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什么好喝的烤茶(看了云南人的烤茶)

云 南 烤 茶

烤茶是云南少数民艰苦劳作的能量之源,也是节庆待客的灵性之物。所谓“每日必饮三次茶”。

云南的傣、拉祜、布朗、纳西、白、佤、傈僳、彝等民族都有烤茶的习惯。烤茶一般用小陶罐加热,将茶叶放在陶罐内翻烤,之后加入热水,在火上煨涨后饮用(佤族烤茶一般是直接将茶放在铁板上烧烤),严格意义说,傈僳族漆树茶,白族三道茶、纳西族龙虎斗都属于烤茶的变种。

傈僳族漆树茶的基调就是酥油茶,他们用本地特产漆油代替酥油,制作出了漆树茶;丽江纳西族的龙虎斗算是烤茶中的一朵奇葩,里面是要放酒的,龙虎斗不仅是一道茶饮,更是治疗感冒的一道猛药;大理的三道茶加入红糖、花椒、果仁等,展现出“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独特口感,同时更寓意了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华坪烤茶采用一种混合了“火麻子”和“花生”的酱料,有时还会放入乳扇,无论颜色或质地都像极了一杯“华坪版”的英伦奶茶。

华坪烤茶 秘制火麻子酱是关键

云南有什么好喝的烤茶(看了云南人的烤茶)(1)

站在华坪的制高点,就能看见几座山峰之外的永胜县,永胜烤茶也叫烤油茶,永胜烤油茶与华坪烤茶的烤制相似,但内容却更为丰富。

烤茶的底料一般选用当地上好的稻米,将其焙成金黄色,茶叶也是下关沱茶或砖茶,但茶叶须先在做糯米饭时,放在甑头上蒸松,再晾晒后备用,这样茶叶便浸透着一股糯米香味。永胜烤油茶的第一步是将小米和茶叶放入陶罐中慢慢炒香,之后加水煮沸,做成第一道底汤。之后加入盐巴、生姜、麻子糊、核桃米、糯米花、米干皮……

真正有生命力的民间美食不会一成不变,永胜的烤油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创意空间,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各种食材,众口都能调。如果要吃甜就加红塘,如果觉得营养不够则加入鸡蛋,就连剩余的茶渣也不会浪费,茶渣也是一种香味俱全、营养丰富的食品,小孩子们最爱吃。

丽江龙虎斗 茶与酒交融迸发蓝色火焰

云南有什么好喝的烤茶(看了云南人的烤茶)(2)

龙虎斗自古就是纳西族人治疗风寒感冒的一剂猛茶,事实上它也是烤茶的一个变种,制作方式很奇妙,会在当中加入酒。

龙虎斗第一式是“蛟龙入水”,即熬制茶汤。龙虎斗第二式“猛虎热身”。酒是龙虎斗治感冒的关键。在温热的茶盅里斟上少半杯苞谷酒,有的会用火柴将酒点燃,杯上立刻燃起隐约的蓝色火焰,仿佛猛虎怒吼热身,准备应接蛟龙。龙虎斗第三式“龙虎斗吉祥”,即将滚烫的茶汤倒进茶盅内(不能将酒倒入茶里),沸茶入酒的一瞬间,滚烫的茶汤与蓝焰的烧酒迸发出火光,茶香酒香彼此裹挟,发出激烈的“啪啪”声,纳西族人把这种响声看做是吉祥的象征,通常会由纳西族少女奉上这杯仍在噼啪作响的龙虎斗,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龙虎斗的茶汤色泽澄黄,杯底沉落着焦黄的普洱茶叶,酒的味道依然浓烈,味道虽然不像鸡尾酒,但形态却与一杯正在燃烧的B52鸡尾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的还会在酒盅里加入一个辣子或花椒,饮者周身发汗,四体通泰,是纳西族人治疗感冒的传统秘方。

大理三道茶 一苦二甜三回味

云南有什么好喝的烤茶(看了云南人的烤茶)(3)

早在南诏时期就有饮用三道茶的习俗,茶具和制作方法在当时就很考究。托盘用黑漆木制作,烤茶用拳头大的黑色土陶罐,使用白瓷蓝釉花的无耳茶盅。茶盅有小、中、大三种,按顺序分别在每道茶使用。茶叶一般是大理感通寺出的感通茶或下关沱茶,水以苍山溪水或龙潭水为上。

事实上,白族三道茶也是烤茶的一个变种。第一道是“苦茶”,即在火盆上支三角架,将小土陶罐底部预热,待发白时投下茶叶,抖动陶罐使茶叶均匀受热,待茶叶烤至焦黄发香时,冲入少量开水,煮沸后倒入牛眼盅内;第二道“甜茶”是在烤的基础上,加上切细的乳扇、核桃仁、芝麻、红糖等,寓意人生在世历尽沧桑,苦尽甜来。第二道茶的关键是乳擅不能炸,只能作烤;第三道“回味茶”是在茶杯中放入花椒数粒、生姜几片、肉桂、蜂蜜和红糖少许,寓意着岁月漫长、酸甜苦辣、回味无穷。讲究的还要用松籽仁和核桃片做成一只欲飞煳蝶漂在茶水中。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白族三道茶被赋予了更深厚的旅游文化内涵,每道茶之间都伴有歌舞,参与者看赏心悦目的歌舞,喝三道茶,回味着“一苦二甜三回味”人生境界。

彝家烤茶 与百灵鸟有关的糊米罐罐香茶

云南有什么好喝的烤茶(看了云南人的烤茶)(4)

在云南的彝族集聚地,流传着百灵从无量山百丈高崖衔来茶种为人治百病的故事,为纪念灵鸟,客人饮茶时,少男少女总会模仿灵鸟翩翩起舞,彝家糊米罐罐茶的每道工序就和百灵有关。

