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咬字不清(宝宝咬字不清怎么破)

3岁的思思很喜欢说话,小嘴巴总是嘟嘟囔囔说个不停,非常活泼可爱,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小孩子咬字不清?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孩子咬字不清(宝宝咬字不清怎么破)

小孩子咬字不清

3岁的思思很喜欢说话,小嘴巴总是嘟嘟囔囔说个不停,非常活泼可爱。

但美中不足的是,思思说话时发音吐字不太清晰,语速又很快,连家人也经常听不懂,得连蒙带猜才知道她在说什么。

妈妈想纠正思思的发音,但家里人劝她说:“不能打击孩子学说话的积极性!顺其自然,孩子长大后自己慢慢就改过来了。”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都认为小孩子学说话吐字不清、发音不准没什么大不了,放任孩子一直用这种“低效”的方式跟人交流。

但事实上,孩子说话口齿不清,危害远比你想象中要大得多。

经调查发现,幼儿园里一般说话不太流利、清晰的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交流互动时也会慢半拍,在社交关系中很容易处于弱势,甚至产生自卑的心理。

另外,0-6岁正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而语言是刺激大脑神经突触增长发育的最重要方式。

孩子学习说话、组织词句的过程,也是大脑理解、思考和翻译的活动过程。孩子说话口齿不清,不仅表达能力会比一般孩子弱,连记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和抑制。

所以,孩子学说话时出现这些“小毛病”,家长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而是要对症下药,尽早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发音和表达习惯。

孩子说话口齿不清的原因有哪些?

1、发音器官肌肉缺乏锻炼

孩子说话吐字不清,一个重要原因是面部肌肉发育不完善。很多家长在孩子长到两三岁时,仍然让ta吃太过精细、软烂的食物。长此以往,孩子的口腔和面部肌肉得不到锻炼、咀嚼能力越来越弱,不仅损害牙齿的健康,也会严重影响语言发音的清晰度。

2、家长的错误示范和影响

家中成人尤其是父母说话没有节奏感,或过快或过慢,或气息控制不好,孩子长期受影响,甚至跟着模仿。

并且有时家长在孩子说话时不能耐心倾听,导致孩子担心表达不清,于是不自觉地加快语速,总是抢着说。

3、语言能力与思维水平发展不平衡

0-6岁期间,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和匹配的。有些孩子说话含糊、口齿不清,很可能是因为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能力的发展。

孩子脑子转得快,但掌握的词汇量少、嘴上说得慢,一着急就说不清楚话了。

如何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1、培养良好的进食能力

我们要想发出清晰流畅的语音,离不开嘴唇、舌头、面部肌肉的参与和配合,而训练这些发音“硬件”协调度和力量的最重要方法,就是吃饭。

一般1岁半以后,孩子食物的大小、稀稠、软硬程度就基本和成人保持一致了。可以根据宝宝情况,添加花菜、肉类、骨头等不同性状的食物,帮孩子强化吮吸、咀嚼、吞咽能力。

除了在吃上下功夫,还可以让孩子尝试用鸭嘴杯、吸管杯、广口杯等不同的容器喝水,训练孩子用舌头和面部肌肉来控制水的流量和流速。

2、给孩子做好正确示范

家人平时说话应该保持适中的语速和音量,同时注意气息的控制,孩子爱模仿,容易受影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调整自己的语速,养成不慌不忙的说话习惯。

3、耐心倾听孩子的讲话

很多家长喜欢玩手机、电脑,或忙于其他事情,孩子说话时爱答不理。

这一方面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另一方面,孩子可能会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而加快语速。所以,当孩子说话时,家长要耐心倾听。

4、适当提醒孩子注意语速

当孩子语速过快或过慢时,父母应及时提醒孩子:“别着急,慢慢说,我想听清楚你讲什么。”“声音能大一点吗?我听不见。”“别紧张,深呼吸,再说话。”

通过这样的提醒,能有效地纠正孩子说话没有节奏感的毛病。

5、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仔细观察记录孩子说话的内容,你会发现ta说不准、说不好的音节是存在一定规律的。

比如:n和l,k和g分不清楚;a和ang,in和ing说不出来等等。

根据孩子的发音弱项,试试用照镜子纠正口型、单音节发声训练等方式,帮孩子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提升。

6、耐心鼓励,及时纠正

孩子吐字不准时不仅要纠正,还要在孩子说错后立即纠正、不要拖延。

“宝宝,你说要杯几?其实你想说的是杯子对吗?来,跟妈妈一起说,杯—子。”

“宝宝,你刚才说的这句话里,苹果这个词说得非常清楚,很棒!但是桔子这个词说得不太准确,我们需要再练习一下!”

7、教孩子念儿歌

要想实现孩子表达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大量的词汇输入和重复性的练习。

而朗朗上口的儿歌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建议家长经常抽时间教孩子念儿歌,可以有效地提升孩子的节奏感。

比如,“大白鹅,不脱衣服就下河,荡起水花一片片,好像白莲一朵朵。”“小皮球,圆溜溜,滚来滚去不停留。”

念儿歌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做动作,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8、带孩子做一些口肌训练小游戏口肌训练又称为口部肌肉运动治疗,涉及的构音器官包括下颌、口唇、舌头、软腭、口腔等。它能够改善构音器官自主活动的准确性、灵活性,增加协调和控制能力,并调节口腔感知觉、触觉,促进孩子发音的清晰度、准确性、持续性。

吹乒乓球

目的:训练气流强度,增加肺活量,提升口部肌肉如嘴唇、舌头和下颚等的控制能力。

吹画

目的:训练控制口腔气流强度,增加肺活量。

吹不灭的蜡烛

目的:锻炼气流的控制能力,改善说话与呼吸的协调性。

最后,小悦也提醒家长们,如果当发现孩子有以下症状时,代表孩子可能患上了语言障碍,这时候就该及时就医检查了。

1.过了1岁,还只能发元音,如a、o、e等。2.超过两岁还不会说话。3.超过3岁说话还不能连成句子。4.超过5岁,把难发的音换成易发音,还有不少造句错误,语言不流利,语言节奏、速度和抑扬都表现得异常。5.孩子说话吃力,感到为难,而且能自我意识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