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开国皇帝是拓跋珪吗(被亲生儿子所杀)

北魏开国皇帝是拓跋珪吗(被亲生儿子所杀)(1)

【名人简历】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386年2月20日—409年11月6日在位),鲜卑族人。

公元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拓跋珪自16岁复国,积极扩张疆土,戎马一生。高柳城败窟咄,弥泽湖大破刘显,千里袭柔然,渡河灭匈奴,北攻高车,饮马北海,虎步中原,大破后燕。然而,进入中原后的拓跋珪在民族矛盾的困扰下,变得残暴、冷酷以至于精神失常,最终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拓跋绍刺杀,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拓跋珪谥号为道武皇帝,庙号烈祖。

【历史功过】

拓跋珪是北魏著名的统治者。在他在位期间,对外遏制了柔然等族的袭扰,稳固了北魏的边疆;对内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称帝建国,仿中原封建制度营建宫室,制定各类典章制度、礼仪等。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把文化水平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条件之一。对拓跋鲜卑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部族制度进行改革,“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使各个民族都成为北魏的编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拓跋鲜卑在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下很快地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方面,在继续注重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务农息民”、“劝课农桑”、“计口授田”,在黄河以北、五原、云中、代郡等地(今内蒙古中西部和山西省部分地区)大兴农业,开立屯田,而且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稳固了北魏的经济基础,加速了拓跋鲜卑封建化的进程。其更为重要的意义则在于使拓跋鲜卑成为第一个统一北方地区并建立政权的北方游牧民族。

【人物传说】

阴山“圣水”救公主的传说

当游客由呼和浩特乘车向东南行程一小时许,便驶入了苍苍莽莽阴山之支脉蛮汉山脚下的太平寨,从此登山便可到达国家二级森林公园——二龙什太原始次生林区。只见山势险峻,怪石嶙峋,清泉甘池,流水潺潺,桦树、白杨等各种林木浓郁闭合,遮天蔽日,花草丛生,百鸟鸣啭。这一地带的气候变幻莫测,有时细雨霏霏,绵延数日;有时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刹那间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有时云翻雾罩,瞬间出现佛光现象,加上泉水散发的蒸蒸热气,常常给这里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置身四周盆地——岱海盆地之中的泉水,不仅包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并且具有治疗疮庎及其各种皮肤病症的功效,向为游民常来沐浴而津津乐道。特别是沿蛮汉山区坝梁流下来的朝号沟“圣水”,更是神奇无比,至今还在当地民间流传着一段美丽而动听的传说——她解救北魏时期某公主性命,去病回春。

相传,出生在阴山南面岱海湖之北(有人说是榆树坡村)的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在战乱平息,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后,时常与大臣贪杯饮酒,身体逐渐消瘦。众臣担心他延误国事,遂建议他游山玩水,增强体力,拓跋珪倍觉欢心。正值炎热夏季,由他率领文武百官和他的掌上明珠——美丽漂亮的公主重返故地阴山一带避暑,遍地都是一派山光水色、奇花异草的诱人景象,让他感奋不已。这样一来,几天过去后,拓跋珪精神大振,身体比以前健康了好多。可是谁料到,一向吃惯山珍海味的公主,因已不服这里水土,却得了重病,于是拓跋珪率人赶快回宫,为公主求医治病。远近闻名的医生得知后,纷纷前来为其治疗,但都束手无策。这时候,有一位大臣坚决建议贴榜召医,拓跋珪欣然同意。贴出皇榜第三天上午,有一位温文尔雅的白发老翁揭榜进宫拜见皇帝。拓跋珪坐殿询问:“你既揭皇榜,必有秘方,请赶快如实说来。”老翁不敢胡言,一本正经地说道:“我是阴山森林里面的隐士,晓得公主的病看好的系数很小了。不过,也许还有一线希望,只是一定要弄到‘圣水’加以口服,才能治愈公主的疾病。”拓跋珪急不可待地质询:“我去哪里找到圣水?望隐士指点迷津。”隐士开口这样说:“要想弄到‘圣水’,您需一人徒步前去,带上一只玉瓶、一把宝剑、一枚大印,越过七面湖和七条河,然后再翻过七座大山和七道小梁,走到岱海湖之北的阴山支脉蛮汉山区,那里蕴藏着数不尽的‘圣水’资源,但是只有亲自用宝剑点穴,才能出现‘圣水’。”隐士话落人去,不知道藏匿何方。拓跋珪听后觉得山地广大,似乎很难找到准确的泉眼龙穴,一时犯了惆怅。眼见公主的病情日渐加重,令他坐卧不安。公主是拓跋珪的心肝宝贝。他思来想去不大工夫,下定决心,只要能够治好公主的病,不要说是找圣水,就是让他上天摘星星也得试一试。

