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荷战争爆发的根源(全局观点之战争系列)

英荷战争爆发的根源(全局观点之战争系列)(1)

霸权之战(六):英荷战争

文丨李全 左景冉

目录

英荷战争:欧洲贸易枢纽之争

1 战争的背景:大西洋海权归属

2 战争直接起因:贸易和谈失败

3 战争的过程:英国是最大的赢家

4 战争失败的原因:两个海上贸易国的经济韧性

5 战争的影响:英国崛起&股票融资兴起

英荷战争:欧洲贸易枢纽之争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的商业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处于枢纽中心的英国对外的贸易不断扩张,与欧洲其它强国的殖民争斗贯穿于整个17世纪。17世纪中后期,随着西班牙葡萄牙的衰落,荷兰成为英国的海上最强大的竞争对手,英荷关于海上贸易霸权矛盾的争夺也导致了三次英荷战争。

1

战争的背景:大西洋海权归属

无敌舰队之役后,西班牙开始衰落,曾经西班牙属国荷兰正式独立,短短几十年发展成为欧洲最强大的海上贸易帝国。马克思曾引用居希利的话说荷兰“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国家。这个共和国也许比欧洲所有其它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 。

荷兰快速发展原因有三个:(1)欧洲海运河运中枢的地理位置。荷兰位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中段,欧洲的中心,是地理意义上的西欧、中欧与北欧的分界点,是欧洲各大区货物往来的必经之路。此外,荷兰位于西欧第一大河莱茵河的入海口,从莱茵河到威尼斯的商路连接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两大贸易圈,这条商路通过众多支线商路辐射了欧洲大部分人口,而荷兰恰好位于该商路在大西洋一侧的起点。

(2)开放自由的政治环境。荷兰独立初期,由七个省组成的联邦,各省相互独立,都有自己的议会制度。此外,欧洲大多数城市的惯例是农奴在城市住上1年零1天就可以成为市民,而在荷兰的城市,农奴只要住上40天就可以成为市民。这样一来,荷兰比别的地方更有吸引力,成为人口的汇集地。到15世纪末,将近一半的荷兰人生活在自治城市中,这里成为欧洲城市化最高的地区之一。著名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数学家惠更斯、显微镜发明者列文虎克、画家伦勃朗等都居住在黄金时代的荷兰。

英荷战争爆发的根源(全局观点之战争系列)(2)

(3)股份制公司、国债等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的建立。荷兰独立后,为了拓展远洋贸易,荷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股票募集形式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这种制度创新一方面解决了东印度公司融资问题,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另一方面持有股票的股东仅承担自己投资额的有限责任。同时,荷兰人在阿姆斯特丹港,创设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和第一家现代银行,股东可以随时通过交易所将股票变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一出现,就受到热捧,首期募集650万荷兰盾,远远超过当时所有的远洋公司。

在荷兰崛起的过程中,英国人感到了严重的落差。这种落差来源于英国的地理位置同样适合作为大西洋贸易的中转站,但却没有取得荷兰的商业地位,原因在于荷兰造船成本比英国低1/3-2/3。1650年英国刚结束内战,便开始着手准备争夺海上贸易主导权。

2

战争的直接起因:贸易和谈失败

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针对荷兰商船的《航海法案》。该法案规定,只有英国本土和殖民地拥有的船只可运载英国殖民地的货物,英国殖民地的货物只允许贩卖至英国本土和殖民地,运往英国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本土发出。

荷兰拒绝接受航海法案,启动贸易和谈,但多轮和谈后,英方和谈条件越来越苛刻,例如完全出让香料群岛的贸易权。最终和谈大门关闭,两国走向战争。

3

战争的过程:英国是最大的赢家

3.1 第一次英荷战争:英国海上贸易制裁决定战争胜负

战争开始后,英荷双方在两国海域、地中海、松德海峡和印度洋同时进行。英国深知,荷兰人的生存之本,在于海上贸易和渔业生产。于是英国海军大肆洗劫荷兰商船,甚至远离军港到北海袭击荷兰的捕鱼船队,去苏格兰北方拦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运宝船,入波罗的海破坏荷兰与北欧的海上贸易。英国的战术十分奏效,使成千上万只满载货物的荷兰商船在港内而不敢擅自出港。

战争进行了近2年的时间,荷兰的经济便已经濒临崩溃,阿姆斯特丹街道上杂草丛生,乞丐遍地。1653年8月的斯赫维宁根海战中马顿·特罗普的战死更令荷兰海军痛失支柱,荷兰政府迫切希望与英国求和。

与荷兰相比,英国的财政状况也并不太好。维持庞大的海军令英国政府一年需要支出100万英镑,其中还不包括建造新型舰艇的30万英镑。巨大的财政赤字令英国国会不得不重新推行“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1654年4月15日荷兰被迫签订《威斯敏斯特和约》,根据和约,荷兰承认英国在东印度群岛拥有与自己同等的贸易权,支付27万英镑的战争赔款,并割让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另外在英国水域,所有荷兰水手都需要向英国船只致敬。

3.2 第二次英荷战争:第一次英荷战争的翻版

1660年后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将英国对外扩张的重心由克伦威尔时代的欧洲大陆转向了辽阔的海外殖民地,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关系更趋恶化。

英国约克公爵在第二次英荷战争正式爆发之前,首先拿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开刀。1664年8月,4艘英国海军战舰驶入赫德森河入海口,被称为“新阿姆斯特丹”的荷兰殖民地无力抵抗,英国人随即将这座据点改名为“新约克”,国人则以其音译称为“纽约”并沿用至今。英国人在北美的不宣而战以及频繁骚扰荷兰西非殖民地的举动,令荷兰政府忍无可忍。1665年2月22日,阿姆斯特丹正式向伦敦宣战。

