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骑手坠桥(17岁摩托车手殒命汶水路立交)

昨天下午3时49分,南北高架东侧汶水立交,一名年仅17岁的摩托车手聂某驾驶摩托车失控撞击高架护墙,整个人弹出高架,从20多米的高空高坠殒命。

摩托车骑手坠桥(17岁摩托车手殒命汶水路立交)(1)

如此惨烈的一幕,让人唏嘘,也让人警醒。戏剧性的是,几乎在同一地点,2007年和2010年先后发生过如出一辙的亡命事故。

摩托车骑手坠桥(17岁摩托车手殒命汶水路立交)(2)

一位圈内资深摩友曾研究过三次事故的相关视频资料,他认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新手开快车”。“道路设计不应背锅,是否守法才是关键。”

摩托车手排除酒驾毒驾嫌疑

据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高架支队调查,昨天下午3时44分,17岁的江西籍来沪少年聂某,驾驶福建号牌的二轮摩托车从广中路上匝道违法闯禁驶入南北高架,行驶至事发地时,未与其它车辆发生接触,摩托车骑车人失控撞击高架护栏后高坠身亡。

摩托车骑手坠桥(17岁摩托车手殒命汶水路立交)(3)

摩托车骑手坠桥(17岁摩托车手殒命汶水路立交)(4)

摩托车骑手坠桥(17岁摩托车手殒命汶水路立交)(5)

目前,警方已排除聂某酒驾、毒驾嫌疑。经初步调查,驾驶员聂某涉嫌未依法取得驾驶证,同时,摩托车号牌也涉嫌为假牌。目前,事故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网友提供的行车记录仪视频可以看到事故发生的整个经过:下午3时49分左右,17岁的摩托车手行驶在南北高架东侧汶水立交处时,突然直线向高架边缘撞去,撞击水泥护墙后,车上男子弹出高架,摩托车还靠着高架边缘滑行了很久。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事发后,120急救人员、110民警赶赴现场处置调查,并展开抢救,不幸的是,这名驾驶员确认已经身亡。据介绍,摩托车驾驶员坠落时还与一辆地面上的公交车发生了碰撞。

同一地点已经发生“连坠”

让人感到震惊的是,几乎在同一地点,同样事故已经不止一次发生——

2007年6月28号清晨5时30分,中环线外圈近共和新路汶水路段,一辆摩托车违法驶上高架,撞击高架水泥护墙后,摩托车手从车上飞出,从20多米的高空跌落到地面,当场死亡。

摩托车骑手坠桥(17岁摩托车手殒命汶水路立交)(6)

摩托车骑手坠桥(17岁摩托车手殒命汶水路立交)(7)

2010年7月21日凌晨2时20分,一名20岁左右的男子骑摩托车中环飙车,由于车速过快失控,在近共和新路汶水路弯道时撞上水泥护墙,从20多米的高空飞落地面身亡。

2010年发生的摩托车事故。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惨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这几位摩托车驾驶人视法律如无物。

比如,此次发生坠亡事故的摩托车手聂某年仅17岁,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18岁才能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聂某肯定是无证驾驶或是使用假证,警方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按照《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上海的城市快速路禁止拖拉机、非机动车、行人通行,并禁止下列机动车行驶:

(一)摩托车;

(二)轮式专用机械车;

(三)铰接式客车;

(四)全挂拖斗车;

(五)拖挂施工机具的车辆;

(六)专项作业车;

(七)带挂车的汽车;

(八)悬挂教练汽车号牌和试验用临时行驶车号牌的机动车;

(九)设计最高时速低于六十公里的机动车。

交通法律法规的设置与存在,有其必然原因,其中最大的考量就是安全。很显然,聂某等人把摩托车开上高架的行为,首先就触犯了法律,不但对自己他人都是不负责任的,也直接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所谓“魔鬼弯”不应“背锅”

10多年间同一地点“三连坠”,这其中究竟有无规律可循?这个区域的道路交通设计究竟有没有问题?

邬小星(化名)是上海一位机车老玩家,他看了视频后,第一感觉就是“新手开快车”。

“和几年前的另外两起事故差不多,都是新手出事故,他们其实是不具备驾驶重型机车的能力。”

邬小星认为,从视频来看车手犯了三个致命错误。首先是入弯没有身体动作,正确的姿势是车手身体应当有一定倾斜。其次是车手的视线一直盯着冲出去的位置,而正确的方式是弯转到哪里,视线就该看到哪里。第三是刹车的方式不对,从视频上看他一直在刹车,但正确的方式是入弯前完成刹车,这就是所谓的低速入弯,高速出弯。所以,邬小星认为,仅从视频就可以看出,这位发生事故的年轻人是开不来机车或者至少是非常不熟练。

至于这个弯道是否存在设计问题?邬小星表示,很多年前他也曾偷偷摸摸开过,难度极高,堪称新手的“魔鬼弯”。

“这个弯道非常急,一般老手都会应付得有些吃力,更别说那些新手小朋友,其他弯道冲出去最多摔一跤倒也算了,这里冲出去命就没了。”

邬小星表示,以前自己也是年轻气盛不知深浅,但后来越开越怕,如今像他这样的老玩家基本上都是规规矩矩。“车子牌照肯定必须正规的,交通法规一定要遵守,炸街扰民不存在的,要开快车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去赛车场。”

邬小星说,十多年玩下来,这样的悲剧实在看得太多,开机车不出事是运气,所以奉劝各位摩友千万不要拿自己生命去冒险,特别是不要上高架,去挑战所谓的“魔鬼弯道”。

本报汽车版主编、哈雷车主、摩友圈达人张云也有类似看法。

张云认为,从视频看,摩托车手的操控很有问题,很显然是新手,或者说是技术不过关。

“千万不要让道路设计去背锅。我认为这里的道路设计并没有问题。”

张云认为,现在摩托车手给人的感觉被“污名化”了,好像骑摩托车的都不太靠谱,一提起来就仿佛与危险、违法、噪声这些负面因素有关,这实际上都是一些不守法的骑行者肆意妄为造成的。

对于不让摩托车上高架的地方性法规,张云其实并不认可。“现在国内并不是所有城市都采取限制措施,国外也是对摩托车和汽车一视同仁的,摩托车如果守法驾驶,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交通工具,可以减少拥堵和排放,也是一种运动与生活方式。”但张云同时指出,个人有看法可以商榷,但法律法规既然存在,就必须遵守。守法骑行,才是为摩托车爱好者正名的最好方式。

新民眼工作室 潘高峰李一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