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用诗词评价李清照一剪梅(彤霞晓露沁君心)

《走近翻译大家许渊冲》(中国外文局发布)

2021年6月17日早,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家中安详去世。消息传来,翻译界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悼念许先生传奇一生,中国翻译协会特编辑此文纪念许老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也献给所有多年来默默关爱许老和支持翻译事业发展的人。

寻美追月人 诗译爱国情

许渊冲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50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研究文凭。他毕生致力于翻译工作,在国内外出版《诗经》《李白诗选》《西厢记》《莎士比亚选集》《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约翰·克里斯托夫》《诗经》《楚辞》《中国不朽诗三百首》《汉魏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选》《埃及艳后》《昆廷·杜沃德》《雨果戏剧选》《红与黑》《包法利夫人》《人世之初》《追忆似水年华》以及《翻译的艺术》《文学翻译谈》《中国翻译百误》等中、英、法文学作品180余部,是中国诗词英法韵译的唯一专家。

许先生喜欢月亮,那位月下独行的老人,每次看到月亮都会感慨:“月亮可真美啊,不会看月亮怎么翻《静夜思》?所以别人都翻不好,我翻得好啊!”许渊冲先生走上翻译之路,创立意美、音美和形美三美理论,让人难免联想到在其三岁离世却对其美学和跨文化交流起到启蒙作用的许老的母亲。

名人用诗词评价李清照一剪梅(彤霞晓露沁君心)(1)

许渊冲年轻时留影

他人生记忆的第一幕,是母亲离去的那一刻——母亲卧在房门后的一张竹床上,父亲抱着年仅3岁的他,哭泣不止……

许先生的母亲是江西南昌唯一的女子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中国第一代受到新式教育的女性。在遗物中,他发现了母亲画的花鸟、写的作文。母亲笔下的花木鸟兽给了他关于“美”最早的启蒙,“她的作文题目更是大的不得了——《论项羽与拿坡仑》!这对中外历史都得有了解才写得出啊!”这些美、恢宏和由此带来的震撼,在他心中激荡了百年,也给许渊冲的童年留下了来自母亲的美学和文明交流的熏陶和影响。

推动许先生开始翻译实践的不仅仅有母爱,还有爱情的力量。他的翻译“处女作”诞生于大一。那时,在钱钟书的英文课上,他喜欢上一位女同学,为表达心意,便翻译了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小诗《别丢掉》:

“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

送出去却“石沉大海”。直到50年后,他获得翻译大奖,引起当年那位女同学关注,致信给他又忆起往事。对此许先生调侃,失败有失败的美。多年后,许先生在《朗读者》节目录制现场读起这段文采飞扬的诗歌,九十几岁高龄仍声泪俱下。

失败也有失败的美,

人生就是追求美。

——许渊冲

虽然会写诗、更会译情诗,但如同那封“石沉大海”的信,许渊冲的感情生活一直波澜不惊。直到1959年除夕,已经38岁的许渊冲在北京欧美同学会的舞会上遇见了年轻美丽的照君,一见钟情,携手走进婚姻,相濡以沫60年。这位身着戎装的美丽妻子,也滋养了许先生翻译诗词的灵感来源,才会涌现出“不爱红妆爱武装”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等经典翻译神来之笔。

名人用诗词评价李清照一剪梅(彤霞晓露沁君心)(2)

许渊冲与妻子的合影

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日子,是许渊冲一生中难忘的经历。那时,他和中国最优秀最有骨气的人一起,在破碎山河中学习并守护着中华文脉。这段经历,让他对于民族文化充满热爱和自信。

1994年,他的中译英作品《中国不朽诗三百首》由英国企鹅图书公司出版,这也是“企鹅”出版的第一本中国人译作。大学问家顾毓琇先生对此书赞扬道:“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

名人用诗词评价李清照一剪梅(彤霞晓露沁君心)(3)

《中国不朽诗三百首》(中国外文局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他的中译英作品《楚辞》,被美国学者誉为“英美文学领域的一座高峰”。已经被中国外文局收录大中华文库的《西厢记》被英国智慧女神出版社评价为“可以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还有中国外文局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不朽诗歌300首》都曾为中华文化事业交流做出贡献。

名人用诗词评价李清照一剪梅(彤霞晓露沁君心)(4)

英译版《西厢记》

他认为,中英互译很难,比英法互译难十倍,而这个重担,只有中国人担得起。他说:“中国人,就应该自信,就应该有点狂的精神。咱们国家的科技、军事、商业都在走向世界,所缺的,就是文化这一项,我要填补的,就是这一项。”许老如是说。

从外语学霸到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事业的一生

许渊冲出自书香门第,有个熊姓的表叔,是个大翻译家,有译著《王宝钏》,还因此在英国和大文学家萧伯纳见面。耳濡目染之下,许渊冲深受鼓舞。

1938年,17岁的许渊冲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从赣江的清水走向昆明的白云”。次年1月,他满怀憧憬与喜悦进入联大校园,学号——“A203”

1941年,美国派出“飞虎队”援助中国对日作战,需要大批英文翻译。许渊冲和三十几个同学一起报了名。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七十五周年的外宾招待会上,当有人提到“三民主义”时,翻译一时卡住,不知所措。有人译成“nationality,people’s sovereignty,people’s livelihood”,外宾听得莫名其妙。这时,许渊冲举起手,脱口而出:“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简明又巧妙,外宾纷纷点头微笑。

