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唁有没有时间忌讳(安慰及吊唁应注意哪些事项)

吊唁有没有时间忌讳(安慰及吊唁应注意哪些事项)(1)

遇到好朋友或亲戚家有人过世了,应该怎样安慰或进行吊唁会比较恰当? 你是不是直觉的想说:「你要节哀!」或是想说:「有没有什么是我帮得上忙的?」 还是你会说:「时间可以治愈创伤。」「还好他没有受太多痛苦。」「妳还年轻,还有很长的一辈子要过…」或者你觉得最好什么都不要说,假装不提这件伤心事,或是在对方提到时,赶快想办法转移话题闪避开来?

安慰遇到失落不幸的人或是进行吊唁,真的是不容易的事。即使是很有社会经验的人,有时候也会因为拿捏不好分寸而觉得尴尬或失礼。很多人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别人,遇到别人有伤心事时,虽满心真诚,常常很想表达自己内心的同理心或想要安慰对方,但是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真正帮到对方,能够最贴近对方的心理和需求呢?这真的很不简单。

安慰和吊唁时,有四个禁忌

第一个是忌讳陈腔滥调,少讲一些「场面话」或自以为是的「安慰话」,像「时间可以治疗创伤」「还好他没有受很多痛苦」「别难过了,妳还有很长的一辈子呢」等陈腔滥调的话,对于丧亲的人来说,无济于事,说些无关痛痒,甚至很场面的话语,有时候不如什么都不说,紧紧的握住对方的手,或给她一个真诚的拥抱来的实在。

第二个禁忌是,慰唁的语气避免吱喳细碎,或是太过严肃,吱喳细碎会令人厌烦,而太过严肃又会让场面拘谨和难过。

第三个禁忌则是不要把吊唁或安慰的对象当成是悲剧的主角,不要用可怜或同情的眼光或口气来安慰人家,这样只会再次强调丧亲事实,让对方更将难过和陷入悲伤的情境。

第四个禁忌是不要闪避或转移丧亲这个事实。有一些人会觉得尽量不要和当事人谈到亲人死亡的事,每次当事人要谈或想谈时,就故意转移话题,或是故意闪躲或视而不见,这样的行为或许是好意,但是却可能丧失最佳的悲伤抒发的好机会,对丧亲当事人不一定是好的。

至于最佳的慰唁之道,遵守四个原则和方法,就能达到安慰的目的,也能消减哀悼者的悲伤。

第一个慰唁原则就是,真诚的陪伴和自然的安慰。一如往常的和当事人讲话,不用把他当成特别的人,他平常和你的关系如何,讲话方式如何,就用平常最自然的方式对待他,让他感觉虽然有失落,有悲哀,但是身边的亲友仍然一样,世界并没有全部改变,熟悉而安全的环境才能给他最好的安全感和后盾支撑。

第二个慰唁原则就是真实或实际的陪伴。有时候可以尝试的进行邀约:「妳要不要跟我一起去逛逛…」「吃饭时间到了,一起出去吃个饭吧!」此时此刻「要不要一起…」会比「你应该如何如何…」要好的很多。或是在丧礼中或丧礼后,陪伴对方一起做某一些事,让他感觉真实陪伴和支撑的力量。

第三个慰唁方法,就是在对方想倾诉时,安静的听她说,很自然的跟她谈着亲人以前的种种,不管是好的坏的,这样能够让哀悼者真实的体认过世亲人的存在感,并能让她确认她的失落事实。

第四个慰唁原则是,如果真不知道说什么或做什么,有时候给他一个最真诚的拥抱和握手,都能让对方知道你对他的支持和鼓励。肢体动作在这个时候特别能产生「无声胜有声」的安慰效果。

助人度过丧亲之痛,是很不容易的事。丧亲者会觉得一切都得自己承担,感到非常的孤寂。慰唁丧亲者只要用最人性、最同理的方式给予或接受安慰,绝对能有效陪伴丧亲者走过苦痛,度过人生苦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