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刘恒的上一位皇帝(汉惠帝有6个儿子)

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社会,君王之选取,一般遵循“父死子继”的基本原则。只有极少数的情况下,君王无后,才会出现“兄终弟及”的情况,如明朝末年的朱由校与朱由检。

可奇怪的是,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虽然有6个儿子,但在他驾崩之后,皇位却落入了其四弟刘恒一脉,至于他的后人,却被悉数处死,后世甚至有了“惠帝无子”的说法。于是,原本为庶出的刘恒后人,便成了尊贵的皇室主脉。

文帝刘恒的上一位皇帝(汉惠帝有6个儿子)(1)

刘盈(画像)

那么,刘盈的6个儿子为何全都遇害了呢?在此情形之下,汉文帝刘恒又是如何从一个不受宠的藩王,最终逆袭成皇帝的?

子弱母强,二少帝亡

主流看法认为,汉文帝刘恒是西汉时期的第三位皇帝;但严格意义上说,汉文帝刘恒与他的嫡长兄汉惠帝刘盈之间,还有两位“不算皇帝的皇帝”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两位“少帝”虽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他们不仅没有掌控实权,还成了吕后手中的“牵线木偶”

时间回到公元前188年。这一年,心地善良的汉惠帝刘盈因见到戚夫人被吕后做成人彘的惨状,而受到惊吓,没过多久便抑郁而亡。吕雉见皇帝去世,便扶植刘盈长子继承皇位,史称“前少帝”

文帝刘恒的上一位皇帝(汉惠帝有6个儿子)(2)

关于前少帝名讳,史书中并无详细记载,也有人说他叫刘恭。由此可见,前少帝这个“小透明”并不受重视。的确如此,从身世来看,他乃是汉惠帝与宫女所生,因皇后张嫣无子,她便与吕后联合,去母留子,将前少帝抱在膝下抚养。

这么一来,刘盈去世以后,前少帝便顺理成章成了名义上的皇帝。可明眼人都知道,他只不过是吕后推到台前的一枚“棋子”,在朝堂上根本没有话语权。

渐渐长大后的前少帝,也察觉到了此事。他不甘心祖母干政,又恨后者联手张嫣杀死了自己的生母,竟扬言要为母亲报仇。

文帝刘恒的上一位皇帝(汉惠帝有6个儿子)(3)

如此一来,吕后焉能再留他?就在吕后临朝称制的第四年(史称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前少帝被幽禁于永巷之中,不许他见任何人。没过多久,吕后便罢黜了前少帝,并秘密将其暗中杀害。

在除掉了不听话的前少帝后,刘盈另外一个儿子——常山王刘义(后改名为刘弘),接过哥哥的位置成了新帝,史称“后少帝”。相较于前少帝,刘弘的表现就非常低调,他老老实实接受吕雉的拿捏,还迎娶了吕后侄子吕禄的女儿。

可惜造化弄人,后少帝没当几年皇帝,也惨遭毒手。而这一次,将他置于死地的,是一批对汉朝忠心耿耿的大臣。这又是什么回事呢?

吕后驾崩,拨乱反正

原来,吕后执政期间,提拔了很多吕氏族人。在他们的帮助下,吕后得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眼看刘氏江山几乎已落入了吕姓手中,以灌婴、周勃为首的一些功勋老臣,始终心怀不满。

因为灌婴、周勃等人威名显赫,其背后的功勋贵族手中,又掌握着数量颇为可观的军队,所以吕后尽管知道他们的心思,也难以一次把他们根除。而这,便为吕氏一族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文帝刘恒的上一位皇帝(汉惠帝有6个儿子)(4)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重。得知自己大限将至,吕后做出了最后安排:她先是把吕禄封为上将军,令其统领北军;而后又令另外一个侄子吕产掌控了禁军,这才安心去世。

不曾想到,吕氏兄弟虽然手握重兵,但由于朝政大事皆由吕后处理,导致吕氏兄弟既没有眼界,也缺失才干。

在吕后去世后,吕氏族人担心刘姓诸侯王联合功勋贵族们反扑,遂生出了篡逆心思。但计划还没开始,便被吕禄的女儿告诉了自己的丈夫朱虚候刘章。

得知此消息的刘章迅速联系到周勃、陈平等人。事情从急,周勃当机立断,命人劫持了吕禄好友郦寄的父亲,以此来胁迫郦寄,让他去劝说吕禄交出兵权。后者不知是计,竟然信以为真,傻傻地将北军指挥权交了出去。

