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梅城的抒情散文(散文封城的日子)

关于梅城的抒情散文(散文封城的日子)(1)

[散文] 封城的日子

作者:海尔罕

早上醒来后,我在床上呆坐了足足半个时辰。

    之所以愣了那么久,是因为昨天傍晚,沉寂了好几天的亲友群,突然间你方唱罢我登台,好不热闹。尽管时过境迁,我却依然沉浸其中,思绪如烟袅袅。

    昨天是封城的第三十九天,用武汉话来说简直就是:关苕了!“苕”是武汉方言里最常见的一个字,其意思不是简简单单的“傻”字所能够代替的,也不仅仅只有褒和贬两种归类,个中意思恐怕只有武汉人自己才能够把握清楚。特别像此时此刻身在武汉的武汉人,有一种说不清道却明的心境。

    不过,武汉人说话的方式是开门见山,我以为这应该是一种城市文化。武汉人不喜欢弯弯绕,尽管这座城里花花肠子的人也有,但并不怎么多。武汉人也喜欢飚歇后语,但歇起来也顶多是“巷子里赶猪”。比起东西南北的谜语或是灯谜,显得简约了很多,率真得颇有几分玩味。

    就说这个的苕字吧,江城人妇孺皆知,不仅人人会说,而且人人善用。比如奶奶明明心疼孙子,却冲着孙子说:“你个小苕货!”边说边揉捏孙子的小耳朵。这个时候的苕字不仅毫无贬义,而且恰到好处的呈现了祖孙间那种隔代亲的微妙关系。还比如老婆嗲起来的时候会冲着老公喊:“嘞个人啦,冇得人有你这样苕!”这个时的苕字内容更是丰富,不仅仅是满满的撒欢,更多的是脉脉的温情。这或许也是武汉人讲味,要味,喜欢玩味的缘故。

    “关苕了”,当然是指被关的时间很长,长得令人不堪忍受。但是,有意思的意思却是一个关字之后的苕字。这时候的苕,没有一丝一缕的傻、笨、蠢。表面上是赤裸裸的地瓜,红薯,却在其后巧妙地引申到了文学层面,渗透到更高的艺术层次,直捣人的心窝。

    有这么一个场景,我寻思着不少的国人至今还记忆犹新。封城之后的那一天晚上,一千多万的武汉人不约而同地推开了窗户,用武汉人的方式凝结成了气势磅礴的力量。那一夜,全城高呼“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全城高歌“我和我的祖国”。

    那是怎样的一种阵势哟!呐喊声,惊了天地泣了鬼神;那歌声,远比李谷一无与伦比的原唱,王菲的空灵飘逸更荡气回肠。

实事求是地说,刚刚封城的那一阵子,微群里的亲友们慌里慌张的,也许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缘故,众亲友人云我云,成了别人的传声筒。用武汉话来说,就是有点苕了。从前温情款款的亲友群,突然间成了妖言惑众的集散地,搅得大家,包括我在内,人心惶惶不说,还个个自危,更有人拿自己的小恙与新冠肺炎对号入座。恰如那句成语惶恐不安,小日子顷刻间惶惶不可终日起来。

    好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得益于四方英雄,八方勇士,乃至全国人民的同舟共济,乃至全力以赴,一个月后的今天,疫情终于出现了好的转机。

    昨晚,第一个在微信群里曝光的是弟妹给舅弟剃头的照片。当时,我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寻思着,这居家隔离的,老婆给老公理个发没什么了不起的。

    不曾想,小侄女随即在群里爆了个料:你们难道没有看出来吗?我妈给我爸剪头的推子是狗推哦!

    拿着手机,我盯了好一会儿,还真是的。人推与狗推倒是其次,我还发现舅弟围在脖子上的剃头巾居然是餐桌上的一次性塑料桌布。

    这就真有点意思了。乐了几声后,我在群里连赞了三个苕字:关苕了,关苕了,完全是关苕(关出的创意)了。我信了你们俩口子的邪(服气的意思)哟!

    让我更意外的是,长期潜伏的好友老袁在大鹏新区的隔离点紧接着跟了一张自拍照片。那模样,明摆着也是刚刚被修正过头发的。我纳闷地问他:“深圳已经全行业复工了吗?”

    “是你老婆手艺哦!”老袁就是这么直白,从不拐弯,而且绝不浪费一个字。我真的很惊讶,我的老婆大人居然会剃头?

    屈指数来,我和她相厮相守了35年,她应该算个“双手不拈香”的人,怎么可能拿起剪刀,而且给老袁剪得那么好呢?!?

    将信将疑之中,我忆起了近一段时间,朋友圈里时不时蹦出的近似八卦爆料。说实话,封城的日子里,我没有丝毫兴趣去阅读这一类信息。我以为,这样的举动无非是因为关久了,关苕了,有些无聊罢了。但是,把那些自我爆料与微信群里的热闹串在一起,我信了他们的邪,我服了他们的气。

    最早抖搂出来的应该是小侄女子珺:“呵呵,实在是无事可干,做了人生第一锅馒头,看来很成功!”要知道,在武汉会做老面馒头包子的人微乎其微。我女儿还给了一个秒赞:“嗯嗯,不错!回头我也露一手,给我爸妈来点稀罕。”

    工程大学的80后余教授在圈里发了一张很玩味的自拍照片,配的那句话像是在炫自己超级幸福。“儿子居然把我第一次亲手做得香肠面包全部搞定!”“看来,余教授的潜力还得继续挖掘!”很显然,她老公发的评论涉嫌谬赞:

    年逾七旬的忘年交葛爹爹和老伴,居然把花钵变成了菜地,不仅在阳台上种花养草,还添种上了时令蔬菜。老俩口在群里头挨着头,那份得意无与伦比:“青菜,还是新鲜的好哇!”

