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和诸葛亮后期谁更厉害(司马懿和诸葛亮)

司马懿和诸葛亮后期谁更厉害(司马懿和诸葛亮)(1)

(诸葛亮影视剧照)

《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不仅是一位传奇的政治家、军事家、甚至还是位发明家。

孔明先生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鞠躬尽瘁,德配其贤,后世对他极为尊崇,孔明最后高进庙宇,位享“武庙十哲”之荣。

司马懿和诸葛亮后期谁更厉害(司马懿和诸葛亮)(2)

(三国影视剧照)

东汉末年,群雄逐起,各式各样的人物如雨后春笋般,从四方各地一下子“窜”了出来,可谓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

这时期,还有一个特别出名的人,此人名叫司马懿。司马懿跟孔明几乎是同龄人,他还年长孔明两岁,但是孔明出道早,成名早,粉丝多,专辑也发行得早;而司马懿最开始一直不被重用,可这老家伙懂得审时度势,懂得隐忍,懂得蛰伏,以致到了最后,他的子孙彻底拿下了江山。

司马懿和诸葛亮后期谁更厉害(司马懿和诸葛亮)(3)

(三国影视剧剧照)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把孔明和司马懿俩人之间的PK描述的十分出彩,让读者看得是津津有味大呼过瘾,其实历史上司马懿和诸葛亮几乎没交过手,而且仅有的“交手记录”都是加双引号的,整个过程俩人都表现得过于谨慎,一点儿也不精彩。

因为诸葛亮是以谨慎出了名的,而司马懿比孔明还谨慎,这俩人何其相像,为官做人都是深思熟虑十分谨慎的那种类型。而且在正史中,诸葛亮败给曹真好几次,曹真一点儿也不像演义里描述得那般草包,曹真可是孔明北伐征旅中非常严峻的一位对手。

还有,所谓的“空城”、“摆阵”、“上方谷”之类的,正史都没有明确记载,倒是演义里罗本一顿描述,大写特写。孔明的一生,总共五次北伐,两次出岐山,而司马懿一直长期在魏国的东线作战。历史记载,司马懿跟诸葛亮仅仅有过两次交手记录,这两次交手,一次是张郃殡天,另一次怎么说呢,咱用个词儿,索性就叫“马马虎虎”吧,可以笼统地说:司马懿是战平了一次,又负了一次。

司马懿和诸葛亮后期谁更厉害(司马懿和诸葛亮)(4)

(孔明先生)

而且,读了《三国志》,大家都会发现,荆州必失,荆州之失只是时间问题。孔明入蜀荆州其实是守不住的,而彼时刘备正在异地创业,根基浅薄,众人不服,根本没有强大的后盾作加持,严重缺少团队凝聚力,仅刘封、孟达就可以拒兵不出,而且,刘备入蜀后,最信赖的人不是孔明而是法正。

还有一点颇为重要:蜀国是这三个国里面文化做得最差的,要知道:一个没有文化做支撑的“集团”,迟早会在时间的流逝中烟消云散;一个没有强大文化做支撑的国家是没有凝聚力的,不但没有根基,更没有灵魂,没有灵魂迟早会成为行尸走肉。因此蜀国之被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蜀国注定会是三国里头最先消亡的一个“尚未MBO的利益集团”。

司马懿曾经夸赞孔明,说“真天才也!” 其实很多人对这句话的解读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司马懿说得是诸葛亮扎营驻寨是个天才,而没有指别的方面。

当时,司马懿看到诸葛亮扎的营:哪里该摆锅、哪里该搭灶、哪里该放器具、哪里搭军帐、哪里是操练场,这些诸葛亮都布置的无比精确到位,简直令人十分惊讶,因此司马懿看到之后才赞叹道:“真天才也!”