小试锋芒后,他被分配到机要秘书室,负责将军事情报译成英文,送给陈纳德大队长。出色的表现,让他得到一枚镀金的“飞虎章”,也获得梅贻琦校长的表扬。

在当年的日记中,年仅20岁的许渊冲写下:“大约翻译真是我的优势,我应该做创造美的工作了。”

他毕业自西南联大,把林徽因的《别丢掉》译成英文,得到发表。年纪轻轻,就在译坛展露头角。许渊冲和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都是同窗。而许渊冲的老师,正是钱钟书。

1957年,他一口气出版了4本书,一本书中译英,一本是法译中,一本英译法,一本中译法,几十年过去了,至今无人打破他的记录。这一点,许老始终引以为豪。

许老百岁高龄,兢兢业业翻译了80余年。问起昨天几点才睡,他说凌晨3点,还在一点点翻译莎士比亚的巨著。这就是许老,勤劳,高产,一心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

如此高产,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许渊冲云淡风轻,答曰“习惯”。《谈习惯》,是西南联大《大一英文读本》选编的课文,作者是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讲的是“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许老最让人感动的一点,是他对翻译怀有的单纯而执着的热情,无论世事纷扰变迁,他只在自己营造的翻译王国里默默耕耘,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荣膺北极光文学翻译奖 为亚洲译界赢得赞誉

名人用诗词评价李清照一剪梅(彤霞晓露沁君心)(5)

许渊冲荣获国际译联文学翻译最高奖“北极光”文学翻译奖

中国翻译协会2010年授予许老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2014年8月,由中国翻译协会推荐,经国际翻译家联盟文学翻译评奖委员会评选,”许渊冲获得国际译联颁发的北极光文学翻译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我们所处的国际化环境需要富有成效的交流,许渊冲教授一直致力于为使用汉语、英语和法语的人们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国际译联在颁奖词中如是说。

同年,许老获北京大学大雅奖。许老的翻译精神鼓舞激励译界后代晚辈在翻译道路上砥砺奋进。“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确为“实事求是”。他不仅印在名片上,更在生前嘱咐家人:以后,墓碑上就刻这两句。

许渊冲在北极光翻译文学奖颁奖现场表示:“我们中国人,就应该自信,就应该有点‘狂’的精神。五千年的文化,是智慧的传承,是精神的传递。”他用坚定有力的信心,支撑着清癯的身躯,用洪亮的嗓音,传递自己对翻译事业的热忱,用笔尖托起了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希望。守住这份热忱与希冀,传统文化必将永葆青春活力,我们的中华骄傲定能生生不息。

先生遗愿未竞 吾辈以力自强

许渊冲在翻译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所谓意美,就是在翻译时体现出原作的内容美;音美要求译文押韵、顺口、好听;形美,则要求诗的行数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三美论”正是在“信、达、雅”等理论的基础上,对传统翻译标准的具体化。

许渊冲对美的偏爱应是他“三美理论”的发端。在他家书桌的正上方,悬挂着一幅老友写给他的字,“译古今诗词,翻世界名著,创三美理论,饮彤霞晓露。”对音美、形美、意美的追求,许渊冲从未游移过。许渊冲说,“钱先生在《林纾的翻译》里面谈过,读林纾的译本,觉得有吸引力,甚至好过其他一些比较‘忠实’的译本。这说明钱先生理智上求‘真’、情感上爱‘美’,这就是他的矛盾,但我不矛盾。”钱钟书感叹“美丽的妻子不忠实,忠实的妻子不美丽”,将许渊冲的译文称作“不忠实的美人”。

“不忠实”的原因,是许渊冲很强调翻译的“再创”。 许渊冲的再创翻译有人叫绝,有人责难。 许渊冲解释说: “西方的翻译讲究对等,一个字对一个字,它们的词汇有90%是对等的。 中文与其他文字不同,只有一半对等。 对等虽然不违背客观规律,却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不歪曲作者意思的情况下,翻译一定要把一个民族文化的味道、精髓、灵魂体现出来。 ”许渊冲难得谦虚地表示: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三美理论’是个理想状态,我愿意朝着它努力。 ”

朱光潜曾说过,“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切艺术的成熟境界。许渊冲认为翻译也是这样:“不逾矩”求的是真,“从心所欲”求的是美,合起来便是“在不违反求真的前提下尽量求美”。许渊冲说:“解决理论的问题,最好是通过实践。”许先生百岁高龄,仍应邀为中国翻译协会会刊《中国翻译》撰写了《谈诗歌英译》一文(2021年第2期) ,他提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长期工作,而且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许老曾在93岁高龄时许愿译出莎士比亚全集,为此他每天只睡几个小时。许老过世的消息传来,译界和社会各界网友纷纷以留言方式纪念许先生,在此,我们愿译界同仁能并肩接过许老手中巨椽,为中华文化之美对外传播事业以力再战。

人生就是追求美

好上加好,精益求精。

不到绝顶,永远不停。

——许渊冲

Good,better,best,

Never let it rest.

Til good is better,

and better best.

网友留言:

名人用诗词评价李清照一剪梅(彤霞晓露沁君心)(6)

名人用诗词评价李清照一剪梅(彤霞晓露沁君心)(7)

名人用诗词评价李清照一剪梅(彤霞晓露沁君心)(8)

名人用诗词评价李清照一剪梅(彤霞晓露沁君心)(9)

名人用诗词评价李清照一剪梅(彤霞晓露沁君心)(10)

名人用诗词评价李清照一剪梅(彤霞晓露沁君心)(11)

名人用诗词评价李清照一剪梅(彤霞晓露沁君心)(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