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的人生与文学(喘气儿的不一定还活着)

王蒙的人生与文学(喘气儿的不一定还活着)(1)

来源|喜马拉雅APP中国文学大师课的精品课《莫言陈思和领讲:中国文学大师课》

编辑|宋子杠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你们好,我是王蒙。

很高兴担任这门《中国文学大师课》的特别导师。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自己对于诞生这个主题的想法和感受。

脑袋里的“黑猫”

我真正挂在心上的还不是诞生,因为诞生对我来说是不可能有任何的记忆的,而是这个自我的意识是从哪儿来的,我到现在也想不清楚。

王蒙的人生与文学(喘气儿的不一定还活着)(2)

我这个自我的意识,最早应该是三岁左右。三岁左右就是我说的,做梦梦见了两只黑猫,在没有这个梦以前,王蒙已经生在世界上了,但是他没有任何意识,也没有任何记忆。这两只黑猫给我的印象太深了,而且我可以确定无疑的,它是我最早的一个记忆。

有了这个意识,你就开始有了追求,有需要,有幻想,有痛苦,有难过,有愤怒,有遗憾,然后最后到你年老的时候,还对丧失这个记忆也就是说死亡,或者还有某种恐惧,或者有某种拒绝,或者有某种担忧。

王蒙的人生与文学(喘气儿的不一定还活着)(3)

所以,我觉得这种人生对自己、对生命、对世界的这种感受,恰恰是文学很关注的事情。因为你除了文学,很难从别的学科去感受。

您如果是从医学上考虑,你脐带剪断了,脉搏也有,血液也有,你就算活着了。不太可能从别的方面去感受。我觉得文学如果能够从了解生命的这种感觉的开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文学致敬的生命

这就是说,文学的写作,其中包含着一种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命的体会,也是对生命的追求。所以这个对写作来说,我觉得一个人有没有一种对生命的感觉,有没有一种对生命的记忆,这是非常重要的。

王蒙的人生与文学(喘气儿的不一定还活着)(4)

甚至于在某种意义上,我要说我的写作的开始和我对生命的记忆是分不开的,是因为一切的事情都不是永存的,但是生命当中有某些阶段是不应该忘记的。对于我来说,这个方法就是把它写下来,写下来以后相对的算留住了它,算挽留了这个记忆,算是对生命的一种挽留和珍惜。

我曾经跟一些媒体说过这样的话,我说我不认为我是世界的法官,给这个世界要作出判决。我认为,我是世界的情人。所以作为对这个世界、对人生的历程的这份爱恋,这份愿望,这份幻想,我是过去如此,现在如此。

但是,现在的感觉与过去的感觉有所不同,如果用一个最简单的带外交辞令的说法,相同就是19岁写的时候,我是王蒙;我现在84岁过了,很快我的新作关于爱情的小说就要发表,84岁也还是王蒙。但是84岁就是84岁,19岁就是19岁。19岁的人不可能体会84岁的人,84岁的人如果现在动辄回去体会19岁的人的人生,也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分辨多元的主见

现在的生活里边,对年轻人的影响是非常多方面的,而且有时候它是混杂的、相悖的。

所以,我觉得年轻的人阅读文学,一个就是要能消化。

王蒙的人生与文学(喘气儿的不一定还活着)(5)

世界上有好事,这是肯定的。你如果认为世界上全都是好事,那是犯傻。实际上有坏事也是肯定的,你要认为世界上人全是豺狼,那么也是自己毁灭自己,你不如不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我说一个是要能消化,一个是要能选择。即使世界不像你所想的那么好,你仍然可以想办法让这个世界比你实际感受的更好一点!

关于主播:

12位一流的中国文学研究学者罕见联手:巴金专家陈思和、鲁迅专家郜元宝、沈从文专家张新颖、科幻文学专家严锋……他们多是复旦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主讲教授,共同构成这部文学课程的核心班底。

10位顶尖作家集体出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活着》作者余华,茅盾文学奖得主王安忆、苏童、张炜,金马奖最佳编剧严歌苓,文化部原部长王蒙……他们将担任你的特别导师,为你讲述自己的作品和人生。

关于喜马拉雅:

中国第一音频平台。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8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