文帝刘恒的上一位皇帝(汉惠帝有6个儿子)(5)

倒霉的吕产,就这么被自己的兄弟给坑了。待他起兵作乱时,周勃掌控北军攻入皇宫,并令刘章领兵杀掉了吕产。待此事平息后,周勃等人又铲草除根,杀掉了吕禄等诸吕势力。自此,吕氏族人尽数被灭,朝纲也被拨乱反正。

吕氏倒台后,身为皇帝的后少帝刘弘,便处在了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他是由吕后扶植起来的“傀儡”,后来又娶了吕禄之女为妻,所以在周勃等人眼中,他就是个不稳定因素。

《史记·汉高后本纪》记载,朝臣与刘姓宗室经过商议后,以刘弘不是刘盈亲生为由,将其罢黜;随后,经过一番商量,选择迎奉代王刘恒为天子。主意定下来后,他们当机立断,处死了刘弘和汉惠帝刘盈的其他几个儿子。

文帝刘恒的上一位皇帝(汉惠帝有6个儿子)(6)

汉文帝刘恒(画像)

这么一来,刘恒还未进京当上皇帝,他称帝的最大阻碍,便被解决了。随着刘盈的几个儿子尽数遇害,刘恒这个弟弟,便能名正言顺地接替哥哥的皇位。

问题来了:远在代郡的刘恒,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得到刘姓宗室和功勋贵族们的一致拥戴呢?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说起汉文帝刘恒和他的生母薄姬,有一个流传已久的预言。

话说薄姬年轻时,其父带她到许负那里看相,后者惊讶,对薄姬说道:“你将来会诞下天子!”魏王豹听说后,便将薄姬纳入后宫中。谁料世事无常,没过多久,魏王豹便被刘邦铲除,薄姬也被充入宫中。

文帝刘恒的上一位皇帝(汉惠帝有6个儿子)(7)

魏王豹(画像)

虽然薄姬后来被刘邦临幸了几次,也生下了刘恒,但她本人并不受待见,而刘邦对她也没什么感情。

殊不知薄姬却因祸得福。刘邦去世后,其生前宠爱的几个夫人都遭到了吕后的清算,倒霉的戚夫人更是被直接做成人彘。反倒是薄姬这个“小透明”,因为表现平平,得以有机会跟随儿子刘恒一同前往其封地代国。

从表面上看,刘恒是走运才当上了皇帝。但在这背后,却离不开薄姬的处世哲学。试想一下,后宫中这么多夫人、姬妾,为何薄姬却能安稳生下刘恒,且平安长大?

原来,薄姬早就意识到了吕后的心狠手辣。她在宫中伏低做小,整日研究《道德经》,一幅无欲无求的样子。

文帝刘恒的上一位皇帝(汉惠帝有6个儿子)(8)

薄姬(剧照)

受母亲影响,幼年时的刘恒也逐渐养成了宽仁甚至佛系的性格。为了自保,刘恒还甘心前往位于西北边疆的代地,为西汉抵御匈奴。也正因如此,刘恒和薄姬才侥幸躲过了吕后的毒手。

刘邦去世后,吕雉临朝称制,随着野心的日益增长,她竟生出了让吕氏代替刘氏的念头。如此一来,刘氏诸王几乎都遭到了毒手。

待吕雉去世,周勃等人平定诸吕之乱后,他们才发现:在刘邦的众多儿子中,除了与吕雉亲近的刘长外,也就只有刘恒还安稳活着了。

文帝刘恒的上一位皇帝(汉惠帝有6个儿子)(9)

周勃(画像)

经过一番商讨,他们最终得出结论:刘恒处事厚道,又清心寡欲,一心修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是目前最合适的皇帝人选。而且,刘恒的母亲薄姬出身也很卑微,她不仅没实力对朝政进行干预,其个人性格也同样十分“佛系”,不会再成为第二个“吕雉”。

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刘恒虽被“发配”到位置偏远、条件恶劣的代郡,但他却幸运躲过吕后的残害,成功笑到最后成了皇帝。

更令世人想不到的是,汉文帝刘恒在继位之初,虽然兢兢业业,“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可他后来不仅成功执掌了朝政大权,还开创了“文景之治”。那么,刘恒到底有什么本事呢?