司马懿和诸葛亮后期谁更厉害(司马懿和诸葛亮)(5)

(司马懿影视剧照)

司马懿比孔明大一岁半接近两岁,孔明去世时53岁,司马懿去世时72。而且这俩人之间的职场PK几乎一直是“错开”的状态。在孔明指画山河、挥斥方遒之时,司马懿正在潜居抱道、伺机蛰伏。孔明死后司马懿还活了20年,这20年里头,司马懿的职场生涯根本就没有诸葛亮,因此演义夸大虚拟了太多内容,导致观众觉得诸葛亮神机妙算无所不能,相反认为司马懿自私自利贼心不死,是个谋篡的老奸臣,其实这完全是不客观的。

历史上这俩人,水平应该在伯仲之间,综合能力也应不分上下,都是绝顶聪明的巨擘级人物,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这俩人在同一个段位。

说到这里,不妨我们再延伸延伸,做个假如:试想,如果把诸葛亮和司马懿俩人的位置颠倒过来,孔明活到72岁,司马懿活到53岁,那历史会怎么写?那“问题”可就来了......

司马懿和诸葛亮后期谁更厉害(司马懿和诸葛亮)(6)

(诸葛亮影视剧照)

首先司马懿肯定会是忠心耿耿的四朝元老,大家都知道,至少他活着的时候委实没篡,那历史肯定会大写特写,把司马懿塑造成一位四朝元老的顶国柱石,歌颂他的诗词也会络绎不绝;而诸葛亮呢?倘若诸葛亮活到72岁,谁能保证他不篡?首先姑且不论诸葛亮篡不篡,诸葛亮底下的那帮权工信臣肯定会催着诸葛亮“做选择”,这叫“水涨船高”,这也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谁叫你在哪个位置呢?!除非孔明选择一身布衣,孑然漂身,再次躬耕于南阳,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而且刘备死后,诸葛亮也没有把蜀国这块版图继续扩大多少,勉强说,就算守住了吧!倘若孔明真的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版图,攻城拔寨,征服了不少地方,到时候会怎么弄?群臣会怎么想?大家肯定会说:“您赶紧当老大吧,小刘不行,还得靠您,等您当了老大,我们这帮人副部级过不了多久就快升到副国级了!” 臣工们想的肯定是升官进爵,届时众人会推着孔明不由自主地“做选择”,历史上这样的现象可谓不胜枚举。当然话又说回来,这一切仅仅是假如而已,或许我们把孔明先生想得也太“俗”了,因此,我再赘述一句:这仅仅是假如罢了!

司马懿和诸葛亮后期谁更厉害(司马懿和诸葛亮)(7)

(司马懿影视剧照)

不过,翻看历史,大家会发现一个问题:

诸葛亮死后,群臣催着刘禅让他给孔明封侯建庙,最开始刘禅非常反感,拖了很久,群臣不断催促,最后迫于众嘴之压,刘禅给孔明封了个“武乡侯”,武乡侯三个字,不用我过多解释,大家都能明白啥意思,说明历史上的诸葛亮对阿斗绝对造成过“压力”和“威胁”,不然刘禅肯定不是这般表现,至少刘禅肯定是不太喜欢诸葛亮的,但孔明帮他打理国家大事,他倒也省去了不少麻烦,因此阿斗根本不是演义里演得那样傻乎乎的,阿斗绝对跟汉献帝一样是个非常聪明的人,而正史中,张飞的俩闺女都嫁给了刘禅,人家才是亲家,人家的关系才是非常之近的。

同时,陈寿在《三国志》里面这么评价诸葛亮:“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这段话,充分说明诸葛亮是大才无疑,同时也说明诸葛亮是一位极其出色的政治家,具备十分出众的治国才干。

司马懿和诸葛亮后期谁更厉害(司马懿和诸葛亮)(8)

(孔明先生)

而刘备去世之后,孔明不断用兵,被后世批评有穷兵黩武之嫌,《三国志》有段话是这样的:“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三国志》还有这样的评价:“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说明诸葛亮在搞内政方面委实极其出色,而在运兵奇谋方面比较欠缺。

