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岗的最后一个春运(交广会客厅专注)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这是我在岗的最后一个春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我在岗的最后一个春运(交广会客厅专注)

这是我在岗的最后一个春运

春节,大部分人都是合家团聚、推杯换盏,而铁路人的春节,每年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铁路人却早习以为常,只为旅客平安出行。今年春运,对李生昆来说却有着别样的感受:今年是他从事铁路养护工作的第27个年头,也是他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运。再过几个月,他就要退休了,身边的同事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李”。

从铁路基建者到铁路养护者,用心感受铁路成长史。

1987年,年仅20岁的李生昆来到中铁工程局工作,加入到了铁路基础建设的大军中。1996年,随着京九线的开通,赣州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彼时,李生昆积极响应‘扎根京九,奉献京九’的号召,从铁路基建者转岗至铁路养护者,留在了赣州这片红土地。2005年,赣龙铁路全线通车后,李生昆又积极响应该段新线建设,留在瑞金火车站线路工区担任工长,一干就是17年。

赣州工务段李生昆:“刚参加工作时,铁路使用木枕,而后使用混凝土枕,再到现在高铁的无砟道床,作业方式从人工捣固到现在的小型人工机械捣固,再到大机捣固,铁路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虽然有所降低,但是维修技术要求却提高了。” 李生昆说。

专注轨距1435毫米,退休后想回到贵州多照顾家里。

老李这人讲义气,肯吃苦,干劲大,吃得亏。在工区工友们的眼里却是有“强迫症”的人。每次线路检查作业,他总是要锱铢必较。由于钢轨两端轨距标准是1435mm,只要某处轨距与标准相差了2毫米,他便要为钢轨“做手术”。一旦发现线路质量有问题,他就扯着嗓门号召大家,把问题给消灭掉。老李告诉记者,线路病害就好像眼睛里进了沙子,不弄掉它不舒服。只有线路平顺了,列车才能安全运行。

记者了解到,老李的家人都在贵州老家。提及家人,老李内心感到愧疚,因为多年来他独自在江西,妻子抚养小孩长大,既当爹,又当妈。这次春运过后,老李准备在家附近开个小店,多陪陪家人,弥补过去的遗憾。

瑞金就是他第二个故乡,坚守半生只为列车安全行驶。

春运之际,凌晨12时,老李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单位,换上工作服,带好对讲机,进行点名分工,检查好所要携带的工机具,带领工区留守职工开始了他一天的线路检查作业。

凌晨2点,线路封锁时间“天窗点”开始。李生昆和工友们戴着头灯,进入铁路栅栏网,执行“一米一量”的标准 ,拿着道尺弯腰测量。在120分钟时间内,他们要完成2公里的线路检查任务。他们相当于间隔3s便要“一米一量”,近2000次的弯腰。每过一会,老李就要双膝跪撑在钢轨上,头伸到轨腰侧边,用手电筒照看钢轨并检查钢轨平顺度。他和工友们周密配合,争分夺秒。寒风打在脸上,夜晚只有头灯和天上的星星作伴。凌晨4点,作业结束,老李和工友们撤离到铁路栅栏网外。看着列车平稳驶过,老李脸上流露出了一抹灿烂的微笑。从他的微笑中,记者见到的是对工作的不舍和坚守。

赣州工务段李生昆:“岗位虽然平凡,但稍微疏忽可能导致行车安全事故。参加工作以来,已经记不清在春节期间值过多少次班。”

说完话,工程车驶进了工区,老李换下工作服,回到寝室,拿起两把挂面,从冰箱里取出几个鸡蛋和大块牛肉。他呀,接下来准备给大伙做碗热乎乎的新年早餐。

(通讯员:许扬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