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1)

2003 年,中国大片时代刚刚开启,获得最多国际奖项的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一个个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纷纷按捺不住拍摄了首批中国大片。作为《双旗镇刀客》的导演,何平虽然不大出名,可《天地英雄》作为他交上的大片作业,在我看来,却十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即使比起张艺谋备受赞誉的《英雄》,也不遑多让甚至远远超出,是一部远远被低估的好片。也似乎,成就了中国武侠最后的余韵。

江南烟雨,白衣轻剑,一片雾蒙蒙里的花雨中,一个单薄的身影,一匹瘦马,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是侠客。

高山险水,青衣斗笠,长剑出鞘,血不留痕,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是游侠。

无论是侠客还是游侠,在中国的武侠小说和电影中,给人的感觉都那么的潇洒不羁,纵情肆意。包含了很难活得轻松的中国人对于生命的另一种向往——温情的,任性的,自由的,豁达的……仿佛一副写意水墨画,仿佛一首飘忽古琴曲。

而边塞大漠,风卷残云,落日如血,北风卷地百草折,黄金百战穿金甲……一片浓墨重彩之中,身负家国之责,个人之命,则是武士。

唐代,就是一个盛产武士的时代。

或者,也是唯一一个盛产武士的时代。

《天地英雄》,正如它的英文名“Warriors of Heaven and Earth”一样,“武士”这个词,袭面而来,已然充满了大唐那天高地阔,苍茫辽远的边塞气氛,也背负着自春秋战国以来,武侠的沉重道德感,从而赋予了这部电影独树一帜的深远格局。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2)

什么是武士?和偏执的日本武士道不一样,中国的武士,从先天便有浓浓的家国情怀和伦理意识。

仁义廉耻,忠勇信诚——这些,是中国武士天然必须具备的品格,而到了唐这样一个空前开阔多元的时代,才绽放出最灿烂的武士灵魂与人格。

所以,我们终于能在屏幕上看到了李校尉、独眼鹰、麻棍、巫老二、秃子、燥子模,甚至那位来自日本的遣唐使来栖这样的唐代武士群像。这群连完整名字都没有的铮铮男儿,演出了中国武侠电影史上少有的热血忠魂。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3)

何谓仁?“武士不滥杀。”“武士更不能被滥杀。”因为不愿屠戮突厥人的妇孺婴儿,李校尉走上反叛之路,一个“仁”字,胜过性命,胜过名誉,胜过官位,甚至胜过自己深深眷念的祖国。由一介武官沦为朝不保夕的钦犯,也绝不背弃自己的信念。

何谓忠?即使被朝廷抛弃亏欠甚至被朝廷背叛。在西域这样一个多股势力争夺的无国界之地逃亡,却因深知驼队运送的事物事关国家命运前途,毅然担负起了护队重任,九死一生,付出所有。

何谓义?一句话便能让诸位兄弟舍弃多年经营,舍弃妻子、儿子乃至安逸的小家庭,不顾一切跟随李校尉,赌上性命,至死不悔。

何谓勇?以一挡万,哪怕身后是响马子和突厥人的双重堵截,哪怕自己已经弹尽粮绝,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使有去无回,依然决然向前。

何谓信?一诺千金,重诺轻生。因为被人所救,便答应对方将驼队护送回长安,为了这个诺言,百折千回从未退缩半步。而来栖,既然有“长安城下见”的君子一言,便一路保护自己的敌人,直到牺牲生命。

……这一切,构筑了一个武士的信仰世界。也唯有信仰,能够让一个人,哪怕是最普通最渺小的人,焕发出生命最辉煌的光芒。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4)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5)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6)

黄沙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这是真正的边塞,真正的西域。

肃杀的背景下,只适合出演悲壮的正剧,只适合七尺男儿洒热血,和儿女情长,你侬我怨毫不搭边。所以整部《天地英雄》,对白少得可怜,言简意赅的每一句台词,都凸显了真实的男儿品格。

“武士不滥杀。”“武士更不能被滥杀。”来栖和李校尉的第一次见面,在对方一连串“你知罪?”的质疑中,李校尉冷静甚至面带微笑回答道,这两句话,毫无疑问是他的底线,是他内心最深处的支撑点,他从未认为自己做错。他一直在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7)

“找活的?”点头。“可是趟玩命的活。”不由自主的笑,仿佛是一个最好笑的笑话般:“玩得就是个命啊……”老不死的出场,一个落魄的年迈刀手就这么随随便便把他一生刀口舔血的经历交代了。乃至后来知道这真是趟要丢命的活时,老不死的也只是摇头笑:“他娘的,没运气。”一生卖命,却罕见能活到老年的刀手,他们对于生命的态度,终究与众不同。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8)

“我要是回不来了,你嫂子她们就交给你了……兄弟,替我把两个娃带大……”“又满嘴跑舌头,我们是生死的弟兄,对吧?要去就一块去,谁也别想把我甩了。”“弟妹不是要生了吗?我是想……”然后就是那句“我老婆的事你想啥?”兄弟之情,一生之义,尽在不言之中,不需要费力去演,只要轻轻一点,自然石土成金。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9)

当年轻纯真的文珠问李校尉:“你是犯人吗?”李校尉回答道:“你看呢?”“你犯了什么罪?”“因为杀人吗?”“有时候杀人是没罪的,不杀人倒是有罪。”一段话,便把一个发生在无情戈壁身份悬殊一见记心再见钟情三见托付一生天涯海角至死相随的的爱情故事说完了,毫不腻歪,毫不拖泥带水。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10)

