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的传统春联(新年接福迎祥的奇花异草)

对联,俗称对子。春联,就是新年贴的对联。春联是新年接福迎祥的奇花异草,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道亮丽景色。过大年时贴上红彤彤的春联,会使春光满园,喜气洋溢,生机盎然,预示着新的一年健健康康、红红火火、顺顺利利、和和美美、发发达达。

史上最全的传统春联(新年接福迎祥的奇花异草)(1)

春联的历史十分悠久。据史料记载,上古时期,有名叫荼和郁垒的两兄弟,是黄帝手下的大将,能捉鬼,常在度朔山章桃树下检阅百鬼,凡是无端害人的恶鬼,就用苇绳捆绑了,喂食老虎,以除祸害。于是,当地衙门的官员就效仿荼和郁垒的做法,于每年的除夕在门上饰桃人,张挂用苇草编成的绳索,画老虎,以求趋吉避凶。意思是:荼和郁垒在此,恶鬼如果敢来,就把你抓捕了喂老虎。如此一来,当然就可以安心地过年了。这种以“桃人”来“卫凶”的做法,到了春秋时代的中期,已经成为一种民间风俗了。人们普遍认为,桃木能驱鬼避邪。

史上最全的传统春联(新年接福迎祥的奇花异草)(2)

饰桃人,画老虎,毕竟费时费力。后来,人们为了方便省事起见,就以桃符代替桃人。其做法是:在两块桃木板上,分别画上荼和郁垒的形象,将其挂在门口两旁。意义和从前一样,都是为了降妖除魔,欢度新年。再往后,人们发现,画画不如写字更快,于是就在两块桃木板上分别写上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代替画像。为了对称、工整,又在“荼”字上面加一个“神”字,形成“神荼”“郁垒”的对子格。

史上最全的传统春联(新年接福迎祥的奇花异草)(3)

春联发生质的变化,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就像现在一样,人们开始用两句吉祥的联语代替神荼和郁垒的名字。我国对联发展史上的第一副春联,是十国之一的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写的。孟昶本来是命朝中的一名学士撰写春联,但是对学士写的春联不满意,于是就提笔自写了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遗憾的是,在新年的正月十一日,孟昶就因战败归降宋朝了。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君王城头竖降旗,妾在深宫怎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诗,作者就是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一个很有才貌也很有爱国情怀的奇女子。

史上最全的传统春联(新年接福迎祥的奇花异草)(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的诗,题目叫《元日》,写的就是正月初一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生动景象。在王安石所处的宋代,对联日趋广泛、蓬勃发展,逐渐由上流社会普及到大小城镇市民,并潜移默化,由城市传播到乡下。但是,由于受当时文化背景和文化条件的限制,乡下仍以桃符为主,贴字联的不多。王安石的诗就反映了当时这一现实。

而将过年时的对联称作“春联”,则是到了明朝初期。有一年,朱元璋在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以示欢庆祥和。此后,“春联”一词便传播开来,一直延续至今。

史上最全的传统春联(新年接福迎祥的奇花异草)(5)

春节贴春联,既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也是一种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春联的形式和内容争奇斗艳、赏心悦目、蔚为大观。人们用春联辞旧迎新,表达美好心愿,接纳吉祥如意,期盼幸福生活。春联,把老百姓一年又一年的美好希望连在一起,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美丽的梦想大花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