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的学习氛围是怎样的(感受名校感悟名师)

那年4月,我们一行三十人,赴清华附中培训学习。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我随堂听课二十节,参加了一次北京市海淀区的英语科集体备课和一次清华附中英语组高一年级组的评课,还聆听了四位专家、名师的专题讲座。

清华附中的办学理念,令我感受颇深;清华附中名师的风采给了我太多的感悟;清华附中学子的拼搏精神也让我感叹不已。无论是随堂听课或备课评课,还是专题讲座,都带给我思想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下面我就这次培训谈谈自己的体会。

名校的学习氛围是怎样的(感受名校感悟名师)(1)

一、感受名校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怀着学子的憧憬和成人的羡慕,我迈入了清华附中。我心灵上受到的第一个震撼就是:清华附中校园整洁宁静、环境优雅,文化气氛浓厚。清华附中毗邻清华园,对望圆明园,可谓占尽风气之先,于左邻右舍的馈予中练就自己的一身文化特色:厚重而不失毓秀,传承又锐意进取。

置身于清华附中,你会感觉到她渗透着一种让人陶醉的、欣欣向荣的气氛,拥有近乎百年历史的清华附中,像个智者,他既有圣贤的睿智,又有青年人的活力,多少未来英才在这里孜孜以求、不断探索、走上智慧人生。

清华附中王殿军校长在专题报告中提到:清华附中培养人才的的确确,首先最重要的是重视健全人格的培养,学校一直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的修身原则,并将之作为校训。所以我们把“成人”作为第一要素,要求学生自己把德育和智育的关系摆正,要做到道德为先,坚持不懈地努力拼搏,努力把自身修养做好。另一方面,学生将来毕业成为杰出人才,可能要影响一群人,甚至一大批人,所以,清华附中对学生的要求是不仅自己要做好,更重要的是,还要将校训发扬光大,清华附中用这句校训来鼓励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清华附中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我深深感受到:无论是坐在安静的课堂还是徜徉在美丽的校园,所到之处无不渗透和折射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和拼搏精神;不管是聆听专家授课还是路遇行色匆匆的学子,无不体现着清华附中师生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以及 “团结、进取、朴实、奉献”的校风成就了清华附中“理想远大、品德高尚、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培养目标。清华附中一直在做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关注健全人格的培养,这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名校的学习氛围是怎样的(感受名校感悟名师)(2)

二、感悟名师

清华附中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几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 他们的课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让我领略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如果说,积累知识是一种快乐。那么,感悟大师风采绝对是一种享受。

在专题讲座中,专家们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讲解,我心中十分叹服。叹服他们的口才,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比如:田佩淮教授的讲座“当一切改变和改变一切时”,使我对做一名新时代好教师的必备条件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要有做名师的期待;要有争强好胜的性格;要有品味寂寞的心态。

而心理专家王秀芝教授用独特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情绪管理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让我感悟颇深:情绪是一种能量,是不能消灭的,但情绪是可以转化的。针对青少年常见的三种不良情绪,教师可以找到突破口,将其转化为正能量。这对于作为班主任的我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让我对今后的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充满信心。

甚至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英语教研主任在集体备课会议上的精辟的发言:“我们的英语教学目标要在高考之上,因为一切仅以高考为目标的教学,其最终的水平只能在高考之下” 还萦绕在我脑海里,让我充分领悟了素质教育的真谛,同时反思了自己的肤浅。

当我们深入课堂进行随堂听课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课堂又是另一个震撼:清华附中的课堂可以概括为“注重夯实基础,退却浮华;注重培养创新,追求高效”。纵观各位教师执教的课,他们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课件的精美;没有过多浮躁的、形式上的东西,更没有那些中看而不实用的花花肠子。他们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五花八门的活动被扎实的读书练习所代替;真正彰显了课堂本色。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教师的备课是相当充分的,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高效”,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尤其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听了这些专家名师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我想,这也许就是名师的独到之处吧。

名校的学习氛围是怎样的(感受名校感悟名师)(3)

三、感叹学子

清华附中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多少学子想跻身于此。但当我们深入课堂后,却发现他们并非因处于优越环境而表现出丝毫的傲慢,而是如此的朴实纯真,勤学好问且谦虚礼貌。这也正体现出清华附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清华附中学生的突出表现真是让人赞不绝口,有一位同行长辈感叹:“这才是所谓的学生啊!”

我抓住机会与清华附中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发现他们在学习上不仅积极主动、努力拼搏,还在方法上找到可贵的思路。他们的学习方法与网上专家提供的实用学习法——“五要”、“五先”、“五会”、“五心”和“六到”不谋而合。

“五要”即是:要围绕老师的讲述展开联想;要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 要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 要在理解基础上扼要记笔记。

“五先”:先预习后听课;先尝试回忆后看书;先看书后做作业;先理解后记忆;先知识整理后入眠。

“五会”:会制定学习计划;会利用时间充分学习;会进行学习小结;会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会阅读参考资料扩展学习。

“五心”:开始学习有决心;碰到困难有信心;研究问题有专心;反复学习有耐心;向别人学习要虚心。

“六到”即:

1、心到: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2、眼到:勤看,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

3、口到:勤问、勤背诵,熟记一些必需知识;

4、耳到:要勤听,发挥听觉容量的最大潜力;

5、手到:要勤写,抄写、记录是读书关键;

6、足到:要勤跑,实地考察或请教别人。

清华附中学子之所以能出类拔萃,我认为是在于他们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努力拼搏,也得益于他们可贵的学习方法。或许从中我们也能有所启迪。

总之,清华附中之行,将成为我生命旅程中一个永恒而又美丽的回忆,也将成为我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克服困难的不竭动力,我的心灵将在回味名校、感悟名师,感叹学子中得到升华。

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里,我将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争取做一名研究型的新时代教师。

感谢阅读,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注:“实用学习法”引用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