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是真正的勇敢(战士有颗勇敢的心)

来源: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晏良 何勇

勇士摊开双臂,就像雄鹰打开双翅——有名在云端高唱征服的西藏军人,此刻练在雪域,帅到天际,他就是西藏昌都军分区中士赵海永。


赵海永骁勇善战,与死神擦肩成为寻常。


“老赵,小心!”正在做攀岩示范教学的赵海永失足急速下坠。惊魂之间,已然滑落七八米远。只见他紧急刹车,悬停半空,调整后继续登高问天……


时针拨回去年8月2日,“厄尔布鲁士之杯”国际军事比武中国参赛队挑战欧洲最高峰。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峰在雨后异常湿滑,自然绝壁令人望而生畏。身为队长的赵海永一马当先。就在他即将登顶时,突然脚下一滑,连人带装从近乎90度的绝壁跌下,经过两次反弹撞击后卡在坚硬的石缝中,不省人事……


对手以为东方神话难续,哪知赵海永在队友的呼唤下醒来,吮了一下手指伤口又满血复活,第一个将五星红旗插上欧洲之巅。


赵海永带队载誉回国,立刻被鲜花和掌声簇拥。在凯旋仪式上,他与西藏军区领导握手时用力过猛,将军看着他手上的“铁钳印”笑称:“咱就喜欢带有劲的兵!”


概括赵海永的人生履历,最贴切的词汇应是“摔打”——在故乡大山里跑跑颠颠,到西藏冰川中跌跌撞撞,连续3年为国出征、两次担当中方队长,身上留下22处伤疤,一次荣立一等功、两次荣立二等功。


向死而生是真正的勇敢(战士有颗勇敢的心)(1)



超常付出,

换来绝对实力


初次攀爬雪山,赵海永像离弦之箭,率先登上峰巅。说实话,由于持续冲击消耗巨大,他的体能接近极限,恨不得倒下去美美地休息一把。然而,当回头看到战友被远远甩在身后,他又来劲了。


赵海永转身向山下冲去。起初,战友们以为他想回到半途,与大家一起冲锋。这一猜测只对了一半——当他与战友相会

后,继续向下奔跑,回到起点。原来,他的选择是重来一遍。


倔强的赵海永认为,重复的意义在于巩固和积累。在一次攀登冰川时,他像划过高天的闪电,直插云端。完成任务的他,再度节外生枝——上级只要求从南坡登顶,可他认为从北坡攀爬更考验毅力,于是“南征北战”,两度称雄。


天赋异禀之人,

离军事擂台最近


2016年,上级赋予西藏军区组队角逐首届“厄尔布鲁士之环”国际比武任务,赵海永踊跃报名。这是大事,本该告诉家人,可他选择“先斩后奏”。


有过打工历险的教训,赵海永不想让亲人为他担心。毕竟,参加比武选拔可能会脱皮掉肉。


先说一段插曲。报到当日,赵海永对着门签寻找自己的宿舍,从楼下转到楼上,竟然只发现疑似名字。原来,承训单位早就听过他的大名,负责保障的机关人员凭经验办事,把“永”字打印成“勇”字。在竞争者看来,他实在太生猛了,绝对能轻松挤占一席。


“来到参赛队,仿佛掉进熔炉里,只有经历千锤百炼,才能顺利闯关。”赵海永不敢掉以轻心。毕竟,这是军区比武史上最残酷的淘汰赛,每个环节都会有人变成“前队友”。只有全面过硬,才能代表国家出征。


那天,屁股冒着黑烟的卡车把队员扔到苍茫雪野,终点在六天五夜后的远方,每个人都咬定目标不放松,努力往前冲。赵海永有过在深山老林转悠一周的经历,但持续冲击却是大姑娘坐轿——头一遭。他离梦想如此之近,却又遥不可及。

出发当日,赵海永就摔了一跤,满嘴是泥,牙齿瞬间“动摇”,不再陪它“吃苦”……可他咬紧牙关,硬是啃下这块骨头。


首次到海拔6000多米的落推峰雪山进行冰上、冰下课目训练时突遇雪崩,汹涌而至的积雪将赵海永和战友一气冲出上百米远。艰难地从雪堆里爬出来,他们的手臂和大腿上被划出几道血槽。


“抢救物资!”来不及休整,赵海永就和大家沿着山坡开始搜寻,登山镐、背包、防护眼镜……望着少了大半的物资,赵海永心如刀绞。事后和妈妈通话,他却像个快乐的孩子,声称单位组织滑雪,好玩极了。


向死而生是真正的勇敢(战士有颗勇敢的心)(2)



