值,你想想,你最后就不会失望,你就不会对人有怨气,你的心态就会更加平和。

所以我说,“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第一,我们要和熟人保持界限感;第二,我们也不要对熟人抱以太高的期望值,这样也就不会失望。所以这是《增广贤文》里这句话体现的人生大智慧。

好,感谢您收看这期知乎私家课,老梁带你一起领略《增广贤文》闪展腾挪、进退有度的人生智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