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铁岭古城排名 辽沈寻古铁岭境内的长城

2008-09-29

万里长城从山海关进入辽宁境内,经由绥中、北镇、黑山、盘山、海城、辽阳、沈阳进入铁岭、开原、昌图,由昌图永宁堡折向东到老城镇北再转向南,经过西丰、开原、铁岭到抚顺,由本溪、凤城、丹东,一直到鸭绿江边。全长约一千九百八十五华里。略呈凹字形,共有边堡九十八座,墩台八百四十九堆。我们通常把这一段长城称之为辽东边墙。辽东边墙修建于明英宗正统年间至明宪宗成化年间,是明代九边之一,是东防海西女真,北控建州女真,西御兀良哈三卫蒙古民族的扰乱侵袭而修筑的防御障塞。

铁岭地区境内的辽东边墙的方位、走向,大体可以分为东、西、北三段。其走向西段由沈阳进入铁岭境内的新台子西部到凡河乡、大青乡东部,再入镇西堡乡东渡辽河北上进入开原境的三家子乡西、庆云乡东部入昌图十八家子乡转向东北亮中乡到大兴屯。这段长一百六十八华里,边堡有宋家泊堡(今宋家泡),曾迟堡(今曾盛堡土城子),镇西堡,殷家庄堡(今心田堡),定远堡(今开原前施家堡),庆云堡、古城堡、永宁堡(今昌图朝阳堡)。

北段由老城镇北部到太平乡南部进入泉头乡中部入开原境莲花乡大台山,长七十五华里。边堡有镇夷堡(今昌图永安堡)、靖阳堡(今昌图青羊堡)、镇北堡。在这段从双楼台起向东直至镇北关边墙内十里加修一道边墙,我们称之为内边,外一道称之为大边。

东段边墙由开原莲花乡大台山起向南威远堡乡东部入西丰县境松树乡西部、铜台乡中部又入开原经杨木林子东部、曾家屯中部、松山堡乡东部、柴河堡乡进入铁岭县的大甸子乡中部,从横道乡东部进入抚顺境内,长二百二十七华里。边堡有威远堡、靖安堡(今开原尚阳堡)、松山堡、柴河堡、抚安堡、自家堡冲(今花豹冲)、三岔儿堡(今铁岭三岔子村)。

三段共长四百七十华里,边堡十八座。沿边墩台一百八十三座。腹内墩台二百二十余处。新建敌楼:新建永安楼(今开原古城集单楼台),新建照德宣威楼(今庆云堡、双楼台,也是新安关遗址),新建镇远楼(今前施家西)、新建杨威楼(今宋家泡东北杨楼村),新建康显楼(今曾迟堡东南),新建靖边楼(今丁家泊东南,现划归沈阳界)。腹内有开原、中固、铁岭、凡河、懿路五个城址,铁岭境内辽东边墙沿线中设有新安关(庆云堡里十西)、镇北关(老城镇西北五里)、广顺关(尚阳堡东十五华里)。

明代长城的构造及建筑形式。明代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异族对内地的侵扰,因此它的布局和构造都是为了这一目的而修建的防御性障塞。基本上是由城墙、墩台、边堡关隘,与守卫城所组成的防御建筑。城墙是长城的主要建筑工程。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城墙就比较低一些,地势较平缓的地方,城墙就比较高一些。城墙内部较低,外部较高,充分体现了因地形、地物、地势的原则修建,大体为断面上小下大呈梯形。

城墙的种类很多,历代长城的城墙建筑形式,建筑方法,建筑结构不尽相同。就是一个朝代的城墙也因地制宜,建筑结构和形式上各具特色。铁岭地区境内西段的,宋家泊堡是属辽河套,土不易筑墙,修有土壕一道,进入曾迟堡到永宁堡这一段平旷无险,是利用人工夯筑而成的土墙。北段边墙进入镇夷堡至镇北堡,为土石夯筑。山区地带亦尽石砌筑。西、北二段边墙,在建筑上因地制宜,就地取土,筑起很高很厚的墙。现在铁岭、开原境内的有些乡、村公路就修建在明代边墙基上。镇西堡西一条水渠干道也借边墙基而修筑起来。东段从开原县的威远堡到铁岭县横道河的三道岔儿堡,是利用自然地形在山脊上砌的石墙;有的是依山走势人工劈山凿石而成的墙。

防守城是防御建筑物,建筑在长城内,离长城很远的地方,是保卫境内治安,或增援边堡兵事,设州、卫治所,统辖军民,而不是传递军情的建筑,是与长城有关联的防御性城。铁岭地区境内的开原、中固、铁岭、凡河、懿路城,有的呈方形、长方形,设二、三、四门不尽一致。设有门楼,城角有的设角楼,有的设有瓮城,多是夯土筑成,内外砌一一层青砖,白灰构缝,筑起坚固的城墙。