拓跋珪按照隐士的吩咐,在次日天刚蒙蒙亮,鸡叫三遍后,他便起程出发。一路上长途跋涉,风餐露宿,终于望见了硕大碧绿的岱海湖。这是他往年经常出游的乐园,辽阔的水面,鱼跃雁旋,湖水滋润着四周山地,伴有凉风拂面,山水一色,环境优美,环湖南北,山峰逶迤,沟谷纵横,自然粗犷,林木葱茏,莺歌燕舞。拓跋珪顾不上稍加休息、赏景,更无闲心在湖中沐浴,径直来到蛮汉山麓,用心寻找圣水源地。

乍看起来,蛮汉山奇峰突兀,异石陡立,哪里有一点珍藏圣水的踪影,这时候拓跋珪已经心灰意凉,打算回宫立即了却那个说谎隐士的性命。正在他返途走到朝号沟上游的一块巨石旁,忽然狂风大作,雷声贯耳,只见一头雄狮出现在面前。他急忙拔出宝剑,照准它的头部左眼猛刺,那雄狮头破血流,接着滚落下无数骨粉肉浆。拓跋珪定睛一看,原来这是众多碎石细沙,哪里有狮子的踪影!他上前用双手拔那把宝剑,由于当初用力猛急,剑首连同一大截剑把已经深深插入那头石狮的眼中,因此怎么费劲也拔不出来。这当儿,拓跋珪掏出金印,双手捧上举过头顶,对天发誓:“我是北魏皇帝,为了救活公主,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此寻找圣水,但圣水未得,宝剑又失,倘若天神能够助我拔出宝剑,我愿把此地黎民统统奉为上等臣民。”话毕,他又用右手试着抽取宝剑,结果剑到手中,泉水噴涌,拓跋珪欣喜若狂,急忙取出玉瓶装满了圣水。他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多谢苍天助我,我家公主的病这下子可以得救了。于是,他连夜策马而归。

回到宫中,拓跋珪亲自给公主端着喂饮了一口“圣水”,只见她眉舒眼笑,病症顿消。待公主喝完一瓶“圣水”后,她比从前更加聪颖艳丽。拓跋珪为之大悦,决定火速召回隐士,为他封官授禄,但却再也打探不到隐士的下落了。

阴山地带朝号沟的“圣水”,喷涌了几朝几代,原来的地表泉眼开阔了,如今已溢出地面形成小溪,一年四季常流不息,水质清洌,甘甜爽口,是呼阳公路北线必经的一道自然风景线。今后游客若乘车途经这里,恳请下车品尝几口“圣水”,许诺美好良愿,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相信你会为塞外的秀美山水而倍感欣喜快慰。

【生平大事】

逃亡生涯

拓跋珪的父亲拓跋寔,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世子。他的爷爷拓跋什翼犍建立了代国,他是代王的嫡长孙,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拓跋寔救父而死,一月之后拓跋珪出生。公元376年,什翼犍被自己的庶长子拓跋寔君杀死,代国大乱,前秦军乘机进入国都云中,代国灭亡。五岁的拓跋珪跟随母亲贺兰氏逃亡。