    中学校长出身的才建兄,没有丝毫赋闲的意思,精神指数我依然在90以上。过去,我曾经以为他只是坦然的代名词。不曾想,他每天上午都会在群里推一篇封城日志,或诗或文,用满满的正能量以及他超强的号召力为武汉呐喊,为亲友加油。配得上大家一直称颂的“精神支柱”。

    此时此刻,亲友们不住气地在微信群探头露脸,那架势,颇有点一发不可收拾。

    大侄女继艳突发奇想,做了一锅红薯馍馍,黄黄的,香香的,令人垂涎欲滴。绝对不在《舌尖上的中国》所推举的陕西绥德的黄馍馍之下。

    12岁的大志哥为他妈妈做了一份西红柿香肠煲仔饭,从品相看称得上是色香味俱佳。而他妈妈拍了一张儿子的侧身照,风一样的帅气。而那发型估计是他亲爹或者亲妈亲自给他拾捣出来的。

    一直因为孩子不怎么搭理自己而苦恼的同事希尔,昨天也特别开心,喜形于色中推了条信息:“宅在家里虽然无聊,但是,有一个好消息我得分享给大家,这些天儿子赛赛不仅主动找我说话,而且还帮我抹抹桌子拖拖地,碗筷收拾的特别干净。”

    困在深圳大鹏湾的老婆艾特我:“张姐的手艺越来越好了,她以前没有沾过海鲜,现在,不论是煎焯蒸爆,样样都是那么回事。”我不大信邪,在我的印象中,张姐最拿手的应该还是“水煮盐闷”。

    ……

    新冠病毒让武汉成为了一座不幸的城市,“按了暂停键”的说法不知道出自哪儿,我不知道但特别反感。尽管,飞机停飞,轮船停航,高铁进库,街道封堵,小区封控,居家隔离是不争的事实。

    好在武汉拥有了一样独一无二的城市元素,当然也是其他任何城市无法比拟的,这就是:是那个事的武汉人,是那个事的我们。

    面对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汉口人如是说:“我一生为子尽孝,为父尽责,为夫爱妻,为人尽诚,永别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生命很脆弱,生命原本无奈。然而,武汉人却做到了难以想象的视死如归。

    面对封城封控,居家隔离。武昌人如是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那就是一座山。”命运如山压来,我们每一个人只能卑微的承受着。别只看冷冷清清街头,那背后千万人武汉人始终仰着头。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一个多月了,武汉这座城,连同城里的人就这么存在着。

    “多少次荣耀却感觉屈辱,多少次狂喜却倍受痛楚,多少次幸福却心如刀绞,多少次灿烂却失魂落魄”。一个多月了,武汉这座城,连同城里的人就这么坚持着。

    “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一个多月了,武汉这座城,连同城里的人就这么守望着。

    没错,疫情一开始,武汉有点慌;封城一开始,武汉人有点苕。但是,武汉人不是孬种,武汉人从来就不怂。如果说医生护士是在向死而生,拯救着千千万万的生命,是无畏,是天使。那么,作为武汉人我要自豪地说,武汉人用自己的脊梁,用自己的坚守,还有自己的智慧,将苦难铸成了一朵花,一朵诠释了生命真谛的花,一朵不朽的花。譬如近在咫尺的你们,远在天涯的他们,微信群里的我们。

    有人说:武汉封城是一种壮烈的牺牲。我以为,武汉的牺牲是在拯救全人类。而在武汉的每一个人,都在经受着旁人无法想象的磨难,旁人无法理解的心慌,旁人无法超越的顽强。在我的心底:苍山无怨,我们无恨;即便有恨,与旁人何干?武汉人不屑于辱骂,也不需要颂扬。疫情当前,每一个武汉人都是战士,也是勇士。在医院,在社区,在家中,在路上,两江三岸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武汉人的战场。

    处于长江汉水之间的汉阳人说了这样一段话:别人安全,我才安全,别人染毒,我就有危险。只有大家好,武汉才是真的好!不是么?唯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包括宅在家里的你们,亦或是微信群里的我们,说说话,聊聊天,问声早安,道声保重,就是在战斗,在牺牲,在坚守。在家里宅好了,把日子过好了,武汉就有了最强的免疫力。尽管我们被控管起来了,我们却是一道又一道的防线。

    也难怪钟南山一到武汉就感叹:“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前几天党中央的一个劲的称赞:“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我以为,这样的赞誉太过崇高。作为武汉人,我们有必要把伟大与崇高,赠予他人为好。把“英雄”的称号送给医生,送给护士,还有人民子弟兵;把“勇士”这个称号送给社区群干,送给快递小哥,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奋战在一线的战疫人。而武汉这座城连同千万武汉人,心甘情愿做华夏神州的一道风景,仅此而已。

    没错,是你,是她,还有他,当然也有我,以及昨天傍晚微信群里冒泡的人,即便是潜伏的人,都是武汉这座绵延了三千年历史名城的惟美风景,值得我在心底永久珍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