三国里面,内政能力最强的人是荀彧和张昭,正史里没有什么“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正史里是内事外事不决都问张昭。而荀彧此人大家都比较忽略,其实他的内政能力非常出色,他跟周瑜一样都以汉臣自居,不像鲁肃,鲁肃就觉得他是孙权的人,什么汉不汉的,大势已去,他一心只向着江东孙氏。

司马懿和诸葛亮后期谁更厉害(司马懿和诸葛亮)(9)

(周瑜影视剧照)

但是荀彧和周瑜到死都以汉臣自居,这俩人委实是忠心耿耿,而且周瑜相貌英俊、风神雅量、心胸宽广,根本不是演义里写的那般小肚鸡肠,正史里,周瑜极会用兵,他几乎没有输过,更没有什么被诸葛亮气病了之说。周瑜的内政能力兴许比不上孔明,但其军事能力绝对在诸葛亮之上。

总之,诸葛亮肯定不是演义里描述的那般夸张,神机妙算,能呼风唤雨,夺天地之造化,这肯定是罗本的无限发挥了。但诸葛亮肯定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文人。甚至有的学者还说:罗贯中一部《三国演义》看似修饰完美了诸葛亮,其实相反贬低了诸葛亮。

况且,正史里孔明根本没有“火烧博望坡、空城计、草船借箭、联吴抗曹、锦囊妙计”等这些案例,博望坡是刘备烧的,草船借箭是孙权干的。而且,刘备并非演义里写的那么依赖诸葛亮,俩人前期是鱼水关系不假,但是入蜀之后,刘备最器重法正,法正确实没有孔明先生那般大才,但是他帮刘玄德想的每一计都能够恰如其分的奏效,因此刘备非常信任他。

司马懿和诸葛亮后期谁更厉害(司马懿和诸葛亮)(10)

(老版三国演义孔明骂王朗剧照)

因此,对一个人的认识,要辩证唯物主义,更要一分为二地看,不能一味的神话。试想:世界上哪会有完人?那会有神人?如若真有,还要百万雄兵干什么?他自己一个人直接呼风唤雨点兵拨将把天下统一了不就得了,还让大家跟着去凑什么热闹,怎么可能?没有可能!

至于司马懿,人们受“刘汉正统”的影响,再加上司马懿的子孙最终拿下了天下,因此这位老先生最终被冠上了“窃国”的头衔,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用了非常不好听的“自私自利、狡诈、阴暗、促狭”等标签,这完全是不客观的。

司马懿的子孙能够得到天下,也是历史的必然,读过《三国志》的朋友们都知道,司马氏前线接二连三的出现叛将,而且是统兵的重将出现了反水,蜀国和吴国错失了那么好的三次大机会,实在是可惜,在那样极其不利的条件下,司马氏最终还是把天下给拿下了,你能怪谁? 因此,总结为一句话:一开始,蜀国就没有赢的希望,吴国就没有赢的欲望。

司马懿和诸葛亮后期谁更厉害(司马懿和诸葛亮)(11)

(鲁子敬影视剧照)

毋管怎么说,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人臣中的极致,此二人的综合能力我认为在伯仲之间。倘若按“修成正果”讲,那俩人的PK肯定是司马懿胜,因为天下都熬到人家司马氏手中了。

如若论及后世影响力以及远播名声,诸葛亮肯定远超司马懿几条街,诸葛亮可是武庙十哲之一,不但是中国人心中的神,更是亚洲人心中的大智囊。尤其在日本和韩国,提起诸葛亮,那简直是点头如捣蒜,诸葛亮在日韩人的心中,位置极高。

而司马懿就没有孔明这般幸运了,更糟糕的是:在京剧舞台上,仲达还成了个大花脸,这找谁说理去?人这一生,生前不知死后事,司马懿啊司马懿!不怪别的,就怪你跟唐玄宗一样,太能活了......

(注: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与本文作者联系,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