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斯大林绝密文件(独家探访专供斯大林的前苏联核掩体)

苏联斯大林绝密文件(独家探访专供斯大林的前苏联核掩体)(1)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丁超 发自莫斯科 “倒数开始……3,2,1。”坐在控制台前的两名操作人员接到指令,右手伸向控制台右上方,表情严肃,按下发射按钮。只见大屏幕中,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冲出发射井,直穿云霄。数分钟后,导弹抵达目标,顷刻间,高楼夷为平地,人群、汽车化为乌有,末日景象一幕接一幕。  这不是好莱坞灾难片的烂俗桥段,更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切发生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一座神秘地堡里。在地下65米处  这座地下掩体被称为“42号地堡”,距离俄罗斯的心脏克里姆林宫仅数公里。在冷战动荡岁月,为防范核武袭击,1952年苏联决定修建该地下指挥中心,一旦遭遇核袭击,既可用来避难,又能发动反击。20世纪90年代,地堡解编,不再属于机密,后于2006年被俄罗斯一家私人机构买下,改为“冷战博物馆”和娱乐中心。本文最初描述的便是到此参观的游客体验模拟导弹发射的情景。  在莫斯科塔干区一片再平常不过的小区中,一栋淡黄色楼房右侧的军绿色铁门上挂着“42号地堡”的标志,这里就是通往地堡的通道。在解编前,想必外人很难注意到藏在此处的秘密。  经两道铁门、穿过一条长约15米的通道,可见一部狭窄的电梯,游客须乘电梯下到65米的深度,才算真正进入地堡。  地堡总面积近7000平方米,分4个区域,有专供斯大林使用的办公室,还有会议室、作战指挥中心以及食物、水和氧气储存区。内部通道宽不足3米、高约4米,墙体为厚厚的金属板和钢筋混凝土。据讲解员介绍,地堡上下均有地铁线路,上部的地铁线如今仍在运行,置身其中,头顶不时传来地铁通过的噪音。  地堡尚未竣工,斯大林便已去世,在那间从未使用过的房间里,仍摆放着斯大林在办公桌前静坐沉思的蜡像。隔壁的会议室里,长约10米的会议桌上铺着数张作战图,压在玻璃板下,齐整有序,又增添了几分严肃。  游客在通过一段昏暗的地道时,墙面上的探照灯会突然熄灭,空袭警报随即响起,伴随着不停闪烁的红色警报灯,颇有几分核战来临的紧张与刺激。  最吸引游客的当属作战指挥中心,中心一侧墙上悬挂一张巨幅北半球地图,目标指向不言而喻。中间陈列着各种战机模型,另一侧是两台略显陈旧的操作台,发射导弹的指令便从这里传达出去。穿过小拱门,紧邻作战指挥中心的房间,摆满了冷战时期的各种老物件,如发报机、打字机。不难想象,倘若核袭击发生时,指挥中心里会是怎样的繁忙和紧张。体验冷战岁月  地堡里还改造了一间能容纳100人左右的放映厅,游客可在这里观看讲述冷战历史的黑白纪录片。从上世纪50年代美苏在导弹研制和太空领域的你追我赶,到古巴导弹危机这一两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不到15分钟的短片将人们带到那段核战一触即发的岁月,也更凸显当年修建地堡的意义。  地堡里储存的食物可供1000人维持生活30天。1962年10月,在人类与核战擦肩而过的那场危机中,苏联对这座地下掩体的可靠性进行了一次测试,当时有2500人在其中生活了10天。  地堡的一部分如今已被改造为高档餐厅,餐厅面积不大,但环境颇具风格,偶尔也会有人在这里庆祝生日。单人用餐一次最低消费1.5万卢布(约1500元人民币),尽管已购买地堡门票的游客可享受10%的折扣,但价格依然不菲。  当下,俄罗斯与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关系因乌克兰危机降至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位于莫斯科的独立研究机构列瓦达分析中心今年5月所作的民调显示,59%的俄罗斯民众视美国为俄罗斯的最大威胁,这一比例比该机构2007年的调查增加了12%。与此同时,美国民调机构盖洛普公司早前的调查也显示,49%的美国人认为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对美国构成主要威胁。  前来参观地堡的游客很多都是年轻人,当年的剑拔弩张对他们来说遥远而陌生,但在当前背景下,这种经历也不失为一次珍视和平的洗礼,毕竟,谁会愿意看到人类又一次被推向核战边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