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常用化学试剂危险特性(化验室常见试剂性质及防护措施)

1、甲苯别名:甲基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化验室常用化学试剂危险特性?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化验室常用化学试剂危险特性(化验室常见试剂性质及防护措施)

化验室常用化学试剂危险特性

1、甲苯

别名:甲基苯

理化性质:无色、无腐蚀性的液体,有类似苯的气味。溶于乙醇、苯和乙醚,不溶于水。

相对密度:0.866(液体)、3.14(气体)

熔点:-94.5℃

沸点:110.7℃

闪电:4.44℃

自燃点:536℃

爆炸极限:1.2%-7.0%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毒性:本品属低毒类。主要对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和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长期作用可影响肝、肾功能。具有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急救措施:眼睛及皮肤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5分钟。吸入后,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食入后,勿催吐,喝31g-62g的矿物油,立即就医。

防护措施: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空气中浓度超标,佩戴防毒面具。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定期检查尿液。

灭火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灭火。

2、乙醇

别名:酒精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易挥发和易燃的液体。有酒的气味和刺激辛辣味。能以任何比例与水混溶,并形成共沸物。有吸湿性。能溶解许多有机物和若干无机化合物。乙醇蒸气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相对密度:0.79(液体)、1.59(气体)

熔点:-114.1℃

沸点:78.3℃

闪点:12℃

自燃温度:363℃

爆炸极限:3.3%-19.0%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爆炸时发出紫色火焰。

毒性:微毒类。进出消化道的乙醇由胃吸收,能透过皮肤吸收,但不足以引起严重反应。在含有高浓度乙醇的空气中工作,能通过肺吸收中毒。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冲洗。眼睛接触用流动清水冲洗。勿服者立即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措施: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3、四氯化碳

别名:四氯甲烷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不燃烧的质重液体,有时含杂质呈微黄色,有特殊气味,极易挥发,能与醇、醚、苯、氯仿相混溶,不溶于水。

相对密度:1.597(液体)、5.3(气体)

熔点:-22.6℃

沸点:76.8℃

危险特性:不会燃烧。遇潮湿空气及在光的作用下,分解成盐酸。与二甲基甲酰胺发生剧烈反应。受热分解能放出剧毒的光气。

毒性:该品吸入或与皮肤接触时毒性极强。高浓度的四氯化碳对粘膜有轻度的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轻度麻醉作用,对肝、肾等有严重损伤作用。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眼睛接触,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急性中毒,积极保护肝、肾。

防护措施: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空气中浓度超标,佩戴防毒面具。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避免与火焰或高热表面接触。有器质性神经系统病变或慢性心、肝、肾疾病者不宜接触。

灭火方法:选用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剂灭火。

4、丙三醇

别名:甘油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无臭、粘稠液体,味甜,具有吸湿性,可燃。能与水、乙醇和乙酸乙酯相混溶。不溶于乙醚、苯、二硫化碳、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石油醚。

相对密度:1.260(液体)、3.1(气体)

熔点:17.9℃

沸点:290℃

闪点:160℃

自燃点:370℃

危险特性:可燃。遇高热或明火有引起燃烧的危险。与强氧化剂接触,能引起强烈燃烧或爆炸。

毒性:大量进入人体内会有头痛、恶心、腹泻、眼睛、皮肤充血、疼痛。

急救措施:眼、皮肤接触,用清水冲洗。误食后,立即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5、乙腈

别名:甲基氢;乙烷腈;甲烷氢

理化性质:无色液体,具有类似乙醚的味道。能聚合成二聚物和三聚物。与水混溶,溶于醇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0.782(液体)、1.42(气体)

熔点:-43.8℃

沸点:81.6℃

闪点:5.56℃

自燃点:525℃

爆炸极限:4.4%-16.0%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毒性:中等毒。乙腈的蒸气有刺激性。吸入大量后可引起急性中毒。主要症状为头痛,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腹痛,严重者血压下降、体温下降,阵发性抽搐,昏迷等。

急救措施:眼睛沾水用清水洗10-15分钟,再滴1-2滴2%奴佛卡因溶液或0.5%的卡因。经口中毒,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误服者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洗胃,立即就医。

防护措施: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6、丙酮

别名:阿西通;二甲(基)酮;醋酮

理化性质:无色具有挥发性的易燃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有甜味。能与水和有机物混溶。能溶解油、油脂、树脂、橡胶等。

