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高粱熟(七月我们掰玉米去)

几天前,朋友老九说要回家帮父母收玉米。我准备带孩子体验一回。

记得在我的人生中,也只是在七八岁时,跟随母亲上山体验过一回。如今又正是孩子的假期,疫情原因不能远行,家务又少,所以想带上孩子一并感受一下。

老九欣然同意。

七月高粱熟(七月我们掰玉米去)(1)

2022年农历七月,骄阳似火!老九说只能上午干活,需早起。于是我们定在8月11号清晨五点从南岸岀发。

我住北岸,前一天就把闹钟定在凌晨四点半。

到了那天,闹钟如期叫醒了我,我叫醒了孩子。

“走啰!掰玉米去。"我说。

孩子睡眼惺忪,有些朦胧。这对他来说是不曾有过的早起,而对于我们小时这是家常便饭。

我们准时来到南岸,在我的场所等他。孩子又趴在桌上打起盹来,我坐在椅子上,思绪回到了小时跟随母亲上山掰玉米去了。

七月高粱熟(七月我们掰玉米去)(2)

也是清早,母亲和生产队其他社员背着背篓,里面放着柴刀和麻袋出发了。没人叫我去,也是不让小孩去的。我是听到动静自己一人远远地跟在母亲身后。当大人们发现我时,已经离开村子一二里地了!大人们就劝我母亲,他能走就带着吧!

母亲是知青,刚参加生产劳动是不如当地女人们利索。好多劳动技能还在学习中。本怕扯大家后腿,现在又多了我这个累赘。

现在大家劝留下我,自然舒心答应了。

乐得我是心花怒放干劲十足,走路绝不掉队!

过沟坎,穿丛林,即使灌木刺条挂住衣服,也阻挡不了我的前进的步伐。

翻山又越岭,越岭又翻山,终于来到一处山腰的玉米地。

大人们把麻袋放在地边,然后背着背篓一字排开,有说有笑地开始干活。

她们从玉米杆上把玉米包衣扒开,咔嚓一声折断玉米柄,扯掉玉米须,扬手往后一丢,玉米就落在了背篓中。当背篓装满后,然后就倒入麻袋里。

七月高粱熟(七月我们掰玉米去)(3)

我是没任务的,帮母亲掰了几棵玉米后就到处寻找我的食物。我发现长在高坡处土地比较贫瘠,玉米株也稀松又长不高的,玉米没有发育成熟的玉米杆,就是我的口粮。

我拿起柴刀,尽可能多地靠近根部砍倒,剔去叶子,露岀玉米杆青红发亮。放在嘴角,用牙剔完皮,然而一口一口咬断,咀嚼,汁液清甜可口!

近中午时,玉米已成袋装好。每人一包,背着下山。我扛上一捆玉米杆跟着走。这东西属我私人,不用上缴。想着回家可以当零食吃几天呢!自然不觉得累了。

回来的路上,大人们会选一处有泉水的地方休息,然后生火烤玉米当午饭。我也可以混一根吃。当那金黄带着黑点的玉米粒放在口中嚼,喷着香气,那滋味很爽!

七月高粱熟(七月我们掰玉米去)(4)

手机铃声响起,把我将我拉回了现实,“邵哥,上车!"老九在电话中说。

我挂机一看5:50了,立马起身叫醒孩子。“上车!走啰!"

见到老九,上了副驾,我说:“好你个老九,说好五点都快六点了才来!"

"等我妹。没事儿!只有两个小时的活就可以干完。"老九解释说。

一路聊天,一路畅行。319国道七步弯过一点就转入了山中新修的水泥村道。道路不宽,但平整不颠簸。

“怎么听不到鸟叫?可能天还早,鸟儿还没有起床?”我笑问

“过一会儿就有鸟儿欢迎你的到来。”老九说。

当车行至树木更葱茏处,道路较为开阔,就听到鸟声啾啾。

“邵哥,听!这里欢迎你的到来。”老九笑着说。远处还传来几声喳喳长音。老九说那是三早娘(本地一种漂亮的长尾鸟,比一般体型,叫声呱噪响亮。)

七月高粱熟(七月我们掰玉米去)(5)

车停水泥路面尽头。这里是老九父母的家。只见门前一棵巨大的老樟树。树干可能至少需两个成人合抱。盘根错节,深入地下。树干犹如虬龙,苍劲有力。好大一棵树!

