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吸血全过程冷知识(反杀蚊子的时候到了)

夏天夏天悄悄来到,带来小蚊子

嗡嗡滴,嗡嗡滴

叮的就是你……

夏天来了,是不是已经隐约觉得屋子里开始有“嗡嗡嗡”的蚊子叫声?人类和蚊子的大战又又又要开始了,被咬得满身是包就已经够烦人的了,还要担心蚊子通过血液传染疾病。

大家是不是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夜深人静的时候被蚊子咬醒,却是找不到也打不着它。

在被蚊子骚扰得心烦气躁的时候,有没有进行过这样的灵魂拷问:漆黑的夜里,蚊子为啥总叮我?它是怎么找到我的?叮完又为什么这么痒呢?

蚊子吸血全过程冷知识(反杀蚊子的时候到了)(1)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详细地描述下蚊子从选择你到叮你的全过程,对这个过程了如指掌之后,才能更好地应对它,不是么?

想要叮上人,得先盯上人!

夏夜的晚上,我们经常在床上被蚊子咬得难以入眠,却无法反击。而黑夜却不会对蚊子造成困扰,因为蚊子主要是通过识别气味和温度来找到我们的。

蚊子的下颚触角能够识别二氧化碳,以及汗液中的一些成分,例如八烯醇等形成体味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是蚊子对人类气味敏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体力劳动或大量运动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多,这时会更加吸引蚊子。

1960年代开始,科学家就发现乳酸的气味是吸引蚊子的关键,发达的汗腺和较高的体温使得体表乳酸值较高,一种存在蚊子触角中名为Ir8a的嗅觉辅助受体就对乳酸的气味十分敏感。

然而除了气味,蚊子的触角里还有一个受热体,它对温度十分敏感,可以通过细微的温差变化感知到人体的存在。科学已经验证Ir8a嗅觉受体缺失的突变体蚊子对人类气味的反应降低,然而对热能或二氧化碳的反应则无变化。

这与驱蚊水中常出现的成分“避蚊胺”的使用效果十分相似,躲得过气味躲不过热能与二氧化碳。

酰胺类的避蚊胺通过与人体释放出的会吸引蚊子的1辛烯- 3 -醇产生缔合作用,从而避免蚊子感知到这种属于人类的气味,然而避蚊胺也没能影响到蚊子对二氧化碳的嗅觉和感知热能的能力。

蚊子吸血全过程冷知识(反杀蚊子的时候到了)(2)

现有的防蚊方法:1、迷惑其热感知能力2、通过化学物质阻碍蚊子的嗅觉受体3、普通的物理隔绝

这也是为什么没有一种万能的驱蚊药水出现,蚊子感知人体方式敏感且多样,要想拥有万能的驱蚊水,还有待科学家们的进一步探索。

锁定目标后进行精确打击!

蚊子找到目标之后,就可以直接对着“美食”开动了吗?我们都知道蚊子细细尖尖的嘴可以扎入皮肤吸取血液。

其实蚊子吸血过程远比我们想象得麻烦,差不多能赶上吃麻辣小龙虾的繁琐程度了,而且这种拼上性命吸血的方式还常常无功而返。

蚊子口器的构造非常复杂,我们以为的一根尖嘴管,足足可以分成六根不同的管子!同时这些管子还分工明确,其中一根负责吐口水,一根负责侦测血液的位置,一根负责吸血,剩下的负责切肉和支撑。

它们必须精确地操纵每一根管子,平均历时至少一分钟,才能吸到五千分之一毫升的血液。(蚊生不易啊……)

蚊子吸血全过程冷知识(反杀蚊子的时候到了)(3)

可以分成6根管子的蚊子口器

而负责吐口水的那根管子,正是让你奇痒无比的根本所在。蚊子的唾液里含有一些具有舒张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质,注射进人体后便于它吸血。

而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感应到这种本不属于人体的物质时,会释出一种称为组织胺的蛋白质以对抗外来物质,引发叮咬部位的过敏反应,形成红肿痛痒的包。