称帝岁月

北魏开国皇帝是拓跋珪吗(被亲生儿子所杀)(2)

苻坚身死,北方混乱,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正月,拓跋珪在牛川(今内蒙古锡拉木林河畔)即代王位,改元登国。他把国都迁到盛乐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推行农业政策。同年四月,改称魏王,史称北魏、后魏、拓跋魏。这一年,也常被视作北朝的开始。自此之后,拓跋珪连年征伐,先后击破刘显、库莫部、高车诸部,又忆恨前仇,讨伐舅氏贺兰部。一直与代国(魏国)有世仇的刘卫辰此时也派儿子直力(革是)攻击贺兰部,舅舅贺兰讷向拓跋珪乞降,拓跋珪又反击直力(革是)的军队。接着,他率军征伐黜弗部;又在戈壁上冒险行军,连追三天,在南床山大破柔然。刘卫辰趁拓跋珪伐柔然之际,又派兵攻击魏国南部,拓跋珪大败直力(革是)于铁床山,擒斩直力(革是)。刘卫辰丢掉老巢悦跋城而逃,路上被部下所杀。

拓跋珪在攻灭刘卫辰部的战争中,共获良马三十多万匹,牛羊四百多万头,奠定了国家繁盛的物质基础,周围各部落纷纷降服。

公元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拓跋珪自16岁复国,积极扩张疆土,戎马一生。高柳城败窟咄,弥泽湖大破刘显,千里袭柔然,渡河灭匈奴,北攻高车,饮马北海,虎步中原,大破后燕。然而,进入中原后的拓跋珪在民族矛盾的困扰下,变得残暴、冷酷以至于精神失常,最终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拓跋绍刺杀,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拓跋珪谥号为道武皇帝,庙号烈祖。

【秘闻轶事】

子贵母死制的形成

立太子前,先赐死其生母。这种残忍的传位方式,史学界称之为“立子杀母”或者“子贵母死”。

开此先河的,是汉武帝;形成制度的,却是拓跋氏。汉武帝“立子杀母”,在西汉仅此一例;而拓跋氏的“子贵母死”,却在北魏沿袭成势。

北魏时期,由君位传承引发的动乱十分频繁,贺兰、独孤、慕容等部落与拓跋部既为联盟,又世代为婚,成为君位传承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当时北魏尚未确立一套父子传承的嫡庶长幼之序,储君的策立和登基往往有赖于母后和母族的强大,可谓“母强子立”。

拓跋君长的妻族或母族也往往通过他们来控制拓跋部内大事,由于北族妇女没有礼教束缚和对其用权的制约,所以她们要直接把握朝政也比较容易。道武帝拓跋珪即位,即赖于母后及舅族的干预和支持,但到这时,这一传统已经成为北魏由部落联盟向帝国转轨的负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道武帝先用战争手段强制离散母族贺兰部、妻族独孤部、祖母族慕容部等大部落,统一代北,再后来他先后逼死自己的母亲贺兰太后,赐死太子母刘皇后。虽然之前亦有神元帝杀窦后的先例,但从道武开始,“子贵母死”开始成为易代之际的惯例。

“子贵母死”目的何在?为防母后干政。汉武帝杀钩弋夫人,就是因为欲立钩弋之子为太子(即后来的昭帝),子少母壮,“恐女主颛恣乱国家”。《魏书》论其源流时或曰汉典(汉武杀钩弋事),或曰北魏旧制。当然汉典只是“包装”,根源还是在拓跋旧制,在北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历史遗迹】