米罐罐香茶的烤罐要肚大口小,一般为土陶或紫砂制品。茶叶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泡茶讲究取无量山泉水。烤茶之前先烤罐,待罐极热之时,将茶叶放入,在炭火上翻转烘烤,当茶叶焦黄时,再将烧开的水一下子冲进去,一阵清香登时泛了上来……这便是糊米罐罐香茶的第一道茶,名为灵鸟衔香,意为福满人间,此时,茶汤浅黄,茶味清香淳真。

糊米罐罐香茶的第二道茶叫灵生护香,意为苦尽甘来,情深意长。将陶罐放在火炭上,加入事先炒好的糯米和茶叶,边烤边抖动,让茶香米香充分溢出。此时加入无量山三千米以上的特有红豆草和少许山河坝红糖,继续抖动到一定火候时,浇入开水,再加入一小块生姜,煮两分钟即可。客人喝完第一道茶时,第二道糊米茶已经煮好,云南红糖口感清爽,红豆草解毒去邪、清肺理气,糊米入茶温暖脾胃,生姜辛辣驱寒。一碗糊米罐罐香茶,冬可暖胃,夏可清心,是大自然赐给彝族人的厚礼。

布朗族烤茶 山野之气强烈 回甘迅猛

云南有什么好喝的烤茶(看了云南人的烤茶)(5)

惠民乡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距离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县城70余公里,据芒景缅寺木塔石碑记载,这里的茶树种植可以追溯到公元696年,距今1200多年,后经几个朝代连片垦植,至今已达一万多亩。

每年三月,景迈山的布朗族都要赶制春茶,茶青就来自附近的古茶园,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布朗族相信自己就是茶神的子孙,春茶大部分制作成普洱茶,但老一辈的布朗族还是喜欢喝自己存放的一年以上的散茶。按照布朗族的茶文化,在喝新茶的时候,要将其制作成烤茶,所有制茶的工具都是就地取材。首先将茶叶放在一个木瓢内,将烧热的火炭放入木瓢与茶叶混合抖动,这样便能够驱除茶叶中的寒气和杂质,同时调制出一种独特的花香,之后将茶放入一个小陶罐中烤热,放入热水,撇入碗中饮用。

来自森林的古树茶,山野之气强烈,苦涩,回甘迅猛,过去布朗族先民下田劳作,必须喝茶来解乏,在他们的观念中,出门劳作要是忘记了携带饭菜,他们不会返回来拿,但要是忘记了那套烤茶的“家私”,那肯定是不行的。布朗族与茶的渊源已经渗入他们的灵魂,可以说,布朗族的历史就是一部茶的历史。

傣族烤茶竹筒清香混合糯米香

云南有什么好喝的烤茶(看了云南人的烤茶)(6)

竹筒香茶是傣族人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也是比较讲究的一种待客茶。制法有两种,一是采摘细嫩芽,经铁锅杀青,揉捻,然后装入特制的嫩甜竹筒内,在火上烘烤,这样制成的竹筒香茶既有茶叶的醇厚茶香,又有浓郁的甜竹清香。

另一种制法是将晒干的春茶放入小饭甄里,与糯米一起蒸,待茶叶软化充分吸收糯米香气后倒出,立即装入准备好的竹筒内。然后用甜竹叶或草纸堵住竹筒口,放在三脚架上,以文火慢慢烘烤,待竹筒由青绿变为焦黄,筒内茶叶全部烧干时剖开竹筒,竹香茶即制成。饮用时,取出圆柱形的茶叶,掰少许放入碗中,冲入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这种方法制出的竹筒香茶,即有茶香、又有甜竹的清香和糯米香。

傣家人到田间劳动,常常带上制好的竹筒香茶,在休息时,砍上一节甜竹,上部削尖,灌入山泉水在火上烧开,然后放入竹筒香茶再烧数分钟,待茶水稍凉后慢慢品饮。饮用竹筒香茶既解渴又解乏。

傈僳族烤茶 本地漆油代替酥油

云南有什么好喝的烤茶(看了云南人的烤茶)(7)

滇西北的中甸、丽江受藏文化的影响, 喝酥油茶之风很盛,传统的酥油茶是烤茶的近亲,它是将茶饼烤黄后加水煮涨,倒入酥油筒内,和酥油、盐巴等物剧烈地搅拌,使酥油变成雾状与茶汤混合在一起。酥油茶传到怒江,当地人仍以烤茶为底,只是用本地特产漆油代替酥油,创造了漆油茶。虽然外地人无法习惯漆油的味道,甚至对漆油过敏,但漆油茶在当地却是不可或缺的饮品。

漆油是从漆树果实榨出来的油脂,呈腊黄色或灰褐色。性温,味辛淡,主含漆树甙、黄酮类、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及少量蛋白质,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与猪油、菜籽油混合冷却制成固体油脂,又名漆蜡。居住在云南怒江地区的怒族、傈僳族与西藏察隅地区接壤,食俗受藏族影响,但怒江地区地处亚热带,不产牦牛和酥油,而产漆蜡。傈僳族和怒族同胞用漆蜡代替酥油,制成漆油茶,又香又解渴,是他们待客的饮料。

制作漆油茶首先把芝麻仁炒香,核桃仁用开水烫后去皮,炒香,捣碎。之后土罐上火,倒入开水,放入茶叶,沸后成茶水。最后用特制茶桶,下入漆油、核桃、芝麻、盐和茶水混合为一体,上下来回地搅动,直至漆油与茶水交融,倒入茶杯即成。搅得越均味道越好,水油融合越彻底。

请关注《玩转云南》 wanzhuanyunna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