“第一次备战就遇上雪崩,你怕吗?”一同从雪堆里爬出来的老兵问他。赵海永沉默一会儿,说道:“生死是大事,不害怕是假的,但我会越挫越勇,迎难而上。”训练照常进行,强度继续加大,不断有人因伤退出,赵海永一直坚持下来,终成“国字号”队员。


这位爬山最多的“90后”,身上留下22处光荣疤。每次回乡休假,哪怕酷暑难耐,赵海永也不会穿短袖衫和短裤。因为他不想让妈妈看到他的疤痕伤心。


出征未捷身先伤——早在头回出国比武的当天,他就在定向越野中扭伤脚踝,疼痛剜心。遥望山重水复,后面还有无数险关要闯,他本可以退出。思想斗争很快有了结果,前一秒想过放弃,后一秒选择坚持……


裁判看了心疼,多次示意他退出比赛,可这位倔强的中国军人,要么坚毅地摆了摆手,要么用英语表明态度:“I can!”


为了中国军人的荣耀


“以前,我觉得报效祖国是句空洞的口号,参加‘厄尔布鲁士之环’比武让我切身体会到,自己每时每刻都在为国争光。”赵海永身披国旗感慨道。


目光重回去年的欧洲赛场。与人高马大的外军参赛队员相比,中方队员似乎不占上风。直面对手不屑的目光,赵海永总会默念自己是龙的传人。“中国军人专治各种不服!”他用多次较量胜出的比武感受给队员打气:大海椒不辣人,浓缩的都是精华!


敢撂狠话,必有真功。“脚下频率快耐力好、身体灵活,是咱的特长。这一点,谁也比不了。”放眼各路强敌,赵海永带队发挥特长,在第一阶段比赛中紧紧咬住对手。


糟糕的情况还是出现了。第二阶段的比赛耗时六天五夜,这一魔鬼赛程到了搬运伤员这一收官课目时,赵海永深感体力透支。首次参赛的队员更是眼前出现幻觉。赵海永时不时用锥物戳一戳裸露的皮肤,激发血性。受他感染,有的队员干脆捡起砾石,敲击自己的腿部,保持清醒……


终点越来越近,赵海永不慎摔了一跤,负重倒地……他起身发现左手不听使唤。此时一旦掉链子,将会被对手拉开距离,剩下的课目不多了,要想追回来就难了。


赵海永暗自激励:“咱是代表国家比武,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亲友团,背后凝聚着13亿双眼睛,绝不能退缩。”他宁肯失手,绝不失势,带队忍痛冲击。


此时,横在中国队面前的课目是11公里急行军。赵海永率先奔跑在火化石路面上,他体内流出的汗水渗入全身伤口,犹如万箭穿心。特别是汗水滴到皴裂的嘴唇上,更是疼得他想爆粗口。然而,为了不影响军心士气,他将血水往肚子里咽。


坏消息接踵而至:中方被两队超越,必须逆袭!


“中国军人的字典里没有认输二字,就算倒也倒在终点。”赵海永没时间犹豫,他憋足一口气,带队奋力冲刺。


眼看胜利在望,相继有队员滑倒,起来后都一瘸一拐。危急时刻,赵海永带头搀扶队员,并肩冲锋。


此时,中方与主要对手的分差越拉越大,个别队员有些气馁。中方领队和赵海永一起给大家打气:“一时落后不算输,笑到最后才算赢!”此语一出,队员们重新燃起希望。


一路跌跌撞撞,大家早已精疲力竭,个个胸口如压磨盘石,喘气好比拉风箱,就像气球一般,松口都会泄气。“只要没有崩溃,永远不要喊累!”赵海永给队友打气,“坚持下去,祖国和亲人等着咱们传回胜利的好消息。”


大家一听来劲了,纷纷咬紧牙关,朝着终点冲去。


更加提气的是,中方的预备队员手持五星红旗,在终点向队员呐喊招手。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就是中国红。队员们在最后关头爆发出惊人能量,超过之前领先的对手将近23分钟,拿下4个单项第一,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国际赛场,赵海永被大家抛向空中。


对手叹为观止。中国军人堪称史诗级的表现,续写了东方神话。赵海永等人带伤拼搏的雄姿,掠过蓝眼睛,征服全世界。

记得登顶时刻,一位俄罗斯裁判指着赵海永的膝盖和手,嘴里不停地说着什么。“我还以为说啥呢,不就是我的两个膝盖和手指受伤流血、裤子变红嘛,多大点事。”时至今日,回想起浴血比武的场景,赵海永的嘴角云淡风轻。这位一等功臣用一身的光荣疤,换来“中国军人都是钢筋铁骨”的美誉。


(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