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k7空中战列舰(K7空中战列舰若是成功)

1915年,沙皇俄国的波罗的海铁路工厂生产出了历史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轰炸机,而后这种武器很快就被应用到了战场上,并开始取代飞艇。一战时期,轰炸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17年,德国戈塔型轰炸机对伦敦进行了大轰炸,因此展开了战略轰炸的时代。在看到这种武器带来的效益之后,各国对其重视程度也进一步提升,就算是在和平时期也没有停下研发的脚步,这期间就诞生了K-7,一种夭折的“空中战列舰”。

苏联k7空中战列舰(K7空中战列舰若是成功)(1)

K-7的存在时间,以及加里宁设计局

有说法K-7是苏联为了在空中力量上击败美国而设计的,这是个谣传。K-7是上世纪30年代初的产物,跟后来紧张的局势没有半点关系。而且苏联从K-7之后也没有类似的计划,那清晰且看似威力强大的“照片”,其实是一些历史爱好者的手笔,并不存在。1928年的时候,一个可以载几十人的大型飞机计划在苏联出现了,而军方对这个想法也很感兴趣,因此才有了后来的K-7多用途巨型飞机。

苏联k7空中战列舰(K7空中战列舰若是成功)(2)

最先提出这一想法的是一个叫康斯坦丁·加里宁的人,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飞行员,后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飞机设计师。杰出的代表作品有K-5运输机,这是1929年投入量产的一种单翼6座民航飞机,是苏联当时最常见的一种短途民航飞机。而这名优秀的飞机设计师有时候也有头脑发热的时候,比如巨大的K-7,充满了对时代的挑战。如果加里宁最终成功,那么武装起来的K-7将成为大小仅次于B-52的轰炸机。

苏联k7空中战列舰(K7空中战列舰若是成功)(3)

K-7的设计以及最终失败的试飞

在上世纪30年代左右,飞机虽然已经开始普及,但技术条件还处在有限的情况中。当加里宁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之后,便开始着手与这巨型飞机的设计与建造工作。为了能容纳足够多的人和武器装备,飞机自然会有一个骇人的体型,而这也体现在了它的机翼上面。K-7的翼展达到了53米,而厚度则是惊人的2.33米,这是为承受住飞机获得的升力和发动机的重量,另外机翼内部也可充当机舱。原计划K-7为木制,而后改为了金属结构,这对结构要求又苛刻了几分。

苏联k7空中战列舰(K7空中战列舰若是成功)(4)

别看有了如此巨大的机翼,K-7还是具备了尾翼结构。不可收放的起落架为位于机翼下方,每个起落架上各有三个轮子,原型机成品字形排放。而这巨大的起落架也是上下飞机的地方,由管道连接至机翼内部。发动机为7台AM-34F V12 活塞发动机,机翼两侧各配备三台。首次测试中,发现了动力不足的问题,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加里宁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增加发动机的数量。因此在K-7的机身正后方,也配备了一台发动机,在“六拉一推”的配置下,这个庞然大物总算是上天了,预计航程可达5000公里。

苏联k7空中战列舰(K7空中战列舰若是成功)(5)

在作为客机的时候,K-7足足可以携带128名乘客,或者近乎同量的伞兵,当然只让它充当运输机有点太大材小用了。苏联军方起初对这飞机也是充满了希望,计划将其设计成一个空中战列舰,装备8门20mm机炮以及8挺7.62mm机枪。在充当轰炸机的时候,可以携带超过16吨的航空炸弹。这些想法最终并没有来得及在K-7飞机上体现,因为首架原型机的试飞并没有获得成功。

苏联k7空中战列舰(K7空中战列舰若是成功)(6)

1933年8月11日,K-7首次进行了试飞,虽然成功上天也安全落地了,但这一过程中体现出了不少的问题。因为飞机体型太大,结构设计又有严重的问题,在空中的时候,严重的结构震颤让飞行员将心提到了嗓子眼。在进行第12次试飞的时候,事故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同年11月12日K-7的升降舵失灵了,随着一声巨响,这空中的庞然大物实打实地拍在了地上。飞机上15名机组人员全部丧生。

苏联k7空中战列舰(K7空中战列舰若是成功)(7)

结语

首架K-7坠毁之后,加里宁并没有马上放弃,而是继续制造新的原型机。但此时苏联军方已经对这计划失去了兴趣,因此加里宁的后续计划缺少了必要的经费,研发进度缓慢,到了1935年的时候,K-7项目被彻底取消。不久后加里宁死在了一场混乱之中,其麾下的设计局也随之解散。虽然K-7多用途巨型飞机未能获得成功,但其大胆创新的理念,无疑为日后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苏联k7空中战列舰(K7空中战列舰若是成功)(8)

参考文献《Самолёт-гигант К-7》、《 Designed in 1933 by Russia had a wingspan greater than a US B-52-Truth》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