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寓言故事(齐国寓言故事)

劝诫篇————国有三不祥

战国时代寓言故事(齐国寓言故事)(1)

【原文】

《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故事】

齐景公出外打猎,在山上看见了老虎,在沼泽又看见了蛇。心情很不好,回去之后,他询问晏子:“今天我去打猎,上山看见老虎,下沼泽又看见了蛇,这大概就是一般人所说的不吉利的预兆吧!”

晏子回答说:“一个国家有三种不吉利,而你刚才说的都不在其内。国家的不祥是:有贤人却不知道,这是第一不吉利;知道了却不能任用,这是第二不吉利;任用了却不能信任,这是第三不吉利。所谓不吉利,就是像这样的事情。今天大王上山看见老虎,山本来就是老虎的窝呀;下沼泽看见蛇,沼泽本来就是蛇的洞穴呀!到老虎窝看到老虎,到蛇穴看到蛇,这是很正常的,怎么说是不吉利呢?”

简析

一个国家的不祥之兆是什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看法是根本不同的。齐景公把看见老虎和蟒蛇视为国家不祥之兆,这说明他是唯心主义者,而晏子把国家兴衰归到用人问题上,认为“贤而不知”、“知而不用”、“用不任”是三大不祥,这是千真万确的。体现了晏子从实际出发考察和预断国家命运的唯物主义态度。“国有三不祥”的论述,集中地反映了晏子举贤任能的政治主张、对于人才的高度重视和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即使是现在,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战国时代寓言故事(齐国寓言故事)(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