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评价岑参的诗句(王维岑参杜甫)

公元757年,唐军从安史之乱的叛军手中,夺回了失去已久的国都长安,唐肃宗率领百官从凤翔迁回长安,第二年二月,唐肃宗改元乾元。

在跟唐肃宗返回长安的百官中,其中有一人叫贾至,他原是唐玄宗的臣子,在安史之乱中随唐玄宗入蜀,任中书舍人。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时,玄宗命贾至撰写传位册文,并担任册礼使制官。756年七月,贾至和韦见素、房琯到灵武册立肃宗,随后在肃宗朝继续担任中书舍人。

杜甫评价岑参的诗句(王维岑参杜甫)(1)

回到长安的贾至,心情十分愉悦。某个春日早晨,贾至到大明宫上朝,看到大唐王朝转危为安,一派升平气象,他写下了一首七言律诗《早朝大明宫》,呈给同朝僚友赏看。

贾至在当时,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诗人,他的诗人朋友,个个大名鼎鼎,他与李白、杜甫、王维、高适、岑参等人,均有广泛的交游与诗歌唱和。他写的这首《早朝大明宫》,引来了王维、岑参、杜甫相和,成为一时盛况。

王维、岑参、杜甫,这三位诗人都是在文学史上可以写上好几页的人,他们能同题竞技,“华山论诗”,可以算得上是唐诗的巅峰之战,想想都令人激动。他们四人写的这四首诗,历来为人传诵,其中有两首,还入选了《唐诗三百首》。后世评者,从不同角度展开批评鉴赏、比较这四首诗的高下,但论者纷纷,却到现在也没有统一的答案。

下面我先解读一下四首诗。

一、贾至《早朝大明宫》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杜甫评价岑参的诗句(王维岑参杜甫)(2)

明代祝枝山书贾至早朝诗

贾至诗的首联说,京城春日的早晨,天色苍苍,还没大亮,诗人手持银烛,穿过长长的紫红泥铺的路,到大明宫中朝拜天子。紫陌:紫红泥铺的路,指京城长安的路。

第二联说,宫门外,千万条柳枝在风中拂动,无数黄莺盘旋飞舞,婉转的叫声回旋在大明宫上。青琐,是皇宫门窗上的装饰,这里借指宫门。建章:汉代宫名,这里代指大明宫。

第三联说,大臣们纷纷踏着石阶,走进大殿,身上的佩剑和玉佩,发出细细簌簌的声音,在大殿中,官员都染上了皇家御炉中散发出的香气。玉墀(chí):宫殿前的石阶,也象征着朝廷。这一联是写百官上朝的情景,同时有着象征意味,百官“随玉墀步”,象征着天下归心,“惹御炉香”,象征共沐皇恩。

最后一联说,百官在凤凰池上,共沐皇恩,协助君王治理国家。凤池:即凤凰池,在大明宫内,中书省所在地。染翰(hàn):写文章。翰,笔。贾至是中书舍人,任起草诏令之职,所以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帮皇帝写公文。

二、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杜甫评价岑参的诗句(王维岑参杜甫)(3)

明代书法家宋克书岑参各贾至早朝诗

岑参的诗名,要比贾至大得多,他是著名的边塞诗人,我们高中时读过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是写雪的千古名句。贾至写《早朝大明宫》时,岑参也同朝为官,任右补阙。

岑参的诗,首联说,暮春早晨,长安紫陌两旁,雄鸡鸣叫,黄莺婉转。春色阑,就是春色将尽的意思,即暮春时节。

第二联说,皇宫报晓的钟声一响,宫门纷纷打开,大明宫的玉阶上,天子的仪仗簇拥着文武百官。金阙(què):即皇宫。仙仗:指天子的仪仗队。

第三联说,天边的启明星刚刚落下,宫殿前的春花,与官员身上的佩剑玉佩交相辉映,飘扬的旌旗拂至柳枝,柳叶上的露水还未干。

最后一联说,独有那凤凰台上的中书舍书贾至,写下了一首阳春白雪般的诗,让唱和的诗人非常为难。

三、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杜甫评价岑参的诗句(王维岑参杜甫)(4)

明代书法家周天球书王维和贾至早朝诗

安史之乱时,王维被安禄山俘去洛阳,硬塞给了他个给事中的伪职。安史之乱被平叛后,王维本来是要被杀头的,但他被俘时曾作《凝碧词》诗,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而他的弟弟刑部侍郞王缙,在平叛安史之乱中有功,他请求削去自己的官职,为弟弟赎罪。所以王维没被杀头,只是被降职,责授太子中允,加集贤殿学士,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

