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一个总是爱生气的人)

生命是一个奇妙的旅程,每个人的旅程上总会有很多意外。怎么样过好这一生,处理好负面情绪?艾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一个重要理念是:对当下臣服,对于处理负面情绪很有帮助。

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一个总是爱生气的人)(1)

臣服是什么意思呢?

是委屈求全吗?显然不是的。

当难以接受的事情发生后,通常在心里会升起负面的情绪。如果顺着情绪反应,比如大喊大叫,乱扔东西,产生伤害性行为,是一种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就是冲动,控制不了愤怒。

人的本能总是喜欢正面不接受负面,对负面情绪也一样,拒绝,排斥,压抑,控制。

任何事物,你越抗拒,它就越强大。就像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开始了主动思考,并希望能有对自己的自主权。这在父母看来是稀奇古怪的想法行为冒出来,让他们头痛,因为这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而事实是孩子在成长,他们却不接受,仍然希望自己的孩子乖乖的,全然服从安排,并按自己的期待去行动。父母无法对抗生命成长中自发的动力,抗拒注定失败。因此他们贴标签:说青春期叛逆。这个标签一贴上,更把孩子放到对立面去。

前几天的脱口秀大会里梁海源对情绪管理的吐槽非常精彩:我的情绪它不听我管!非常真实。为什么会这样?情商一词也让我们知道了负面情绪伤人伤己,因此就开始盛行了情绪管理。然而,情绪管理也是一种对抗行为。

我们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老子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一切都是阴阳和合,事物的本然。就像对好美事物迷恋一样,对于恶的丑的事物,你的抗拒其实是在注入能量,使之变得更为强大。

接受事物的本然,不要去抗拒。负面事物就无法从你这里吸取能量,会自动远离你。

臣服是全然的接受事实以及情绪的产生,但不认同它,不要跟随情绪去反应行动。保持觉知,并积极采取行动,让自己扭转或离开当前处境。

所以,臣服不是委曲求全,更不是压制情绪

压制控制情绪的同时你在伤害自己身体

所有的情绪都蕴涵着巨大的能量——我们都知道愤怒时血压会升高,心跳加速,体表出汗,并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这些都是情绪的能量所致。

下图是一个大致的情绪能量示意图。喜悦,爱,宁静,让人身心协调,而生气愤怒,抑郁怨恨的情绪,则让人心神不安,烦躁。

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一个总是爱生气的人)(2)

这不仅仅是文学描述。人体有一个内在频率,你感觉不到它,但科学却能测量到。有频率就有振动,负面情绪的特点是杂乱无章的频率,而正面情绪则好像是和弦,越和谐越动听,你的整个身体就处于和谐的状态。

压制下去的情绪只是没有变成外显的行动,它潜入身体内部,还在随着时间的累积,这些负面能量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造成身心疾病。

所以不要去强行的压制情绪。

愤怒产生时,对自己说“不要生气”,“算了,我不要计较了”,或者说“我原谅你了”。这些都只是把情绪暂时压制下去。这不是臣服,而是另一种抗拒和不接受。

情绪一旦产生,不能压制,但我们可以观察情绪,情绪一旦被观察到,能量就会得到释放,避免了伤害。同时通过观察情绪是如何产生的还可以避免再次陷入负面情绪。

真正的臣服应该有所行动,臣服的第一步行动:观察。

情绪是信念系统的自动化反应

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的情绪都产生于人际关系的冲突中。

这些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关系,职业职场,邻里关系,恋爱,婚姻关系等。而带给我们伤害最深的,也是我们最亲密的关系。

为什么会这样?论语曰:无欲则刚。相对于邻里,职业,社会等广泛的人际关系,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有更多的需要和期待,而期待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受到伤害。

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一个总是爱生气的人)(3)

情绪产生时,我们有很多评判,指责,批评,认为是他人导致自己的情绪失控,这一切都是别人的错,感觉自己是一个可怜的受害者。然而,这不是真相。

所有的情绪,是生活情境中的刺激在自己信念系统过滤后形成的反应。“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就是信念系统对情绪的真实写照。

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一个总是爱生气的人)(4)