“有上百年吧?老九。”我问。

“”我也不知道,从我出生时好像就有这么大了。”老九说。

老九母亲已经在门口等待了。看上去身体精神很好。我上前向老人问了早。我站在老樟下看门前的风景。四面青山环抱,中间是稻田。稻穗尚未完全成熟。稻叶青黄相间。

“真是风水宝地啊!养老的好地方。”我赞叹。

“是啊!我老后会住这里。”老九说,“这不费电不费水,又清静。”

“到时我经常来这里看你。”我笑着说。“那好啊!”老九高兴地说。

七月高粱熟(七月我们掰玉米去)(6)

“嗯!太阳还没有过来,得赶紧干活。邵哥,T恤不行,得加一件。”老九笑说。

“我这还不行?今早我和孩子是特地换上牛仔裤,帆布胶鞋。孩子备了渔夫帽,我则带条汗巾,是有备而来的呢!”我奇怪。

“茅草,玉米叶等都有可能划破皮肤的。”老九解释道。

他找了一件他儿子的校服给我。穿上还挺合身。估计那小子的身材如今肯定高大。

“走啰!飞。”我叫孩子。

“小伙子在家休息就好,不必去。”老九是关心孩子安全。

我也就应允。

老九拿了一些蛇皮袋,带上我,他妹,他嫂就出发了。

他家的玉米地就在屋前,东山边的田中。太阳还没有晒到那,所以那还是一片荫凉。

沿着籼稻的田埂,过一个小小石拱桥,桥下溪沟有水流淌。过桥左折,是一片比籼稻高一头的糯稻田。正扬花,青叶带露。这大一片绿,绿得养眼。左边溪沟灌木笼盖已经见不水了,但能听见“叮叮咚咚”欢快的声音。

七月高粱熟(七月我们掰玉米去)(7)

路程不远,感觉十五分钟就到了玉米地。

这和我小时候上山,简直是没法比啊!想到老九的父母八九十了,怎么会把玉米种在老远的山上呢?生产队那时家附近都种水稻,只是不够吃,为增收增产才去高山野地开荒种杂粮。真是今非昔比了!

这玉米早就成熟。掰下两个互敲“邦邦”作响。早先跟老九说到时烤玉米吃。这如何下牙?如果用石磨推浆,做玉米粑应没问题。

几个人边聊边干,几丘小田的玉米棒子都装进了袋子。

七月高粱熟(七月我们掰玉米去)(8)

我先前担心的洋辣子臭屁虫大黑蚂蚁都没见到。的确,今日已经不同往昔了!“老九,父母过生后,这还种不?”我笑问。

“我们说不要种,父母偏要。算起来还不如买点合算呢!”老九无奈地说。

“哎!他们是勤劳人,闲不住,喜欢动动,这样比较充实。这是他们的生活习惯,没考虑合不合算的经济问题。土地空着不长庄稼他们会于心不忍的。”我说。

“的确如此呢!”老九答。

我特意找了几个玉米结的不好的杆折断,放嘴上感觉。唉!没水分更没甜味。如今再也没有人嚼玉米杆杆了!

七月高粱熟(七月我们掰玉米去)(9)

我又找了几个没长成的玉米棒,剥出手指大小的嫩芯,嚼了嚼,嘿!这个脆甜无渣,这个东西炒肉味道绝对不错。我多留了几根,放在袋中,可惜走时忘记取了!

