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启示(物质的东西只不过是真实的影子)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启示(物质的东西只不过是真实的影子)(1)

油画《雅典学院》中的柏拉图形象

他的名字叫亚里斯多克勒斯,可是人们只知道他叫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on”意为 “宽阔”,这是他年轻时作为摔跤手的绰号。

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不同,柏拉图出身于有钱的贵族家庭。年轻时就显得卓尔不凡,颇有才华,是一个受人欢迎的漂亮富二代。在他20岁时,偶然听到了苏格拉底在公共场合的一个演讲后大为所动,决定投身于这位哲学家门下,并跟着他学习了8年。因此,当雅典当局要审判苏格拉底时,他深感愤怒与厌恶,在《苏格拉底的申辩》一书中宣称苏格拉底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最智慧、最公正、最好的人”。最终,当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离世之后,柏拉图逃出雅典,在地中海一带周游。公元前387年,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在雅典郊区开设了柏拉图学院,并在这里开展教学直到逝世。

柏拉图似乎进一步发展了苏格拉底的理论,只是他对知识来源于知觉这一理论十分反感,认为感觉得来的材料是变动的、不可靠的,真正的知识是从推理中得来的概念和抽象。他嘲笑以知觉为基础的知识,如果“人是万物的尺度”,那为什么同样有知觉的猪和狒狒不能成为一样有效的尺度呢?

在他看来,通过视觉,我们可以判断出两个物体同样大小,但我们永远无法感知绝对的平等。这些抽象的品质只能通过其他办法加以理解,比如回忆和推理。他辩称,概念比物体更为“真实”。关于“椅子”的抽象概念,要比这把或者那把椅子更长久,也更真实。后者会腐烂,然后不再存在,前者不会。同样,任何美丽的个人最终变老、死去,而“美”这个概念确是永恒的。也就是说,他认为现实是由概念或形式构成的,概念或形式遍及宇宙,永生不死,而属于物质的物体则是短暂的、虚幻的。他举出“洞喻”的例子阐述:物质的东西不过是真实的影子,而他的职责则是带领洞穴中的囚犯们回归现实的光芒之中。

柏拉图的理念极大拓展了苏格拉底式的二元论,将感觉描述成虚幻的东西,精神看作通往真理的唯一通道。

那么关于灵魂呢?他认为,当灵魂栖居于肉体时,它在如下三个层面运作:思想或理智,精神或意志,喜好或欲求,只有当灵魂的三个层面协调发挥作用时,才能达到“至善”。他举例说,灵魂就像两匹小马,一匹马活泼而温驯(精神),另一批狂暴而难以控制,必须由驱赶的驭手(理智)努力使他们互相配合、协力向前。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剖析他的一些心理学的观点描述。比如他描述了矛盾情绪的状态,这是一种理智未能控制的、精神与喜好之间的冲突。而喜好不应该被彻底根除,只能对其加以控制,如果欲望全部受到压抑,如同马儿被完全勒住束缚,永远无法驾驭它们奔向理智的目的地。

其次,他关于性欲(Erous)的概念值得关注。他说性欲是自己所爱的人结合的欲望,一种已为另外一方证实的概念或永恒的形式相结合的欲望。

最后,柏拉图还随意地提出了关于记忆的思想。他说我们会从日常经验中学习和记住很多经验。但为什么我们中的一部分人会比另一部分人记得更多或更准确?他打了这么一个比方:记忆好比蜡板上刻字,板面大小、软硬、潮湿干燥、干净与否等程度不一,因此人的思想在容量、学习能力和保留能力上也有差别。

(欢迎转发,共同交流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