“我想我的母亲,我一定要回家。”“那你是得回去,该回家了。”“杀了你,我就可以回家了。”负责追捕李校尉的来栖和李校尉唯一一次气氛轻松的对话,轻描淡写的笑意间,两人从敌对到惺惺相惜再到推心置腹的生死之交,已经完满了。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11)

当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这部电影中的演员们。

姜文的李校尉自然不必说,中井贵一的来栖也不必说,这两位的演出都无愧于影帝地位。特别是中井,一个日本人,一句汉语也不会说,在短短几个月内便拿出了一套虽然拿腔拿调但却情感到位的对白出来。这是要致今天那些念数字的演员于何处?或许,今天对于大多数人,不管是不是演员来说,获得他们想要的,都太容易(上一代人已经创造好了)。而更好的东西,又已经由于阶层、识见、能力等原因不在他们的视野内。于是今天的人,把一切,都看的太过容易(同时把另一些东西看做太艰难够不着的),自然不知道,什么叫做努力,什么叫做珍惜,什么叫做对得起自己(这大概是另一个话题了)。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12)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13)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14)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15)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16)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17)

看完《天地英雄》的2003年,我整天都对着中井贵一发花痴。男人最重要的,就是气势啊,气势啊……

很兴庆和中井演对手戏的是姜文。姜文毕竟是中国最好的演员,如果差一点点,可能最后的结果都会尴尬——一个日本人怎么能比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还更有唐韵了?好在姜文HOLD住了这个角色,让双男主的线还是势均力敌了。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18)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19)

还有一个史诗级别的存在便是王学圻扮演的反派,混血儿,响马子的头目安。这是一个坏的极有风度气量的人物,他的野心他的算计全部写在明面上。哪怕没有其他为了增加反面角色的光彩常采用的“加戏”“补过去”之类的套路,他依然光彩夺目,让人恨不起来。甚至让人觉得他拉琴,扣指甲,吐口水的动作都那么帅。老戏骨啊老戏骨!真是台词只有一分,剩下的,全在神态动作一个眼神一根头发丝的位置啊!!!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20)

其他人物,演得也都不错,任何一句台词都是到位的,虽然几乎没给这群武士群像太多特写,但各人在各人的位置上绝不跳脱也绝不被掩盖,哪怕是个七八岁的孩子都能像模像样,不得不说,一部影视作品只要演员到位,基本就能拿个及格分了。

唯一的BUG就是赵薇演的将军之女文珠,有人说这部戏没给赵薇多大空间——这是费多大劲替她洗了?赵薇的角色无论从色彩配置还是发挥空间还是性格搭配上来看都是全片唯一和双男主齐头并进的线。年轻的武家女儿,在西域长大,不怕打仗,不怕吃苦,见惯生死,能判断形势,能挥剑杀敌。这已经是一个女武士的设定了。而由于她年轻,出身好,却对复杂世事仍少了许多的洞察,也就少了那份沧桑和沉重,几乎是全片唯一的亮色(一如她那一身白衣。)男性世界的阳刚锐利,更能衬托出她的纯净出尘。就像她不能理解为什么不杀人也有罪,不理解为什么好人也会是犯人。但她遵从自己的本心,被李校尉这个年纪足以做自己父亲,一无所有的罪犯吸引。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21)

这本该是有着浓浓悲剧色彩的片最大的亮点,也能升华这部片的深度和温度。但,赵薇决然的演砸了。“你是个好人。”“我们会活着离开这,对吗?”“我跟你去”一类至关重要的台词,在赵薇的嘴里,全都轻飘飘的——这明明是全片中最重如泰山的词啊。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22)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23)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24)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25)

从镜头的表现力度来说,导演给赵薇的空间还要如何大?整部剧一半用的都是她的视野,奈何赵薇真的不太给力。

应当说文珠这个角色确实不太好演,对手全是老戏骨,台词又不多,节奏全得踩点。但绝对属于只要演得好就能大放光彩够一个人吃半辈子的角色。说实话对赵薇真的很失望!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26)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27)

在这个场景中,对比一下两人的状态,眼神,大约高下立判吧。或者我不该苛责?毕竟这部男人戏中,太多太多的留白,太多太多要靠演员自己去完成填补的脑洞。它的笔墨太过洗练,太过有张力。节奏感只有靠演员自己把握。

关于结局,很多人表示不能接受。这就像当年胡金铨《侠女》一样,结局也被很多人诟病,甚至让片成了票房毒药。

可是放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这可能是最好的结局也不一定。

固然它让很多人的期待落了空:来栖和李校尉的决斗没有了,安和李校尉的对决没有了,突厥和唐的最终对战也没有了。

然而它毕竟多了很多空间,很多层次。最高的层次,便是信仰,便是智慧,便是融合——

作为开放多元的唐,海纳百川的唐,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结局更有气势的了?

何况,即使是唐,也已经是武士日薄西山的时代,一个武士,原本就无法改变结局,左右局势。

能改变结局的,也确实只有信仰和智慧。

只有文化。

所以,我对这个结局,始终持观望态度。

仔细回味,没有宗教信仰的我,还是觉得,可以接受这样的结尾。

尽量不剧透的写完了这部电影的推荐,就是希望,大家能自己看看,这部难得的武侠——或者说是武士片。

它对唐代的把握,堪称一个巅峰,远胜过近年来徐克的《狄仁杰》之类,比起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也更多了几分宏大。

以此纪念我的唐朝情结。

然后请期待我们下一部作品——一部唐代武士漫画(准确说来,是以唐为原型的架空历史武侠类漫画~~)

古装电影争雄岁月(平沙万里烽火黄昏)(28)

这部电影的配乐异常出色,完全勾勒出了大漠雄浑的意境和人物性格的刚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