英荷之间的第二次交手在开始阶段几乎是第一次战争的翻版,英国海军扼守英吉利海峡和北海,迫使对手展开毫无胜算的决战。在1665年6月13日爆发的洛斯托夫特海战,英国海军成功地重创对手,但是查理二世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先是解除了不肯追杀残敌的弟弟詹姆斯的指挥权,随后又命令英国舰队冲入中立国的港口攻击荷兰商船,此举随即引发了丹麦与法国的敌对。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也趁势向英国发难。

至1666年1月,英荷战争已经演变成了荷兰、法国、丹麦三大西欧强国对英国的围攻,尽管英国海军在战场上仍保持着进攻姿态,但国内蔓延的伦敦大瘟疫和1666年9月的伦敦大火却令查理二世不得不与荷兰展开和谈。

1667年7月,英荷两国签订了《布雷达和约》。根据和约,英国将新的《航海条例》中的一些苛刻的条款取消,归还了在第二次英荷战争期间,占领南美洲的荷兰殖民地,并放弃了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方面的利益。荷兰将自己的北美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等地,割让给了英国,并承认西印度群岛为英国的势力范围。但总体来看,英国《航海条例》的核心条款中,对荷兰在英属殖民地的贸易限制并未解除。

3.3 第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法国鹬蚌相争,英国渔翁得利

第三次英荷战争起因是法国的路易十四试图称霸欧陆,意图夺取荷兰作为北部屏障。当时,第二次英荷战争刚刚结束,英国以共同防御法国为名组建了英国、荷兰和瑞典三方同盟。为阻止三国联盟,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把目光投向了刚刚被荷兰打败的英国,不仅开出了200万利佛尔的军费以补助英国海军,同时还每年向英国王室提供16.6万英镑的赞助,将英国拉到自己的战壕。

可惜英法两国同床异梦,加上战争初期英国海军在战场上接连失利,英国国内的对参与荷法战争分歧不断,甚至出现英国商贾们不满频繁征战导致的进出口衰退,攻击英国王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走狗。无奈之下,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只得于1674年与荷兰单独媾和,承诺双方1674年签署的《威斯敏斯特和约》继续有效,荷兰以80万克伦的战争赔款买来了英国的中立。英国成为法国和荷兰之间最大赢家。

4

战争失败的原因:两个海上贸易国的经济韧性

前后三次的英荷战争持续23年,但真正的英国荷兰交战仅6年(第一次荷兰战争1652年至1654年、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年至1667年、第三次英荷战争1672年至1674年),两大海上贸易国一经开战,双方海上贸易停滞,战争巨大开支便无以为继,尤其是荷兰。

三次荷兰战争,最终英国笑到最后,核心原因是英国经济的韧性强于荷兰。战争前,荷兰凭借地理优势和东印度公司股份制的创新,乘海上贸易的东风,一跃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但荷兰的海洋战略非常的单一,就是海上转口贸易为核心的海洋商贸战略。而在十七世纪,海上贸易竞争日益的加剧的国际形势下,单一性也就不可避免地决定了其具有脆弱性。例如第一次英荷战争英国先发制人扰乱荷兰贸易和渔业,荷兰立即溃败求和。

反观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借鉴荷兰东印度公司股份制模式的同时,以政府入股的形式,捆绑国家和商业公司。国家武装保护英国东印度公司与殖民地区贸易,贸易收入反哺国家殖民扩张,形成良性循环,相比荷兰的单一转口贸易更有韧性。

5

战争的影响:英国崛起&股票融资兴起

5.1 “日不落帝国”崛起

尽管荷兰在军事上没有完全输给英国,但经济上,荷兰不由自主地接受了英国航海条例的限制和束缚,从而削弱了“海上马车夫”的作用,这对靠转口贸易的荷兰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

英国也未讨到好处,其金融体制不堪重负,政府处于破产边缘,逐渐拖垮了查理二世的复辟王朝,引发新贵族与商人资产阶级政治集团的不满,埋下1688年的光荣革命的导火线。但英国通过《航海法案》将荷兰商船排除出英国市场,所有发往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要经过英国中转,保住了英国岌岌可危的航海业和造船业。该法案还使得英国本土成为殖民地商品的唯一市场,而英国殖民地恰好大量出产羊毛和棉花。在本土获得大量原材料供给后,英国商人纷纷转向投资纺织业,英国工业开始蓬勃发展,最终孕育出工业革命。

5.2 股票融资的兴起

1602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第一家筹集到大量股权资本且成功运营近200年的股份制公司,常常被认为是股份制的起源。远洋贸易无疑是一种高成本高风险同时也是高回报的活动,股份制则很好地解决了两方面的难题:1.筹集大量社会闲散资金 2.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东印度公司成功地将分散的社会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在荷兰国会的授权下,东印度公司甚至是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与其他国家订立条约的股份有限公司,并额外拥有对殖民地实行殖民统治的权力,荷兰人踊跃购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甚至连市长都成了东印度公司的股东。

据统计,荷兰东印度公司1637年的股价一度达到565荷兰盾,相当于1602年IPO发行价的300%,总市值约为7800万荷兰盾,折合7.9万亿美元,更形象一点,约为全球前20大科技公司的市值总和。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功吸引大量的效仿者,其中英国模仿最为彻底,光荣革命之后,甚至请来荷兰亲王威廉三世出任英国国王,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参照荷兰改为股份制,并在伦敦建立股票交易所,至今仍是全球最大的股票交易所之一。

英荷战争爆发的根源(全局观点之战争系列)(3)

英荷战争爆发的根源(全局观点之战争系列)(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