蚊子的吸血之路还有一个更大的困难,它们像刚刚入职的小护士一样,常常找不到合适的血管。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让一种容易传播疟疾的蚊子去吸食一群已被麻醉的小鼠,基本上等于请蚊子“吃饭”,还是管饱的那种。

蚊子吸血全过程冷知识(反杀蚊子的时候到了)(4)

被吸食干的毛细血管

然而,在实验测试的200只蚊子里,只有46.5%的蚊子能够成功吸到血,只有不到5%的蚊子能够找到适合的血管一次吃个饱。

大多数蚊子在吸到血前都要用口器在肉里探索好几次,在上述实验中,蚊子着陆在小鼠皮肤上后,平均要在6.5秒后才开始扎“针”。

反击蚊子的新姿势

了解了蚊子叮人的全过程,是时候更好地反击它了!它在皮肤上准备吸血的间隙,就是最好的反杀时间。

而很多人却切身体会到,蚊子常常只是叮一下,仅仅一两秒,大包就起来了,根本没有法国研究人员认为的6.5秒这么长。

的确,每只蚊子的反应时间是有差异的,法国科学家们还有一结论,就是越年轻的蚊子,越是会稳不住气地早早开始吸血,喝得也不多。而那些“老油条”们,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挑选更适合的血管,一次性吸个爽。

蚊子吸血全过程冷知识(反杀蚊子的时候到了)(5)

蚊子吸血过程

上海的昆虫博物馆也做过类似的实验,蚊子在志愿者的皮肤稍作停留后,就将其驱逐,志愿者们在20秒的体验时间内皆未被咬。

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认为,蚊子从停到人体皮肤表面到吸血的过程大约间隔2~3秒钟,此时只要吹口气或者手抖一下就不会被叮咬。

我们也可以像那些老辣的蚊子学习,不用一看到蚊子就着急驱赶,甚至还可以引诱一下,等它自以为落稳脚跟时再袭其不备。

反杀之后还有安全隐患?

大家都知道蚊子是许多病原体的携带和传播者,有新闻曾报道过一名57岁的美国妇女,因为拍死正在吸她血的蚊子,使蚊子残骸上的真菌从蚊子所叮的创口进入人体,并最终导致大面积脑梗而死亡。

很多人听说这个新闻后被吓得甚至都不敢打蚊子了。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案例,这位57岁妇女当时正因为风湿性关节炎在接受一种降低免疫力的治疗,才导致了感染的发生。而在通常情况下,这种杀死她的小孢子虫属的真菌并不会感染健康人群。

蚊子吸血全过程冷知识(反杀蚊子的时候到了)(6)

蚊子诚然会传播很多疾病,但是否会被感染,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病毒的毒力与数量,二是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发病的必备因素要么是人体的抵抗力有问题,要么就是那只蚊子非常“毒”。

就令人恐惧的HIV病毒来讲,有研究认为蚊子嘴上的残血量仅有0.00004毫升,要反复叮咬2800次,残血量中才能带有足够引起HIV感染的病毒。

同时,蚊子如果在叮咬时突然被打死,皮肤伤口会立刻涌出血液,冲走蚊子的残肢是完全可以的。即使有蚊子的一部分残肢留在皮肤里,人体也很快会通过免疫反应将它分解排出。

因此只有在蚊子携带非常大量且危险的病毒,又正好遇到虚弱、免疫力低下的人,才会有危险发生的可能。所以,蚊子落在身上了,该打还是要狠狠地打下去。

蚊子吸血全过程冷知识(反杀蚊子的时候到了)(7)

现在明白应该如何躲避蚊子的追捕并反杀它了吗?

除了使用各式各样的驱蚊剂,通过气味扰乱蚊子的判断之外,在热天或者运动后,要及时清理汗液、尽快洗澡,保持身体清爽。

在蚊子围绕你试探时,不用惊慌地马上开打,它“着陆”后还有几秒钟的时间容你慢慢反杀。打死正在吸血的蚊子后记得及时清理皮肤,也不必过度担心病毒感染。

接下来,请准备好与即将到来的蚊子开战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