我看了看时间,来时七点不到,玉米收完还不到九点半。耀眼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照在玉米地,照在我们身上了。

准备收工!我扛起一包玉米,原路返回,感觉还轻松。

扛第二回时,叫上了孩子,让他也走一趟,打个酱油也好。沿路告诉他一些植物名称。当他走到了那一片绿油油的糯稻时,他用手机一扫说,这是黑麦草。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连百度也瞎说。

这一回也是我最后一次,其他的老九和他的亲戚已经弄走。这一包明显重了,估摸六十斤。脑门上的汗,啪嗒啪嗒的掉下来。眼镜也有些雾了,摸索前进。一脚滑进路边的泥坑,蓝板鞋瞬间变成了黑泥鞋,幸好没摔!

扛到家门口时,T恤已经湿透。倒不是我好多年没劳动,真是阳光太热烈!

方才感觉口渴难耐。早上带了一瓶山泉,老九家门口水管接的,他说是从雪花洞流来的水。现在瓶身上还有凝雾。于是开盖仰头小口小口喝起来。口感还好,只是不太凉。

七月高粱熟(七月我们掰玉米去)(10)

这时老九的姐姐把饭菜已经弄好。在老樟的树荫里,放上桌,摆上五六个菜。有肉有鱼有小菜。老九还准备了白酒王老吉。

他开车不喝酒。他老父不能喝。我自斟自酌二两表示。

我最喜欢的还是老九母亲做的干豆角酸,香脆,带点微酸,开胃下饭。小孩最喜欢青椒炒豆。

老九对我孩子说“小家伙,吃鱼吃肉啊!”

我笑说“他就是吃素的。”

“我儿什么都吃,就是不吃零食。”老九说。

“对的!偏食不好,都吃才对。我们小时候也是什么都吃,只要能进嘴。”我附和。

老九说“十点有风。”

我奇怪,“风听你的?”

“那几点有雨?”我故意问。

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边喝边聊果然来风了。我看了时间,上午十点过三分。

“老九,你神仙吗?”我惊奇道。

老九也哈哈一笑。

“风从雪花洞吹来的?”我问。

“是的!”老九答道。

必是他小时就生长在这,对这气候环境了如指掌。

“那这晚上有蚊子吗?”我继续问。因农村夜晚纳凉最恼火的是蚊子。

“没有呢。”老九答。

“那好!晚上门前放一竹床,岂不爽呆?”我都羡慕了。

“晚上那还要盖被子嘞,城里整晚没有空调和风扇就过不了。”老九说。

七月高粱熟(七月我们掰玉米去)(11)

这里是洞溪。洞洞有溪,溪溪有洞。老九说这里有七仙洞,九仙洞,凉仙洞,观音洞等等天然石灰岩溶洞。最好玩是凉仙洞。里面石笋石柱石乳千奇百怪,姿态万干。以前老九带我们去过。

饭后,老九建议我带孩子走走家旁边的七仙洞,我觉得很好!

太阳势头逐渐加强。知了也“热得要死,热得要死”使劲地叫唤。我和孩子走过了小石拱。一丛丛金樱子果躺在路边,金黄金黄的。穿过了一个水泥路面的木质廊桥,右转沿沟边直上。路上溪沟边石缝中,顽强生长着小时河边常见的鱼串树,结着好多球果。现知道叫细叶水团花,小时常用它的枝条串鱼。

七月高粱熟(七月我们掰玉米去)(12)

离洞越近,植被越密种类也越多,熟悉的不熟悉的都疯狂生长着。没路走,只好摸着溪中大石头,攀登而上。还不到洞口,就听到潺潺流水,和感受到习习凉风。太难爬!只好坐在溪石上远观洞口。忽然眼睛一亮,潮湿角落的石缝中几丝金黄吸引了我。凑近细观,是彼岸花!红的白的见得多,金黄的我倒是第一次见。

七月高粱熟(七月我们掰玉米去)(13)

可能来远了!小孩也催回去。只好返回。

太热了!路遇老牛,现趴在水中不想动,来时它还在啃草。

探洞,此时不行。需待草木枯索时分才好。

中午过后,正当热流滚滚时,我们回到县城。

这半天的活动不赖!得到不少的回味和感受,却没有疲惫之感。

七月高粱熟(七月我们掰玉米去)(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