相对密度:0.80(液体)、2.00(气体)

熔点:-94.3℃

沸点:56.2℃

闪点:-20℃

自燃点:465℃

爆炸极限:2.5%-13.0%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毒性:本品属低毒类。丙酮极易挥发,生产使用中主要通过以蒸气形式由呼吸道吸入,皮肤很少吸收。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慢性影响长期高浓度接触会出现眩晕,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急救措施:急性中毒迅速脱离中毒现场,使中毒者静卧保暖,吸入氧气,注射呼吸兴奋剂、补液能对症处理。口服后应洗胃可使用胰岛素和葡萄糖静脉注射。

防护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空气中浓度超标,佩戴防毒口罩。工作现场禁止吸烟。

7、乙酸

别名:醋酸;冰醋酸

理化性质: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气味,有较强的腐蚀性。溶于水、乙醇、甘油和乙醚。不溶于二硫化碳。无水的乙酸在低温凝固成冰状,俗称冰醋酸。与金属及其氧化物作用生产盐。

相对密度:1.04(液体)、2.07(气体)

熔点:16.6℃

沸点:117.9℃

闪点:42.8℃

自燃点:516℃

爆炸极限:5.4%-16%

危险特性:易燃液体。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有燃烧危险。其蒸气浓度达到爆炸界限时,遇火星会爆炸。

毒性:本品属低毒类。蒸气刺激眼、鼻、咽喉、肺。重复接触可使皮肤发炎,过量接触会产生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蒸气透过食道会出现休克、溶血。

急救措施:吸入乙酸中毒者应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接触皮肤立即用大量清水或2.0%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误服者用温水或2.5%的氧化镁溶液洗胃,重者立即送往医院。

防护措施: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穿戴齐全,佩带眼药水和喷淋设施。重点保护呼吸系统、皮肤、眼睛、牙齿,并作定期检查。

8、苯

别名:纯苯;苯查儿;安息油;净苯;动力苯;溶剂苯;困净苯;炝;氢化苯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有特殊气味。微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为一级易燃品。燃烧时冒黑烟且光亮的火焰,而无绿色边缘。

相对密度:0.8737(25℃)

熔点:5.51℃

沸点:80.1℃

闪点:-11℃

自燃点:562.2℃

爆炸极限:1.2%-8.0%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液体能溶于水。不能用压缩空气作充灌、输送及处理。

毒性:本品属中等毒类。吸入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可引起白血病。

急救措施:眼、皮肤接触,用清水冲洗。误食后,立即漱口,饮水,尽快洗胃。

防护措施: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空气中浓度超过40mg/m³ ,佩戴防毒面具。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9、盐酸

别名:盐镪水;焊锡药水;氢氯酸

理化性质:它的水溶液有刺激性臭味,有毒。纯品无色,因有杂质呈黄色。强氧化剂能氧化盐酸生产氯。在空气中盐酸能形成白色的雾,产生许多液体水合物。

相对密度:1.19(37%-38%)、1.15(30%)、1.13(25%)

熔点:-25.4(39.17%)、-46.2(31.24%)、-62.25(20.69%)、-17.14(10.81%)

恒沸点:108.58(101.3kPa,20.22%HCl)

危险特性:与H发孔剂接触能立即燃烧。与氰化物接触会立即产生剧毒气体氰化氢。遇碱发生中和反应,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

毒性:盐酸和其蒸气能强烈腐蚀眼、皮肤和粘膜。摄入由于造成食管或胃坏死而引起死亡。

急救措施:入眼用清水冲洗,大量吸入立即离开现场,误服给予医学注射。

防护措施:操作时应穿防护服,长时间接触带防护眼镜。如使用PH<3的液体,应备置安全信号指示器和洗眼剂。

10、氢氧化钠

别名:苛性钠;烧碱;钠氧条;苛性曹达;固碱;火碱。

理化性质:纯品为无色透明的晶体。工业品中含少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为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溶于水,同时强烈放热,溶于乙醇和甘油。露放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水溶液显碱性,有强腐蚀性。吸收二氧化碳成碳酸钠。

相对密度:2.13

熔点:318℃

沸点:1390℃

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与水及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与酸中和。具有强腐蚀性。

毒性:属于强碱性物质,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眼睛接触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酸或柠檬,就医。

防护措施:密闭操作。可带防毒口罩,穿工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