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手册(从一粒种子到一个面包)

☀️暖和妈妈☀️

鲁滨逊漂流记手册(从一粒种子到一个面包)(1)

鲁滨逊给我们还原了一种一无所有的纯自然的生活,似乎“白手起家”都不足以形容他在荒岛上物资的贫乏。然而,他又像个魔术师,硬是用双手劳作出了一样又一样的生活必需品。

我们来回顾一下书中讲述的从一粒种子到一个面包的过程吧。鲁滨逊在清理口袋时无意中倒下的小麦空壳,竟长出了麦苗,这简直是让人震惊的意外。惊喜之余,却是一系列的难题。没有犁翻地,没有铲子挖土,没有收割、加工、运输、打谷、筛选、储藏的工具和器皿,更没有石磨、筛子、酵母、盐和烤炉。于是,鲁滨逊开始为面包而奋斗。他做锹拓荒,焙制瓦罐盛放,做石臼磨粉,研究烘烤技术,最终成为一个出色的面包师。

面包,一个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东西,却要经过这么多繁杂的工序,真是让人叹为观止,相信平时也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点。尤其是在今天,物资生活已达了空前的富足。虽然我们每天吃着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的食物,但我们很少关心食物的源头在哪里,它经历了怎样的生长,它沐浴着哪一个季节的阳光和雨露,是谁是培育它,又是谁在生产线上加工了它。

有人说,那是荒岛上,特殊的背景才造就了鲁滨逊特殊的经历。但最近网上爆红的田园女神李子柒又说明了什么呢?她从种竹子到做家具,从种棉花到做成棉被、从种豆子到酿造黄豆酱油,呈现了每一物从土地到生活的全过程,引得国内外围观的粉丝无数。网友称没有她做不出来的东西,简直就是现代版的鲁滨逊。而李子柒说:她想让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孩子们知道,餐桌上的饭菜是从哪里来的。可见,对土地的依恋,对田园的向往,对劳动的尊重,是一直流淌在我们人类的血液里的。

鲁滨逊也好,李子柒也好,对我们是一种唤醒,唤醒我们保持着与食物、与土地、与劳动的某种联结。它让我们知道,从一粒麦种到一个面包,远远不止从超市到餐桌的距离,它曾在怎样的泥土里沉睡与苏醒,在怎样的工具中翻耕与打磨,在怎么的器皿中盛放与发酵,又是在怎样的高温中膨胀与松软。如果,以这样的视角去看餐桌上的食物,每一种食物都会有它的“生命史”。

鲁滨逊无疑帮我们快速的现成的生活进行了分解与还原,让我们知道一切并不是原先以为的那么轻而易举和理所当然,我们会对每一寸土地、每一样食物、每一种器具更心存敬畏。

当然,鲁滨逊无疑也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书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上面讲到的种植小麦是一例,接下来再举一例。他上船取生活用品的那一部分简直是解决问题的范文。大家可以借助下面的流程图来梳理:

他想上船取一些生活必需品。他想到需要一条小船,于是就做了木筏;有了船之后如何选择物品,那就先选必要的食物、工具、枪支和弹药;运了以后如何把东西搬上岸,那就查看地形,借风而行。

你会感觉到真的是理智拯救了鲁滨逊,他总是能很快的从情绪里走出来,然后专注地解决问题,且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他总是用分解法,不停地解决一个又一个小问题,随后一个大问题也就解决了。他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极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此外,这也是一篇极好的范文哦,又拉回到我们读名著学写作的话题上来。还记得老师教我们“一波三折”的写作技巧吗?学骑车,总得摔倒个几次,炒鸡蛋,总要手上烫个泡或没炒熟,学乐器,总要经历灰心丧气等等。我们也常常要为作文中这些困难的设置绞尽脑汁,仿佛一到写作文就什么困难都想不起来了。

你不妨学学书中来进行“困难”的描写从一个问题,到解决方案,再到下一个问题,又找到解决办法,就是这样一层一层,清晰地表达。就像学骑车,你不会只写一次摔倒,两次摔倒,三次摔倒了,而是着眼于两只脚如何同时踩着踏板?踩踏板时如何保持车身平衡?在下坡时如何克服恐惧学着用刹车的?把骑车这项技能分解成几个问题来解决,这样的文章会更充实,也更真实。

今天交流的话题:

1. 有人认为科技的发展,阻断的人与自然亲密的关系,也让许多人丧失的劳动的能力,但也有人认为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创造了便捷的生活,你怎么认为呢?

2. 鲁滨逊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方式给你有怎样的启示?请你评估一下自己:你认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平时生活或学习上遇到问题时,你的情绪是如何的,你有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