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会叛逆(是孩子叛逆还是家长叛逆)

群里老师的分享:“当儿童成长到青少年阶段时,他会开始思考,父母的话真的是对的吗?我有什么是和他们不一样的?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在青少年探索自我的过程中,他不再完全采纳父母对他的评价,开始大量采纳同伴对他的评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为什么孩子会叛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孩子会叛逆(是孩子叛逆还是家长叛逆)

为什么孩子会叛逆

群里老师的分享:

“当儿童成长到青少年阶段时,他会开始思考,父母的话真的是对的吗?我有什么是和他们不一样的?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在青少年探索自我的过程中,他不再完全采纳父母对他的评价,开始大量采纳同伴对他的评价。

很多家长或老师认为青春期就是叛逆期,这是因为大家并不了解孩子叛逆背后的本质。

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孩子自然会产生与家长和老师不同的意见,如果探索失败了,他们就会出现比较强烈的挫败情绪,并且这些挫败情绪带来了外在行为。有时会表现为言语上的出格,这些表现看起来有点“逆反”。但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理解这是他们自我探索的一部分,不会马上给孩子贴上“叛逆”的标签或者去压制它,不强求在孩子这里保持权威,那么这些孩子是可以进行正常的自我探索的。

如果青少年在探索期没有完成自我探索的任务,他们往往会表现为自我的不稳定。他们常常对自己有一个两极化的评价,要么觉得自己“很好、很厉害,什么都搞得定”,要么觉得“我好像很无能,什么都搞不定,我是同伴中最弱的那一个”。比如一次考试考得不好,就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无能的人。他们的自我评价在两极中摇摆,因为他们的自我同一性还没有构建完善。”

今天读到这段话,我脑海里竟然马上浮现出八个字: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包括成年人们对“叛逆”的定义,对叛逆的镇压、控制、评判。不管外在的包装多么漂亮诱人,骨子里都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真实写照。

这是自己从前没有清晰意识到的。其实我们每个家长都是从小孩子慢慢长大的,可惜长着长着就忘记了自己,忘记青春期时不被允许做自己的愤怒和委屈。

自然,我想这种所谓的叛逆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身在多子女的家庭,父母为了全家吃饱穿暖疲于奔命、慌慌张张,大多数农民的子女自然就成为农民,只有极少数的孩子成为鱼跃农门的幸运儿,较少的学业压力,承担繁重的农活家务,匮乏的物质条件,吃一顿好的、穿一件新衣服,就可以让孩子从心底里乐开了花。

我到现在还记得,六岁生日的时候,父亲偷偷塞给我一个滚烫的鸡蛋,我当时的快乐和满足感,这是现在的孩子们无法想像的。他们大多只会痛恨鸡蛋,甚至偷偷扔进垃圾桶。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并不如独生子女那么集中,很多事情都需要孩子们自己独立面对。

我回想起初一时一个大雨滂沱的早上,我步行十多里山路去上学,浑身湿透坐在教室里听课,直到衣服用体温烘干。这样的孩子,肯定不只我一个。

而类似的艰难困苦,成为父母的我们,是舍不得让孩子承受的,生活上的高关怀高关注、无微不至,相应的也带来精神控制方面的事无巨细。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因为焦虑的时代,对孩子成长的容错率为零, “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多一分,干掉千人”。“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要管,什么都不要做”。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有一种饿,叫妈妈觉得你饿。”这体现了父母对孩子在生活上的控制。

而对于孩子在学习、交友、文理分科、填报志愿、上本地大学、外地大学、考公考研等全方位的干涉,体现了父母对孩子在精神方面的控制。

这样的控制,会让孩子积累太多的愤怒、委屈,有的孩子逆选择来顺受,咬紧牙关默默承受,期待早日翅膀长硬了,报考离家最远的大学,去离家最远的单位上班、成家。而更可怕的是,有的孩子选择为了叛逆而叛逆,放弃了自我成长,放弃了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做真实的自己。为了和父母对抗,赌上自己的学业、健康、前途、人生。比如一位五十岁的男士终身未娶,这并非他自己不向往爱情婚姻,而单纯只是为了让八十岁仍然不断催婚的老母亲不能如愿以偿,用自己的难受、痛苦,换来母亲的难受和痛苦。

而我作为家长的叛逆,远的不提,就从女儿生病后说起吧。

初时女儿身心疲惫,无力应对繁重的学业压力、社会交往压力,向我提出休学请求时,我不容置疑的一句“不行,我太累了,不想多养你一年。”而经历了很多,走过了很多后,现在允许女儿躺平、摆烂,心甘情愿地愿意养女儿一辈子。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温情脉脉的控制呢?

女儿的休学、复学、复学失败后的人生一系列重大变故中,无一不体现我的控制。

近期女儿情况越来越好,想法和行动越来越多。今年春天的时候,说自己就愿意呆在家里,一辈子也不要出门。但到了现在,从和朋友一起到省城租房,准备打工;到重新拿起书本,准备参加高考;转而准备参加艺考;或者准备日本留学;或者去私立高中重读高一......从反面解读的话“这娃儿又在作了、又在折腾人了!”从正面解读的话: “女儿又活过来了,愿意拥有未来了,在思考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过什么样的日子了。”

可以参考《妈妈的悔过书》里两兄妹的数次尝试、折腾,最终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人生之路的故事。

从群里孩子成功渡劫妈妈们的分享来看,孩子们也是经历多番小心翼翼地尝试,进三步退两步,不断地折腾、自我整合,最终积攒生命能量,然后走起来、跑起来、飞起来的。

然而,从我后知后觉的复盘和反省来看,我很羞愧地看到了自己对女儿伤害极严重的控制:

在一段时间里,我希望女儿休学好好休养一年后,能顺利复学。复学失败后,我希望女儿能继续休养,争取早日回归学校。而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时,我又希望女儿干脆躺平摆烂,既不要上学,也不要上班,安安静静地过清贫的日子。如果女儿的想法和我不一致的话,我是很难接受和很容易抗拒的。更可笑的是,女儿的选择通常和我的想法错位和擦肩而过,在错误的时间产生了一致的想法。

比如,当我希望女儿奋斗的时候,她选择躺平。当我好不容易接受她躺平的时候,她又选择奋斗。关键是这些奋斗往往都是五分钟热度、虎头蛇尾。由此而产生的争斗,常常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和孩子情绪状态的稳定。

有一次女儿双眼含泪、怒气冲冲地责问我: “你以为的对我好就是真的对我好吗?你有没问过我本人的意见?你以为每天混吃等死,我就开心了吗?我的病就会康复吗?”

是的,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我认识到女儿是对自己有要求的人,是无法放下对价值感、归属感追求的人,内心是有力量的人。曾为学霸的她,无论如何,是无法接受永远的失败的。最终,她需要在自我接纳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昨晚,女儿说自己想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和同学一起学习,她央求妈妈给她联系一家私立高中重新学习。我第一反应是女儿又在折腾了,真烦人。但最终我决定不再当那个叛逆的家长,在能力范围内去支持和帮助女儿,实现她的人生梦想。活出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做越来越好的自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