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的重复率(学术界马太效应)

最新研究显示,同一份论文,署名诺奖得主相比一个籍籍无名的作者,审稿邀约成功率高10%,论文接收率高49%,拒稿率低43%。

论文投稿的重复率(学术界马太效应)(1)

论文投稿的重复率(学术界马太效应)(2)

如今为大众熟知的“马太效应”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描述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即所谓“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该术语在1968年由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Robert K. Merton)和哈里特·祖克曼(Harriet Zuckerman)提出,当时专指学术界的两极分化——功成名就的科学家相比无名学者,往往更易收获更高引用、更多资助、更大声望。

过去数十年间,很多科学家深受马太效应之苦;也有不少人尝试用科学方法记录下科学社会的两极化。但这方面的工作总是不尽如人意,存在诸如样本量太小或缺乏随机性等问题。

论文投稿的重复率(学术界马太效应)(3)

3300份审(diao)稿(yu)邀请

为了能够最“赤裸裸”地揭示“同行评审中的马太效应”,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于尔根·胡贝尔(Jürgen Huber)等人,巧借诺奖得主之威名,对3300位学界同行做了一次钓鱼式研究,最终得到非常残酷,也非常合理且合逻辑的科学社会学真相。

钓鱼分成两个环节:审稿邀约和审稿试验。

他们先向同行海发邮件,询问其是否愿意就一份投递至权威金融学期刊《行为与实验金融杂志》(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Finance)的论文进行审稿。

该论文有两位作者,均来自美国查普曼大学,分别是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以及萨比乌·伊努阿(Sabiou Inoua),前者曾经的博士生。两人2021年在谷歌学术上的被引用量分别为54000 次和42次。

论文投稿的重复率(学术界马太效应)(4)

弗农·史密斯(左)和萨比乌·伊努阿(右)

不过邀约邮件对作者信息做了控制变量处理:1. 只提到史密斯(作为通讯作者);2. 只提到伊努阿;3. 无作者信息。

最终,821名同行同意审稿,其中313人收到的是无论文作者信息的邮件。

诺奖学者的声望似乎影响了潜在审稿人的热情:

收到只提他大名的邮件的同行,有38.5%的人接受了审稿邀请;在那些不知晓作者信息的同行中,有30.7%同意审稿;而当邮件只提及默默无名的“伊努阿”时,受邀率仅28.5%。

邀约环节结束后,胡贝尔和同事开始毫不留情地揭露同行们的“慕强”属性。

诺奖精英

为规避偏见,他们把调查重心放在那313个完全不知晓作者信息的审稿人身上,随机分配给他们3类手稿,一类只署名史密斯,一类只署名伊努阿,另一类无名。(研究团队还告知审稿人,他们的评估将是一项实验的一部分,而且该项实验会有多个同行参与评审,而非一般审稿所需的2~3人;但他们没有透露具体实验设计。)

在胡贝尔等人殷切的期待中,残酷的调查结果带着诚意扑面而来:

论文投稿的重复率(学术界马太效应)(5)

审阅“诺奖得主”作品的同行中,58.8%的人建议接收(完全接收或稍作修改)

文章,其中20.6%支持完全接收,他们称赞文章包含了新的信息和有数据支持的研究结论;22.5%的人建议拒稿。

审阅“无名氏”作品的同行中,建议接收率为22.6%,其中完全接收率仅有1.8%;拒稿者占48.2%。

审阅“无名小辈”作品的同行中,9.9%的人建议接收;拒稿率高达65.3%。

如此悬殊的差异可能不会令圈内人感到惊讶,毕竟他们对马太效应有着切身体会。不过此项新研究的作者之一、行为经济学家克里斯蒂安·科尼格-克斯廷(Christian König-Kersting)还是表达了对这一情况的不安:

“我们不能因为作者名望有高低而对相同作品给出不同评价。因为这给年轻的、还没名气的学者造成很大障碍,令其难以顺利开启职业生涯。”

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研究诚信与同行评议》(Research Integrity and Peer Review)主编马里奥·马利奇(Mario Malički)未参与该研究,但盛赞其样本巨大、结果可靠:

“能招募到这么多研究人员来评审一份经济学手稿,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是我们见过的关于论文发表偏见的最大规模随机对照实验。”

另一方面,研究团队也不排除“基于种族或地域的歧视影响某些审稿人判断”的可能性。克斯廷指出,“史密斯”这姓氏“听起来就像美国人”——白人,而“伊努阿(Inoua)”怎么听都像是来自非洲尼日尔、拥有黝黑皮肤的糙汉。

资料来源:

Reviewers award higher marks when a paper’s author is famous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