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

知识点

生字组词:

簸:簸扬 颠簸 簸动 簸荡 簸谷

涯:生涯 涯际 天涯 一望无涯 天涯海角

多音字:

曲:qū曲折qǔ歌曲

簸:bǒ簸扬bò簸箕

形近字:

簸(颠簸)颇(偏颇)

涯(天涯)崖(山崖)

课后习题:

1、说说《浪淘沙》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诗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黄河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九曲”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自天涯”写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后两句作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牛郎织女家,侧面表现了黄河的雄伟。

2、想想《江南春》这首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江南春天的特点的?

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写出了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朝展的酒旗。

3、读一读这两句诗,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 护田 将绿绕,两山 送青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和拟人 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情有趣。

《浪淘沙》知识点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解]

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浪淘沙:唐代曲名。②浪淘:巨浪淘洗。③簸:颠簸。

鉴 赏

1、诗的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特点。“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黄河的蜿蜒曲折,“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

2、后两句借用牛郎与织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一直到牛郎织女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的豪迈气概。

课文主题:

《浪淘沙》通过描写黄河大浪淘沙之势,并借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奋发向上的情怀。

《江南春》知识点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解]

④山郭:依山而建的城。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③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⑤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⑥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鉴 赏

1、一、二句写的是晴天的景色。首句展现了江南色彩斑斓的自然风光;次句描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酒旗在和风中招展。

2、三、四句写的是雨天的景色。南朝遗留下来的许多寺院,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给江南的春天增添朦胧迷离的色彩。“南朝”二字给这隔画面增添了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指,不是实指,意在突出寺院之多。

课文主题:

《江南春》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不仅有清新、明媚的自然风光,更具悠远的历史色彩,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书湖阴先生壁》知识点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解]

①湖阴先生:杨德逢的别号,王安石退居钟山(在今南京)时的邻居。②苔:青苔。③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④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鉴 赏

1、前两句从“净无苔”和“花木成畦”,来赞美杨家庭院的洁净清幽,暗示庭院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2、后两句诗人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水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环境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课文主题:

《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庭院的清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图文解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7)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8)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9)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0)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1)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2)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3)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4)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5)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6)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7)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8)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9)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0)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1)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2)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3)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4)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5)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6)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7)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8)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9)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0)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1)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2)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3)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4)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5)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6)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7)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8)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9)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0)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1)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2)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3)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4)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5)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6)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7)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8)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9)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0)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1)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2)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3)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4)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5)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6)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7)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8)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9)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0)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1)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2)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3)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4)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5)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6)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7)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8)

同步练习1

第一课时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簸( ) 涯( ) 郭( )

苔( ) 畦( ) 闼( )

二、解释下面词语。

簸: 山郭:

酒旗: 苔:

畦: 排闼:

三、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九曲黄河万里沙,

2. ,同到牵牛织女家。

3. ,花木成畦手自栽。

4.一水护田将绿绕,

第二课时

一、下面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茅檐|长扫|静|无苔,

B.花木|成畦|手自|栽,

C.一小|护田|将绿|绕,

D.两山|排闼|送|青来。

二、阅读练习。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啼: 风:

2.本诗的作者是 ,他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合称为 ,以区别于李白和杜甫的 。著有《 》。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bō yá guō tái qí tà

二、颠簸 依山而建的城 酒招子 青苔

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推开门

、1.浪淘风簸自天涯 2.如今直上银河去

3.茅檐长扫净无苔 4.两山排闼送青来

第二课时

一、D

二、1.啼叫 迎风招展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

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客的酒旗在风中招展。

2.杜牧 小李杜 大李杜 樊川文集

我是超人老师,每天为大家更新小学、初中资料。如果觉得好的话,记得关注我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