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拐轻负重每天行走多少步(拄患侧还是健侧)


猜一猜图片中的两个小朋友谁说谎话了?

单拐轻负重每天行走多少步(拄患侧还是健侧)(1)

相信很多下肢骨折以及术后的患者,术后下肢都有一段时间是从不负重的双拐到拄单拐的部分负重的,双拐两侧都有拄着,不纠结拐应该拄在哪一侧,但是部分负重后的单拐应该怎么拄呢?怎么拄才是正确的呢?

“哪侧受伤不是应该帮哪一侧吗?所以哪侧下肢受伤不是就应该拄在哪一侧吗???”

“不不不,下肢受伤后正确的单拐应该拄在健侧”

可是有人又问了很多下肢截肢的患者的拐不都是拄在患侧的吗?那么下肢截肢的和下肢骨伤患者术后的拄拐又有什么不同呢。

拐杖应该拄在哪一侧?

对于截肢患者,患肢是不能提供下肢支撑的,这个时候就是需要拐杖代替患肢去行使行走的功能,所以这个时候的拐才是拄在患侧的。

单拐轻负重每天行走多少步(拄患侧还是健侧)(2)

其实对于下肢不能完全负重的患者来说,正确的拄拐应该是拄在健侧的。

首先,单拐置于健侧与患侧前行,重心面积增加,增强了稳定性;

其次,使身体重心移向健侧,减少患侧负重,预防患肢行走过程中的过度劳累;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减少身体的横向移动。

步行的主要目的是向前移动,尽量减少左右横向的移动从而减少能量的多余消耗。

如果拐拄在患侧,那么就意味着身体重量横向转移距离是健侧与拐的距离,而拄在健侧,身体重量横向的转移是健侧与患侧的距离(这依然是我们没有使用拐时正常的重心转移的距离),所以拄在健侧能减少能量的多余消耗。

如何正确选择拐杖

不要以为知道拐拄在健侧就可以了,怎么选择拐杖?拐杖的高度怎么调整,拄拐又是怎么行走的,也是值得一提的。

单拐轻负重每天行走多少步(拄患侧还是健侧)(3)

拐杖作为辅助行走的简单器械,主要分为手杖、腋杖、前臂拐,平台拐4大类,手杖大多数不能算是功能障碍用品,肘杖属于中下度功能障碍用品,对于上臂的要求会高一些,那腋杖是比较常见的,但是不正确的使用也是会引发其他问题,如:腋下神经的压迫,手腕疼痛,高尔夫球肘等等。

正确的使用是可以科学的避免这一类问题的。

腋杖的高度调整

腋杖高度简单粗暴的调整方法之一:根据个人的身高、臂长、腿长进行调整(身体直立位):

单拐轻负重每天行走多少步(拄患侧还是健侧)(4)

手柄位置高度:大转子高度;

拐顶位置高度:身高-41cm;

还有一种方式是:

身体直立位时,手臂自然下垂时,手腕水平的高度就是手柄的高度,肘关节可以微微弯曲,拐顶应该在腋下2-3指左右(避免体重压于支撑处伤到腋窝内的各种神经以及血管等等)。

单拐轻负重每天行走多少步(拄患侧还是健侧)(5)

正确的单拐步态

身体直立位,保持稳定,单拐拄于健侧,将重心转移到健侧,患腿与拐杖同时一起向前迈(注意这时的拐落地的距离,向前与患腿前进的距离一致;横向的宽度:拐到健侧腿的距离与患腿到健侧腿的距离是一样的),重心开始慢慢的转移到患腿和拐杖上后,健侧腿往前迈,健侧腿的脚后跟着地后,重心又慢慢的转移至健侧腿,如此循环的走。

单拐轻负重每天行走多少步(拄患侧还是健侧)(6)

如何上楼梯呢?

上楼梯 :一手握着拐杖,一手扶楼梯扶手,身体尽量靠近楼梯扶手(如果楼梯有扶手的话),两手和患侧腿同时支撑体重,先迈健侧腿到上一台阶,健侧腿发力站直,重心转移到健侧腿上,再移动拐杖和患腿到同一级楼梯,按照先健肢→后患肢/拐的顺序一阶一阶的上楼。

单拐轻负重每天行走多少步(拄患侧还是健侧)(7)

下楼梯 :与上楼梯相反,一手握着拐杖,一手扶楼梯扶手,身体尽量靠近楼梯扶手(如果楼梯有扶手的话),健侧腿支撑,一手沿扶手下滑,另一手持拐下一台阶,同时迈患侧腿到下一台阶,双手支撑稳定后,再移动健腿到同一级楼梯。按照先患肢/拐→后健肢的顺序一阶一阶的下楼。

单拐轻负重每天行走多少步(拄患侧还是健侧)(8)

使用拐杖的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不要在湿滑,不平坦的地面上行走,预防侧滑倒;

拄拐需要一定的上肢支撑力,所以在拄拐前要相应的进行一些上肢的肌力训练

一定要注意拐顶的高度,不可以太高(太高会导致身体的重量压在腋窝处,容易压倒腋神经,臂丛神经等),不可以太低(太低会导致上身弯曲前倾太多,有可能会引起腰部/髋部的不适);

不要操之过急;康复进程要循序渐进,步频慢慢加快,步幅慢慢增大,距离慢慢变长

所以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已经知道单拐应该拄在健侧了吗?文章开头那里,是蓝色衣服小朋友真的受伤了,紫色衣服小朋友在说谎哦

而且正确的拐杖选择高度的调整,还有正确的拐杖步态都是小伙伴们需要去注意的喔!

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我们可以找专业的骨科医生或康复师进行咨询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