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建地窨子:深山里的马架子和地窨子

自己建地窨子:深山里的马架子和地窨子(1)

很久以前,在东北的一些大山里,可以看到一种在地面上用木头架起来的人字形窝棚,这是东北大山里的一种早期建筑,人称“马架子”。马架子取材容易,建筑简单,冬暖夏凉,在山林地带,一些少数民族以打猎为主要生活方式,还有一些人要到深山里采人参,马架子这种建筑就很受人们欢迎。马架子既像窝棚,又像房子,可以临时居住,也可以长期居住。马架子用几根木头就可以搭建,从正面看呈三角形,侧面看像长方形。它南北有墙,都呈三角形。东西两侧也有墙壁,但极矮,被长草披盖着很难从外面看出。

马架子以土坯砌墙为主,草苫顶,形状像一匹趴着的马。马架子的南山墙开着窗户和门,北山墙的主要作用是挡风,无须开窗开门。从正面看,马架子又像一匹昂着的头的卧马。马架子屋脊举架低矮,向东西两边披下厚厚的茅草。这种草又称“苫房草”,是东北的特产。这种草很长,差不多有七八十公分。“苫房草”的秸秆有结节,耐腐蚀,盖在屋顶可以防雨,还可以保温,是东北农村主要的苫房材料。

当年东北抗联在大山里与日本侵略军抗战的时候,在很多老营都建有马架子,马架子曾经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抵御外寇做过贡献。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吃粮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垦荒官兵到北大荒屯垦,最初便住在马架子里。垦荒官兵用几根圆木搭成人字形的骨架,再用泥巴和树枝将窝棚成型,然后糊上一层泥墙,再盖上“苫房草”,在两头开门窗进出。北大荒垦荒队员的马架子生活非常艰苦,冬天没有热炕,垦荒官兵晚间要穿棉衣并戴帽穿靴睡觉,即使这样,晚上也常常被冻醒。开春以后,马架子里的冻土开始融化,屋里就成了大泥塘。开春以后下雨的时候,屋里也跟着下雨,大雨大下,小雨小下,外面不下,屋里滴哒。到了夏天,蚊虫在马架子里来去自如,叮人吸血,苦不堪言。

自己建地窨子:深山里的马架子和地窨子(2)

马架子最大的优点,就是搭建容易,但在里面生活极其困难。过去东北的游牧民族和采参人以马架子为临时住处,生活的困难并不突出,如果要以马架子为长期生活的居处,人们是很难承受的。由此可见,当年的东北抗联和建国初期的北大荒官兵,他们为中华民族所承受的苦难,应该被记入历史。

据说,马架子这种建筑与满族的先人以及鄂伦春族的先人有关。满族最初以游牧为主,鄂伦春族以打猎为生,他们为了适应游猎生活,每到一处就会搭建“马架子”居住,如果是冬天,他们则会挖“地窨子”居住。

“马架子”就是“窝棚”的别称,满族人称其为“撮罗子”。和马架子相似的一种建筑是地窨(yin四声)子,这种建筑一般是在地下挖出长方形土坑,再立起柱脚,架起高出地面的尖顶支架,覆盖土或草而成的半穴式房屋。地窨子一般建在附近有水源的山坡,向下开挖2~3米深的长方形凹地,东、西、北三面以山坡作围墙,南面开门窗,方便采光和人的出入。东北冬季天气寒冷,冻土层一般在1米厚左右,低于一米的地方温度基本都在0℃以上,冬季住在这种建筑里,既抗风又保暖。据说,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民族,冬天到山里打猎时,都挖地窨子居住。

其实,马架子和地窨子都是劳动人民与自然界抗争的一种创造性的生活方式,由于方便、适用,过去在东北的山区里随处可见。

1970年,我在吉林省的集安县财源公司双兴大队当知青,冬天的时候多次到霸王朝山城的大山里去伐木,并在大山里看到过马架子和地窨子这两种建筑。我那时所见到的马架子和地窨子都是破败不堪的,丧失了使用的功能。上了年纪的社员告诉我:这都是老辈人留下的,他们给我讲过许多有关马架子和地窨子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很传奇,但其中都蕴含着劳动人民与自然界的抗争中所创造的文化。

自己建地窨子:深山里的马架子和地窨子(3)

霸王朝山城是早期高句丽王朝的一座护卫山城,它建设在浑江岸边,与桓仁的五女山城遥遥相望。那一年,我在伐木劳动之余,一个人向沟里查看,没有想到来到了一座石头砌的城墙下面。我爬上城墙之后,在一片密林掩映的向阳山坡上看到一处只露着屋顶的奇怪建筑。我便向那个地方过去探秘,发现这个建筑的主体几乎全在地下,有门窗的地方需要往地下走一米多深,其实这就是地窨子。当我走到离地窨子还有三四米的时候,从里面窜出一只像狗又不是狗的动物,转眼就失去了踪影。我进到这个地窨子,发现里面有动物用草已经做成了窝。我回去的时候,老农民告诉我:“你命真好,你肯定把一个狼窝给冲了。”

那个时候,集安的财源公社双兴大队的深山里不仅有狼,还有很多野生动物,晚间在山沟里行走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些下山的野物。

老社员告诉我:这一带不仅有地窨子,还有马架子,都是抗联的人或者是打猎的人留下的。这件事情过后,我借了一枝猎枪,一个人又去了霸王山城,并沿着城墙走了很长的路,在一些山坡上看到许多破败的马架子,尽管许多马架子已经塌了,还可以看出曾经有人生活过的痕迹。

由于那一带山高林密,没有人烟,我只去冒险了一次,再也没有去过那里,所以,那座大山里的许多马架子和地窨子与抗联英雄们有多大关系,我无从认定,也只能把它们留在记忆之中。

不过,在我家不远的黑窝子那个山坳里有一个住人的马架子,那是我姥姥家早年居住的水井旁边。1967年我到姥姥家住了将近一个月,每天都要去水井担水。水井旁边有一个马架子,马架子收拾得很干净,里面居住着一个自称姓宋的神秘老人。他的年龄比我姥爷的年龄还大,但他却让我管他叫舅舅。

神秘老人很少说话,眼睛里总是透出一种神秘的眼神。他没有户口,在山坡上种了几片地,种了一些杂粮。到了秋天,他的马架子内外都是收获的粮食。老人还养了几只鸡,在大山里自得其乐。因为这座大山上只有他一个人住在那里,所以,对他的事情谁都不了解。我发现那位老人脚力很好,在大山上行走健步如飞。不过,我走后不久,从山东来了一伙人对他进行调查后的第二天,他便在马架子里上吊自杀了。有人说,他可能是从山东逃过来隐身的土匪。

姓宋的神秘老人死了以后,那座马架子终于在风雨中倒塌了。1970年我来到双兴的时候,还看到过那个马架子的废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