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边4位烈士魂归故里(阔别家乡55载的烈士魂归故里)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戍边4位烈士魂归故里(阔别家乡55载的烈士魂归故里)(1)

9月19日,阔别家乡55载,王学义烈士踏上了“回家”的路。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人民网漳州9月20日电 “55年了,大哥,我们终于来接你回家了!”9月19日,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56岁的王学中带着两个侄儿,小心翼翼地抱着大哥王学义烈士的骨灰坛缓慢走向归途的汽车,踏上了回家的路。

道路两旁,龙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以及龙海区程溪农场、倒桥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默默护送。

戍边4位烈士魂归故里(阔别家乡55载的烈士魂归故里)(2)

在车上,抱着大哥的遗骸,王学中百感交集。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与此同时,远在老家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的王学义烈士的二弟王学心、三弟王学海,通过手机屏幕,时时关注着哥哥回家的动态,早已做好迎接的准备,盼着大哥早日回来,盼着一家人早日团聚。

今年清明节前夕,龙海区利用“互联网 ”为烈士寻亲机制,成功找到包括王学义烈士在内的多位散葬在外的军人烈士家属。

戍边4位烈士魂归故里(阔别家乡55载的烈士魂归故里)(3)

1967年,王学义烈士所在部队寄给其家人的信件。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找到哥哥王学义后,四弟王学中表示,因实在想念亲人,也为更好祭奠英烈、教育下一代,家人想早些将大哥的遗骸迁回家乡安葬。得知此情况后,半年来,在龙海区、淮阳区两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等的共同努力下,王学义烈士终于踏上回家的路。

“父母在世的时候,曾多次尝试寻找大哥的安葬地,却一直没有线索。双亲临终前,仍叮嘱代为寻找。找寻大哥的遗骸,不仅是父母的遗愿,更是我们三兄弟的心愿。”王学中表示,自己的两位哥哥年纪较大,不适合舟车劳顿,便由自己和两位侄子代劳,迁回大哥的遗骸。

戍边4位烈士魂归故里(阔别家乡55载的烈士魂归故里)(4)

王学义烈士的革命烈士证明书。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1967年7月,时年19岁的王学义在就读高中期间,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到了福建省。同年,家人收到王学义所在部队的来信告知,王学义于1967年11月27日在营房建设中牺牲。当时,由于路程较远,交通不便,王学义的亲人没有前去处理后事。

90年代,王学义的亲人曾托在福建务工的村民到福建几个地市的烈士陵园找了多次都毫无所获,后来也就没再寻找了。

戍边4位烈士魂归故里(阔别家乡55载的烈士魂归故里)(5)

王学义烈士墓迁移交接仪式。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50多年过去了,没想到有生之年能找到哥哥的下落。我大哥牺牲的时候我才一岁,对大哥的了解基本都是听父母跟二哥、三哥提起,从父母和两位哥哥的描述中得知,大哥是一位勤学上进、有担当的男子汉。”9月18日,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驾车14个小时1700余公里赶到龙海区,王学中及两名侄子顾不上旅途劳顿,迫不及待想尽早接回亲人。

戍边4位烈士魂归故里(阔别家乡55载的烈士魂归故里)(6)

简单而又庄重的送别仪式。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9月19日,在龙海区程溪农场倒桥社区王学义烈士安葬地,两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烈士亲属进行了简单而又庄严的迁葬仪式,王学义烈士遗骸将被带回家乡的烈士陵园下葬。王学中和两名侄子也向长眠于此的其他军人烈士的墓碑深深鞠躬,替大哥王学义向他们“道个别”,希望他们也能早日魂归故里,落叶归根。(苏海森 戴伟国 庄宇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