边堡:堡外有城墙围绕,也称做城堡,边堡内居住军民,堡和城差不多,也有用来驻防军卒的。在长城沿线上常是十里左右一城堡,城堡多是夯土筑成,内外砌一层青砖,多设一、二门。

关隘:也称做关口,是长城防守的重点,也是平时出入的长城要道。凡是险要的山川地带,敌人入侵的通道,都要筑城,设险以堵塞敌人进入。铁岭地区境内尚阳堡东十五里设有广顺关(称南关,现在清河水库中);镇北堡北五里设有镇北关(称北关),现被水库淹没,遗址无存。庆云堡西有新安关一座,为扶余和蒙古的通道。明代边墙设的“新建昭德宣威楼”就是新安关(亦称西关)遗址,后人称之为“双楼台”。新安关原下部是拱起的旋门,上部有二个楼台,也设有拱门,上有了望口,二楼相通,是砖、石垒砌而成。据《开原县志》记载:“高约五丈”。现存遗址二米余高,双楼迹象尚能辨认清楚。

敌楼的建筑多为二、三层,底层能住人,上能了望、射击。有四券拱门,六券拱门,建筑形制不尽相同。楼台多设在平川地带,易远处了望,东段山区山顶高处可以代替。敌楼是砖、石垒砌而成,多为下用石砌、上部砖砌而成。楼台多设在长城里侧,城堡附近,是瞭望、射击的重要设施。

敌台:亦称墙台,就是在长城沿线上筑起的台子,一般高出城墙,有的地方在墙外筑台,这样敌人到附近也容易射击,这种台子平面多呈方形或圆形,平时为守台士兵巡逻放哨的地方。由砖、石、土筑成。筑成了望孔、射击口。

墩台:亦称“烟台”、“烽火台”、“狼烟台”。是利用烽火、烟气传递军情的建筑。墩台的形式是一个独立的高台,台上有了望的房屋和燃烟放火的设备。台子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同长城一样,有石块砌的,有砖、石合墩和利用土夯筑而成,重要的是在外面砌砖。墩台的位置有沿边墩台和腹内墩台。沿边墩台设在城墙内侧修筑在城墙外侧的极少。腹内墩台是与相邻的关隘、边堡、守卫城军事辖区相联系的墩台。墩台大约相隔五里左右。选择在互相了望的高岗和山顶上建筑。

我国历史文献记载利用墩台报警的方法较详细:“明成化二年法令中有规定:合设烟墩,并看守堠(音后)夫,务必时加提调整点,须广积秆草,昼夜轮流看望,遇有急警,昼则举烟,夜则举火,接递通报。”据《开原图说》记载传报虏贼多少分为七等:“数个至五十为一等,放起火一枝;昼举烟一把;夜举火一把。……而六千至一万为七等,放起火七枝,昼夜举烟火七把;若万余以上,起火、烟不绝。”

传报入犯地点:“镇北、靖阳、镇夷三堡为北路,北路入犯昼扯黑旗一面,夜扯灯笼一个。

永宁、古城、庆云三堡为西北路,西北路入犯,昼扯黄旗二面,夜扯灯笼二个。

定远、殷家庄(心田堡)、镇西、曾迟四堡为西路,西路入犯昼扯白旗一面,夜扯灯笼三个。

辽宁铁岭古城排名 辽沈寻古铁岭境内的长城(1)

辽宁铁岭古城排名 辽沈寻古铁岭境内的长城(2)

辽宁铁岭古城排名 辽沈寻古铁岭境内的长城(3)

宋家泊、丁字泊、新城(二堡现为沈阳)三堡为西南路。西南路入犯,昼扯红旗一面,夜扯灯笼四个。

辽宁铁岭古城排名 辽沈寻古铁岭境内的长城(4)

辽宁铁岭古城排名 辽沈寻古铁岭境内的长城(5)

威远、靖安、松山、柴河四堡为东路,东路入犯,昼扯蓝旗一面,夜扯灯笼五个。

抚安、白家冲、三岔儿堡为东南路,东南路入犯,昼扯绿旗一面,夜扯灯笼六个。”

烽火台与长城密切结合为一体,构成了长城防御系统的基层组织,在我国古代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

铁岭地区境内这段辽东边墙——“长城”,建造形式和规模虽不及绥中、八达岭那么宏伟壮观,但毕竟是万里长城的组成部分和继续。它翻山越岭,穿河流,过平原,到沙漠丘陵,经绝壁,宛如一条巨龙,飞腾在辽北这块大地上。雄关矗立,城堡相望,墩台林立,成为我国古代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