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怎样吃科学(一日两餐并非古人)

古人的一日两餐,并非为“养生保健”,而是由于粮食产量低,且做饭费时费力,日常百姓难以保证一日三餐。

但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尤其是光照条件差别较大,发展不均衡,再加上战乱,这一规律没能完全确定,于是便出现某些地方一日三餐,某些地方一日两餐,如《清稗类钞》中记载的“南方普通日三次,北方普通日两次”;甚至同一个地方某些时期一日三餐,某些时期又是一日两餐。比如,在光照时间长的夏季是三餐,光照时间较短的冬季是一日两餐。由此可见,一日两餐并非古人的“养生智慧”。

一日三餐怎样吃科学(一日两餐并非古人)(1)

一日三餐符合多数人营养需求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从营养摄入的角度看,当前一日三餐更符合大多数人的生理需要。她解释,现代人工作时间长、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更不能“日落而息”。若按现在的作息工作、生活,只简单把晚餐抹掉,下午五点之后什么都不吃,只有一种可能性:身体越来越差。人也许会变瘦,但会精神萎靡、体能下降、抵抗力低、脸色暗淡。

这是因为,人们早餐的质量往往偏低,午餐在食堂或快餐店凑合,晚餐是大多数国人一日当中最重要的一餐,吃得比较“隆重”,摄入的营养物质最多,约占身体营养供应的40%。若突然取消,身体营养供应会陡然下降,缺少了必要的营养,人的体能、精力、抵抗力将难以支撑,皮肤和血液也将无法得以养护。长此以往,不但难以获得健康,更会招来疾病。

特殊情况“因人制宜”

1.体力劳动

食物是人体能量的源泉,是支撑人体活动的物质材料。体力活动强度大、时间长,人体能量消耗大,相应地,也要摄入足够的食物做外源性供应。因此,这类人群至少要一日三餐,且能量摄入充足。

如果消耗过大,或有夜班需要延长工作时间,一天吃4餐也是必要的。而生活比较悠闲、活动量不大的人,两顿饭可满足需要。

2.年龄大小

青壮年普遍脾胃功能好,消化吸收能力强,一日三餐不会给肠胃造成负担;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脾胃功能下降,一些人晚饭后容易出现腹胀、失眠等异常表现,可采用一日两餐,或在日中加餐,采取少食多餐模式。

一日三餐怎样吃科学(一日两餐并非古人)(2)

3.食物热量

一些人偏好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它们相对更不好消化,因此,饱腹时间长,能量供应也够,可以考虑日食两餐;有些人吃的食物少油、少盐,热量低、蛋白质含量低,食物消化快,能量跟不上,就要及时补充。

4.所在地域

我国南北跨度大。南方普遍日照时间更长,人们活动时间偏长,更适合一日三餐。北方相对日照时间短,若日间活动时间较短,可考虑吃两顿饭。

一日三餐怎样吃科学(一日两餐并非古人)(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