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经验与反思200字 我喜欢跟社工分享学习心得

社工经验与反思200字 我喜欢跟社工分享学习心得(1)

■制图:廖木兴

广东省福利 发行中心公众号

从专业角度去协助他们

据广州穗星司法社工项目督导黄乐书介绍,司法社工与接受服务的社区矫正人员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有更多的诚心和耐心,用倾听、不批判但有辨别力的态度接纳服务对象,使之建立对社工的信任感。

“首先,社工需要帮助服务对象直面过去的‘瑕疵’。社矫人员确实因为犯了错,需要受到惩罚,但如果此人内心没有很好认知,仅仅是表面上改正的话,对未来人生不一定有好处,因为内心仍是对判决结果充满纠结、愤怒和不甘。其次,更需要帮他们‘去标签’化。这种去标签不仅仅是对社会公众的,还是对对象本身的。”

黄乐书表示,通过调研,社工发现社区矫正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自信心较低,对未来人生的困惑较多。“站在社工角度,并不赞成他们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而是以过去为鉴。从心理辅导工作来看,有一些对象会告诉我们,自己犯错、被惩罚的经历是人生中最低谷、最黑暗的,不愿意再记起了。每每如此,我们就更需要从专业角度去协助他们,回顾犯错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遇到类似的‘黑暗经历’。”

据介绍,通过司法社工的介入,不少社区矫正人员在心理、行为等方面都有很大改变。不久前,阿清听到阿A发来的喜讯:“大姐姐,我找到一份工作,在餐吧做服务员,可以自己赚钱了。”

阿A过去一年的变化,阿清是看在眼里的:准时参加集体劳动和教育、定期报到、面谈的时候还很喜欢跟社工分享学习心得。让阿清欣慰的是,阿A十分感恩过去的经历带来的教训,以及社工的帮助:“他的原话:要感谢去年拘留期间认识到的狱友,他们很关照我,鼓励我努力弥补过错改过自新,让我感到,尽管我犯了错,但仍是有人关心我的。过去一年我学习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了是非对错。关键是,通过社会服务,积累了很多正能量,未来不再彷徨。”

90后谈如何做好司法社工

司法社工的特别之处

在黄乐书看来,无论看起来多么十恶不赦的罪犯,在了解了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之后,多少会对其犯错过程有所认知。先聆听故事,而不是强调其犯下的错误,这是打开社区矫正人员心灵的一把密钥,也唯有以不批判的态度,了解到他们的苦衷、压力、心酸之后,才有可能使他们愿意面对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并“悦纳”这份经历,重新开始积极面对人生和他人。如果说法律是威严的,那么司法社工则是以柔克刚,动之以情。

虽然司法社工项目正式开始才不过3个月,但事实上早在2012年,一些小型的试点就已经开始在社区里开展起来。司法社工的最特别之处,就是能够以愿意接纳和不批判的态度,和社区矫正人员建立具有安全感的连接,通过重建他们其他部分的积极认知,鼓励他们重新认识世界。“这并不是意味着要把犯罪的过程变得合理,而是鼓励他们从生活的其他部分获得正能量,从而帮助他们正确地接纳和看待从前这段错误的经历。”黄乐书说,司法社工与社区矫正人员之间合作的破冰过程,并不是一瞬间完成的,而是点滴积累信任的过程。

以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为例,对于他们而言,犯罪只是一个结果,而导致犯罪的过程却是漫长且值得思考的。家庭安全感缺失,往往会导致孩子在朋辈中寻找安全感,如果正常渠道满足不了他们这种需求,那就只能从非正常渠道获取,误入歧途就几乎成为必然。“在接触这类个案的过程中,司法社工不仅仅要和社区矫正人员建立连接,更要和其家人、尤其是父母取得联系,通过帮助父母认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所面临的问题,并给予一些专业的指导,来达到在家庭、社区、司法行政机关三位一体的环境中,根本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黄乐书说,首先是情绪的宣泄,要鼓励社矫人员说出来,其次是帮助他们重建理性认知,然后是利用情绪疗法来帮助他们以稳定平和的情绪换角度看待问题,希望通过各方合力一起帮助社区矫正人员重建人生规划。

要对法律知识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

90后许丽华是一名司法社工,虽然毕业于2016年的她还是一个很年轻的职场新人,但提起从事社工这个职业,却已有了好几年的经验。“我大学学的就是社会工作专业,大二开始就会去参加一些社工项目,累积了不少的实战经验。”许丽华说,自己很喜欢社工这个职业,但是毕业后当朋友推荐她做司法社工时,她还是有犹豫。“司法社工不同于普通社工,既要对法律知识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又要求自身心理素质过硬,毕竟面对的人群有一定的特殊性,我觉得这对我是很大一个挑战。”许丽华说。

在许丽华看来,挑战总是和成就感并存,在做了一年司法社工后,她对此更是深有体会。她曾为香港同胞阿蔡服务,阿蔡因为和亲戚闹矛盾结果误伤了对方,被法院判决其进行社区矫正。一开始,阿蔡的心理压力很大,觉得被判刑是一种人生耻辱,有很强的自卑感,甚至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对丽华也有很强的排斥感。但丽华并没有放弃,通过锲而不舍的家访,深入了解阿蔡的生活,和她做朋友,并且鼓励她多参加社区组织的义工活动,通过服务其他人来获得认可,达到去标签化的目的。“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因为她后来在每个月的思想汇报里都会说社工对她很重要,总是鼓励和帮助她,让她有勇气去继续面对生活。”丽华说,这是她从未想过的回报,让她十分感动。

除了家访、组织公益活动鼓励参与之外,对于一些个人能力比较差的社区矫正人员,司法社工也会帮助他们连接一些培训和就业资源,争取早日实现劳动就业、自给自足。但黄乐书坦言,做这件事情必须把握好度,那就是社工不能“包办”所有事情。“只是介绍渠道、方法,比如去哪里可以看到找工作的信息、在哪里可以找到烘焙师的培训班等等,但不能帮他们找好工作。”黄乐书说,要实现助人自助,就必须授之以渔,否则他们会产生依赖性。

链接

400万元慈善资助等你来“战”

新快报讯 见习记者吴晓娴 通讯员印锐报道 近日,记者从广州市慈善会了解到,第三届广州市福彩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入围的40个项目名单向社会公布。单个项目最高有望可获得20万元的资助。

截至目前,共计104个高质量的公益慈善项目报名参与竞逐。经过专家评审团评议等有关程序,40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晋级复赛。其中,“慈善之城”创建类项目10个,占比25%,排名第一。复赛定于9月1日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一周年之际举行,结果当日揭晓。

广州市慈善会负责人介绍,40个入围复赛项目于8月20日统一上线民政部指定的首批全国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广州市慈善会“广益联募”信息平台。通过10天的互联网 筹款与传播的实力比拼和复赛专家评审团对9月1日线下路演的第三方评议,综合项目目标、实施方案、创新性、“慈善之城”品牌契合度及众筹成绩,承办方将从中遴选20个优秀项目给予现金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金额不超过20万元(含广益联募平台筹款及企业定向资助)。

此外,承办方还将提供相关能力建设实务课程,举行路演决赛,评出十佳慈善创新项目,给予该创新项目长期关注与支持。

该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由广州市慈善会、唯品会公益联合主办,广州社会组织学院承办,并获得广州市福利发行中心大力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