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著录的内容(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在各类型出版物中,凡是引用他人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这项工作叫做参考文献著录,著录时应遵循国家标准GB/T 7714-2015的规定。然而,医晋通编译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些作者文献意识淡薄,在论文写作中存在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的现象。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归纳如下:

参考文献著录的内容(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中存在的常见问题)(1)

一、著录符号使用不规范。国家标准规定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使用“.”“:”“,”“;”“∥”“()”“[]”“/”“-”等9个符号,这些符号借用了标点符号,但其功能和使用方法与标点符号已完全不同(便于电脑识别和检索),其中除“()”“[]”“/”“-”外均为前置符,即将标志符号置于一个著录项目或著录要素之前,使著录项目或著录要素个别化。但主要责任者前不加标注符号,每一条参考文献条目著录结束时可加“.”。有的作者不理解著录符号的含义,使用不规范的符号,常出现的有“。”“〔〕”“~”“—”等;有的误将著录符号理解为后置符号,将著录项目前的符号用错。

二、著录项目和著录格式不规范。参考文献由主要责任者(包括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献作者等)项、文献题名项和出版事项及引用页码项等组成,其中出版事项包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卷号、期号。除规定为“任选”的项目外均要准确、完整著录。常见错误有:著录项目或要素缺漏或错误;著录项目或要素顺序错误;格式未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特别在著录外文文献时错误较多。易出错的著录项目或著录要素有:著译者姓名,题名,出版年,页码,期刊的刊名、卷号和期号等。需注意著录项目(通常是主要责任者)与文献序号间空一字距。

1.主要责任者。一些论文中常有写错作者姓名或缺少作者姓名的现象,如只写出第一作者就加“等”。按规定,3人以内的主要责任者全部著录;超过3人则从第4位略去,汉文加“,等”,英文用“, et al”,不用斜体表示。责任者之间,用“, ”分隔,不用“和”或“and”,“&”等类连词及符号。注意“等”和“et al”之前的标注符号“, ”一定不要遗漏。另外,主要责任者后不加“著”、“编”、“译”等责任说明。责任者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形式。外文文献与中文文献著录格式类同,责任者姓名可以缩写,但不加缩略点而是用空格,中译名可只著录姓。

2.文献题名。文献题名包括书名、析出文献(是指从原文献中析出的有独立篇名的文献,原文献一般为专著、论文集、汇编等)题名、学位论文题名、期刊论文题名、标准编号和标准名称、专利题名、报纸文章题名等。注意:无论原副题名之前用的什么符号或无符号(如破折号或空格),副题名与题名之间应著录为“: ”,标准编号与标准名称间加空格。文献题名按著录来源所载形式著录。在题名后需要著录文献类型标识码和载体类型标识,并要将文献类型标识符号置于方括号内,如期刊为“[J]”。

3.期刊刊名。这方面主要是外文期刊的刊名著录易出错,要么没写准确,要么缩写不规范。刊名可以缩写,也是不加缩略点而是用空格。需要注意的是,刊名和其他刊名信息间用“:”分隔。

4.出版时间。常见错误:专著的出版年后加了出版月份;期刊缺少卷号或期号,或用错标注符号,或卷号期号混淆;缺少页码;用汉字或外文表示出版时间。专著出版年后不应著录月份,而是著录页码;期刊的出版时间格式为“出版年,卷号(期号)”,没有卷号的格式为“出版年(期号)”,有卷号没有期号的格式为“出版年,卷号”。专著如果只是阅读型文献可略去页码。出版时间均用阿拉伯数字,不能用文字。

5.获取和访问路径。在一些论文中常发现,电子文献给出的获取和访问路径不正确,无法进入页面查阅该文献。电子文献一定要正确著录引用时间及获取和访问路径,即文献出处或网址。

参考文献著录的内容(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中存在的常见问题)(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