贾至写《早朝大明官》时,王维也同朝为官。

王维诗的首联说,头戴红巾的卫士在宫门报晓,尚衣局的官员向天子进上绣着翠云的皮袍。绛帻(jiànɡ zé):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

第二联说,大明宫的宫门打开,万国使节,一齐向唐皇朝拜。九天阊阖,九天上的天门,这里指天子所居的大明宫。冕旒(miǎn liú):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帽子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第三联说,太阳初升,照耀着皇帝仪仗中扇动的障扇,御炉中香烟,围绕着天子的龙袍浮动。仙掌:即障扇,是宫中的一种仪仗,用来蔽日障风。衮(gǔn)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

最后一联说,早朝过后,中书省的官员回到凤凰池,用五色彩纸给皇帝草拟诏书。

四、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杜甫评价岑参的诗句(王维岑参杜甫)(5)

明末书法家傅山书杜甫和贾至早朝诗

安史之乱中,杜甫只身投奔肃宗,但却被叛军掳去了长安,但与王维不同,他官小,没有被囚禁,随后悄悄逃出到凤翔投奔肃宗,他的忠诚感动了肃宗,授为左拾遗,但不久,他就因营救房琯,触怒了肃宗,被贬到了华州。后因宰相张镐力救而获释。757年十一月,杜甫随肃宗回长安,仍任左拾遗,第二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贾至写《早朝大明宫》时,杜甫还当着左拾遗,所以有幸参与了这一和诗盛会。

杜甫的诗,首联说,五更时分,滴漏声声催促着早晨的来临,大明宫中,春光烂漫,桃花红艳醉人。

第二联说,日光温暖,旌旗上的龙蛇图案,在风中飞动,宫殿中和风微微,燕雀在高空中盘旋。

第三联说,早朝过后,百官的衣袖上,都染上了御炉中的香烟,他们挥笔写下了如珠似玉的华美诗篇。

最后一联说,想要知道世代执掌帝王诏书的殊荣,就要看凤凰池上的中书舍人贾至了。贾至的父亲贾曾,也曾任中书舍人,当年睿宗传位给玄宗,就是贾曾写的传位册文,而玄宗传位给肃宗,又是贾至写传位册文,所以是世代殊荣。

杜甫评价岑参的诗句(王维岑参杜甫)(6)

贾至、岑参、王维、杜甫他们四位写的这四首诗,都是写百官上朝的情景,是颂扬太平之作,这样的诗,当然要写得富贵华丽,典雅庄重,他们的这四首诗,是后世此类主题的学习榜样,一直为后人所推重。

元代杨载《诗法家数》中说:“荣遇之诗,要富贵尊严、典雅温厚。写意要闲雅美丽清细。如王维、贾至诸公《早朝》之作,气格雄深,句意严整,如宫商迭奏,音韵铿锵。真麟游灵沼,凤鸣朝阳也。学者熟之,可以一洗寒陋。”

但四首诗哪首更好,历来都有争议。

一开始,诗人们为了维护诗圣的地位,纷纷推崇杜甫的诗为第一,但这种说法渐渐难以服人,原因很简单,杜甫的这首诗写得不够富丽。杜甫虽然短暂当过左拾遗,也算是在大明宫进出过,但他一生大多时候都过得穷困潦倒,缺少对富贵生活的真切体验。

而贾至的诗才,显然不及杜甫、王维、岑参,这首诗也写得平平,所以也失去了争雄的资格。

王维和岑参的诗,明显好于杜甫和贾至,所以两人的和诗,也被选入了《唐诗三百首》。

那王维和岑参的和诗,谁的更好呢?

莫砺锋教授在《四首<早朝大明宫>诗的优劣》一文中认为,王维的诗存在两个瑕疵。

一是同类意象使用过多,“绛绩”、“尚衣”、“冕旒”、“衮龙”、“佩声”,都是服饰,在同一首诗中,重复运用同一类意象,很容易造成单调的缺点。

二是王诗的声调不够和谐,因为诗中的第三、四两联在平仄调式上“失粘”了。当然在盛唐,律诗中失粘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但毕竟还是一个缺点。

所以,岑参的诗较王维的诗稍好,拔得头筹。

朋友们认为贾至、岑参、王维、杜甫的这四首诗,哪一首最好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