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儿时的集镇(重拾丢失的手绢)

乡土散文儿时的集镇(重拾丢失的手绢)(1)

重拾丢失的手绢

文:杨晓光

在我们60后、70后这一代人幼苗般茁壮成长的那个年代,手绢曾经是随身携带、须臾不可或缺的贴身之物。那时候没有塑料包装袋可用,出门儿忘带提兜,可以用手绢儿包小物件;小孩子人来疯,跌倒了磕了碰了,可以用手绢儿包扎伤口;天热了,可以用手绢儿擦汗;感冒了,可以用手绢儿拭鼻涕;伤心了,可以用手绢儿擦眼泪。

使用手绢的慢镜头般的岁月,手帕对年轻女性来说,用处多多且风情万种。古代女子用的手绢,最早是佩在衣襟上的。《诗经·野有死麕》中,一个小伙子在森林中捕获了一只鹿,又偶遇美丽的少女,就把鹿慷慨地献给她。这小伙子赢得少女的好感后,就想再进一步,主动起来,少女心中喜欢,却欲拒还迎,嘴上说“无感我帨兮”,不要扯我的佩巾(手绢)啊!

乡土散文儿时的集镇(重拾丢失的手绢)(2)

手绢承载的爱情,除《诗经》外,在戏曲中也多有唱颂,唱《牡丹亭》《西厢记》,如果小姐和丫环手中没有一条绣花手绢,就真的没戏了。《红楼梦》更是把手绢的爱情推到极致,林妹妹经常要流泪,只好手不释“绢”。宝玉叫晴雯送两方旧手绢,黛玉一见,一气呵成,在手绢上写下了三首诗。

手绢是被现在的人遗弃的众多旧物之一。现在早就没了随手带手绢的习惯,大家都用纸,有人用低档的卷筒纸,有人用高档的香味印花纸巾。那种“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的闲愁,那种古典女子用手绢半掩樱口、虚遮花容的妩媚和娇羞,只艳丽在宋词元曲中。

乡土散文儿时的集镇(重拾丢失的手绢)(3)

听一位朋友讲,他儿子在幼儿园做“丢手绢”的游戏,老师问谁带有手绢,全班20几名小朋友带的都是面巾纸,甚至多数小朋友竟不知手绢为何物。其实,包括我们大人在内,现在已经看不到有谁还在用手绢了,手绢早已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渐行渐远的历史记忆。有人认为,手绢需要天天都洗,不洗就不卫生了嘛。而面巾纸和餐巾纸多为一次性的,使用它既方便又卫生,而且也花不了多少钱。

殊不知,小小的纸巾,消费的是木材,随之消失的却是森林。据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每年耗纸量约10公斤。而少浪费1500张纸就可以保留一棵树,少用或者不用纸巾,就等于保护森林资源。森林是制造氧气的“绿色工厂”,森林能够吸收有害物质,森林能够保持水土,森林能够涵养水源,树冠像一把张开的伞,可以截留10-20%的降水量。5万亩森林贮水量相当于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

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我们切不可忽视了小手绢的大作用。让我们重拾旧情怀,找回并且重新使用丢失已久的手绢吧。

(网图侵删)

乡土散文儿时的集镇(重拾丢失的手绢)(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