右玉县杀虎口

右玉县自古为我国北方要塞,这里自春秋以前一直为北方少数民族所占领。三国时,由于连年混战,匈奴侵边,人口流失,右玉一带成了荒无人烟之地。秦初置善无县,因拓跋圭建都盛乐(今和林格尔北),右玉属都城近郊,史称“盛乐金陵”。西汉高祖初,境内又增设中陵县,隶雁门郡。明洪武二十五年置定边卫。永乐七年又设大同右卫。正统年间又将边外玉林卫并入右卫,改称右玉林卫,属大同府。清初改名右玉卫。雍正三年设立右玉县,归朔平府,府治设在右玉。民国时废县留府,归雁门道。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革命根据地。

内蒙古和林格尔盛乐金陵

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是葬在盛乐金陵的第一位正式登基的北魏皇帝。拓跋珪生于公元371年,卒于公元409年,在位14年,年39岁。

公元409年,拓跋珪准备册立齐王拓跋嗣为太子。拓跋嗣的母亲刘贵人是匈奴部落首领刘头眷的女儿。按照北魏历史上的传统习惯,大凡立继承王位人选的时候,常常要把她的母亲先杀掉。于是拓跋珪便命令拓跋嗣的母亲刘贵人自杀。拓跋珪召见拓跋嗣告诉他:“汉武帝杀死钩弋夫人,防止母后将来干预朝政及外戚家族作乱。你应当继承国家大业,所以我效法古人,是为了国家长久之计啊!”当初,拓跋珪前往贺兰部落,看到自己的母亲贺太后的妹妹(贺夫人)非常美丽,便向贺太后请求收纳为妾。贺太后说:“不行,太美的东西一定有不好的地方。况且她已经有了丈夫,不可强夺。”拓跋珪秘密派人把贺夫人的丈夫杀掉,把她娶进宫,生下了清河王拓跋绍。拓跋昭凶狠无赖,喜欢在大街小巷里游逛,往往抢劫行人,以剥光别人的衣服逗乐取笑。拓跋珪非常生气,曾经把他倒悬在井里惩罚,奄奄一息时才把他拉上来。拓跋嗣也多次责备过他,因此他和拓跋嗣关系很不协调。

拓跋珪责骂贺夫人,并且把她囚禁起来,要杀掉她。贺夫人秘密地派人告诉拓跋绍说:“你怎么救我?”拓跋绍年纪16,与帐下武士及宦官宫女等几个人联络谋划,跳墙进入宫中,来到天安殿。左右侍卫高喊:“有贼!”拓跋珪惊醒坐起,一摸弓箭腰刀都不在,于是被拓跋绍杀了。这是公元409年农历十月十三日夜晚,拓跋珪时年39岁。第二年的9月,即公元410年,北魏拓跋珪安葬在盛乐金陵。

【历史启示】

拓跋珪诱歼燕军

南北朝的北魏创业主拓跋珪的天下,是凭真本事,一点一滴辛苦打下来的。当时的长江以北乱成一团,拓跋珪不断开疆辟土,后燕的支持之功不可没。不过后燕的忙也不是白帮的,对拓跋珪需索无度,盛气凌人。由于后燕主慕容垂是个厉害角色,后燕国力更是强大,拓跋珪知道自己力不如人,刚开始也尽量供应,尽量忍耐。没想到后燕胃口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难伺候;拓跋珪忍无可忍,开始相应不理。后燕火了,派大将慕容宝率八万大军攻打拓跋珪。拓跋珪知道硬拼不利,躲了个无影无踪。慕容宝大军在茫茫草原中四处搜寻,找了老半天,就是找不到敌军决战。这时,忽然传来慕容垂病死的消息,慕容宝急着回国争位,便下令撤兵。慕容宝行军至参合陂时,在神不知鬼不觉中,拓跋珪大军忽然杀到。后燕军一则疲惫,二则无斗志,三则无准备;仓促之间,应变不及,瞬间全军覆没。如果拓跋珪一开始不避、不逃,又会怎么样呢?

才智双全的拓跋珪不逞一时之勇,避敌之锋芒,保全自己的力量;当战机出现时,果断出击,乘虚而入,大败敌军,以弱胜强,成为名垂青史的精典战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