主宰你情绪的,是你的信念系统

变得自动化,是掌握了一项技能的标志。就比如骑车,初学需要调动各种感官并注意手脚来协调整个骑车过程,而当你一旦学会就不需要在骑车上投入更多的注意(意识),你可以边骑车边东张西望说话。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加,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会形成某些固有模式,变成一个个的信念。这些信念是个人化,然而小我拒绝承认个体差异,很执着坚信自己的信念是万物的统一尺度,是绝对的,是不可质疑的。在生活中遇上类似过往情境时,往往会调动过往经验来应对,变得自动化。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大,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

在各种信念的加持下,意识退出,成为自动化模式,变成无意识状态。

自动化地思维有很多局限性。

一个很常见的但极端的信念系统,比如:

孩子在没有学会语言前,饿了困了哪里不舒服了,就只有哭。待到年岁稍长,学会了表达,想要达到目的也继续用哭,父母心软或者不耐烦而让步了事。长期如此,孩子就会变成熊孩子。她/他形成一个信念:只要自己哭闹,想要的东西就能得到。这个信念会一直伴随,以至于长大成人后依然没有学会正常沟通,想要什么只会哭闹任性让人不敢靠近。

没有任何生活情景是相同的。如果任由思维自动化来主宰你的行为,就会变得越来越刻板僵化,甚至给自己带来灾难。

乔布斯说: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避免陷入僵化思维的秘诀在于,永远像小孩子那样,保持好奇心,充满饥渴,学习无止境,时常检视更新自己的信念系统。

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一个总是爱生气的人)(5)

觉知将意识带回到生活情境中,有助于处理负面情绪

觉知是把意识带回当下,去观察当下情境里所发生的一切,检查自己当下所持的信念。

因此当你生气时,不要让你的情绪成为了你,不要马上认同情绪的内容并付诸行动,比如摔东西骂人打人等。

你需要给自己时间和空间去觉察到自己正在生气。观察自己身上升起了一个愤怒的情绪,让它回到客体的位置,不要让它成为主体让你陷入无意识的自动化过程。

下一步,觉察到生气后,不要为自己的情绪开脱,不要分析对错,切记造成隔阂的原因就是太多的评判,分析,比较,乃至指责。

去理解自己内心有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比如你想要关心,体贴,理解或者欣赏而被对方忽视了?

宣泄愤怒能让对方理解你的需求吗?并不能!大多少情况下,对方只会莫名其妙不清楚状况。

通过自我观察,忽然悟到:对方其实也同样是无意识状态下的无意识行为,却被自己曲解为有意为之了。

进而检查自己的信念系统,发现当下的信念是——“伴侣就必然应该懂得并满足我未说出来的需要-比如欣赏自己,如果没有,我就有权生气”。

接下来领悟到是自己的信念导致了情绪的升起,真正需要对情绪负责的是自己错误的信念。

这样通过自我观察,变得有意识,发现你还有另外的选择,比如重新强调自己需要得到理解,欣赏等。这样积极的行动就产生了,有效的沟通就开始了。事情才会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相信亲密关系中的人在清楚地知道了你的需要后会很乐意满足你,绝不吝啬。

如果你是在社会职场关系中,对方不能满足你的期待和需求,在你清醒的自我觉知后,进一步采取行动,离开换一个环境,也会很快地脱离情境。

这就是臣服:活在当下,宽容,接纳一切,不情绪化的行动,不抗拒,不消极对待。

臣服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进而把觉知带进意识,找到积极的应对办法。

负面的情绪,除了常见的愤怒,还有恐惧,悲伤,厌恶,羞愧等。

同样可以运用臣服于当下的力量,检视信念系统,突破负面情绪的茧房,让生命的能量自由流动变得鲜活起来。

附:如何进行自我观察

推荐书籍《自我观察》

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一个总是爱生气的人)(6)

练习自我观察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静坐。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式坐着,不能躺着,否则容易睡着,要保持清醒。

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不要去想任何事,坚持至少5分钟。

静坐新手会发现:注意力会无数次地离开呼吸,这就是练习自我观察的最佳机会。

当发现离开呼吸时,观察注意力离开期间思维自动思考的内容,但不要认同它,让它飘过,继续集中到你的呼吸上。

五分钟的时间结束后你会惊叹:怎么飘过那么多的念头,而它们全部都是你的小我自动产生的,并非你的本体。

这其实也是冥想坐禅等的初期阶段。随着练习的深入,逐渐进入内在的一个宁静的世界,身心变得越来越和谐,发现你的真我。

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一个总是爱生气的人)(7)


“三姐慧思考”关注灵性、生命以及心理健康成长,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