代郡之危,最是磨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相较于一生富贵却表现平庸的齐王刘肥,刘恒的封地虽然远在边境,毗邻匈奴,但他的治国手段却得到了极大提高。

从地理沿革上看,代地原本是代戎的活动范围,民风剽悍。先秦时期,赵武灵王将此地设为代郡,纳入麾下管辖。自此,代郡便成了匈奴犬戎等游牧入侵中原的必经之地。赵国时期的李牧曾在代郡镇守,并阻击匈奴无法南下数年之久。

文帝刘恒的上一位皇帝(汉惠帝有6个儿子)(10)

李牧(剧照)

李牧之后,代郡缺乏良将,深受游牧族的侵扰,曾一度沦为了西北最为贫瘠的几个地区之一。而刘恒的到来,则为代郡注入了新的生机。

《汉书·文帝纪》记载,刘恒来到代郡后,努力发展经济,鼓励百姓休养生息。可以说,这里是他最先实行“无为而治”的地方。

因为条件很差,还要经常与匈奴打交道,所以哪怕汉匈之间处于暂时和平,刘恒也小心应对,并采取各种办法护境安民。在艰苦的环境中,刘恒磨砺出了颇为高明的政治眼光与驭人手段。何以见得?

一般人在得知自己即将成为皇帝后,都会喜不自禁,被这个从天而降的“馅饼”砸昏头脑。但刘恒得知消息后,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怀疑,这便是他长期以来锻炼出的敏锐嗅觉。

文帝刘恒的上一位皇帝(汉惠帝有6个儿子)(11)

为此,刘恒步步为营,小心求证,还提前让自己的舅舅薄昭前往长安探听虚实。待登基一事确定后,刘恒才放心入京。

在登基之前,刘恒没有骄纵狂傲,也没有喜形于色,而是把姿态放得很低。群臣向他行礼,他也谦逊有礼,当即回拜。所以,刘恒还未正式登基,便不动声色赢得了许多朝臣的好感。

待正式称帝后,刘恒了解了诸吕失败的具体经过,最后得出结论:吕禄主动交出兵权,这才将自己陷入死地。

吸收了这一教训,刘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心腹宋昌、张武升为卫将军和郎中令,负责拱卫皇宫与京城安危。两人都是从代国跟随而来,忠心耿耿,在他们的守护下,刘恒的人身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文帝刘恒的上一位皇帝(汉惠帝有6个儿子)(12)

在这之后,刘恒又对朝臣大肆封赏。从龙有功的代国旧臣、平定诸吕之乱的功勋贵族、曾遭到吕后废黜的刘氏宗姓、昔日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刘恒都给出了丰厚赏赐。不知不觉间,他既安插了自己的心腹,也拉拢了大半朝臣,还“明升暗降”夺了不少功勋旧臣的实权。

待周勃等人回过神来,汉文帝早已是大权在握。而且,待刘恒羽翼丰满之后,他又重点打击了僭越的功勋旧臣。就连勋贵中的“老大”周勃,也几度遭到刘恒敲打。在此情形之下,刘恒才能大展拳脚,将自己一身所学付诸实践。

文景之治,明君典范

平定朝堂以后,刘恒将目光放到了天下。对外,他深知西汉初建,不宜再动兵给百姓带来负担,于是继续以安抚为主,和亲匈奴;对外,刘恒以雷霆手段镇压两次叛乱,而后又以勤俭治国,并劝农与桑,鼓励百姓休养生息。

在吸取了秦朝暴政而导致二世而亡的教训后,刘恒又进行司法改革,在保证法律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先后废除了严苛的连坐之刑与肉刑。

文帝刘恒的上一位皇帝(汉惠帝有6个儿子)(13)

和亲匈奴

在民生问题上,刘恒极其重视百姓的生活水平,为此,他减轻徭役、废除劣钱、降低赋税,让天下万民得以安居乐业。

民强,国恒强也。刘恒的仁政,不仅为他的儿子汉景帝树立了榜样,也为西汉攒下了丰厚家底。

据《汉书》记载,经过“文景之治”的西汉,国库中的钱数不胜数,就连串钱的绳子都被生生磨断;至于太仓中的粮食,同样多得溢出,有些粟米甚至早已腐烂。汉武帝日后能用兵匈奴,便离不开他爷爷、父亲的积累。

文帝刘恒的上一位皇帝(汉惠帝有6个儿子)(14)

汉武帝刘彻(画像)

时过境迁,汉文帝虽早已去世,西汉也随之覆灭,但汉文帝仍得到了后世帝王的认可。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都把汉文帝视为自己的榜样,并多次引用到汉文帝治国的例子。

于是乎,在李世民去世后,朝臣也把汉文帝的谥号“文”加在了李世民身上。所以李世民不仅是唐太宗,还是唐文帝。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