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不知责不担责表现(工作上互相推诿)

员工不知责不担责表现(工作上互相推诿)(1)

前段时间和朋友聚会聊天,说到公司里一个奇怪的现象,A部门和B部门作为相互紧密配合的部门,却处得水火不容。就比如,公司里接了一个项目,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但是时间到了之后,项目却没有推进,老板询问原因,A部门说是B部门迟迟没有提供基础资料,无法完成下一步,B部门说,早就提供了是A部门没有往下做;A部门又说B部门敷衍了事,提供的资料根本毫无用处!

A部门和B部门两个主管,各说各有理,各有各的难处,本来应该是左手和右手的关系,现在都成了水和火的关系。两个部门都觉得,不应该将工作任务过多的压在某一个部门,说白了,每个部门都想尽可能的少做点事情,每个部门都希望合作部门能承担更多的压力和承认。

员工不知责不担责表现(工作上互相推诿)(2)

有人觉得,就这个现象而言,是员工做得不对,任务完不成还诸多借口,这样的员工甚至可以开除。但我觉得,这是老板的管理思路出了问题,这个锅,不该员工来背。对于老板来说,只要把事情做好就行,不管是哪个部门出力多,他都无所谓,这就导致了,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互相甩工作量。若是长此以往,对公司的危害极大!

1.人心涣散

第一个危害就是人心涣散,试想一下,老板只需要有人做好这件事,而不在乎这中间的过程,那么公司员工为了自己的利益,势必都会想方设法少做事。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没有人会愿意拿着类似的工资,赶着更多的活。

久而久之,员工摸透了套路,知道即使完不成也法不责众,就会懈怠,而那些积极努力干活的人,会觉得自己像个傻子,忙得像个陀螺,最后老板只看事情的结果,而不在乎谁主导了这件事,谁完成了这件事。就像A部门和B部门,老板不关心两个部门之间谁做的更多,他只要事情按时完成。

员工不知责不担责表现(工作上互相推诿)(3)

2.团队凝聚力遭到破坏

第二个危害是团队凝聚力会遭到破坏,前文A部门和B部门的情况大家已经看到了,本应该通力合作的部门,竟然相互指责,这是需要企业引起严重思考的问题。说到底,就是权责不清,每个部门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以及事情的交接有一定的误差。

但我不认为这是员工的错,他们只是在现有制度下,寻求对自己最有利的一种方式。久而久之,团队凝聚力没有了,员工都各自为政。

员工不知责不担责表现(工作上互相推诿)(4)

3.品牌信用度受损

一个公司就是一个品牌,当既定的项目没法按时完成的时候,公司内部固然出问题,公司外部一样危机重重。对于无法按承诺做事的企业,客户怎么会放心?客户一旦丧失对企业的信心,之后的业务就会受到影响,公司的未来发展就会遇到障碍。

因此,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员工背锅的问题,而是整个企业的管理出了问题,要解决的不是员工,而是管理层的管理思路,以及老板的结果的意识。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避免公司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互相推诿,不肯担责,不肯多干?我认为,有一个模型,或许可以解决!它就是RACI模型!

RACI模型

RACI模型(RACI Model)是在专案管理或组织改造时常用的工具,主要是用来定义某一项活动参与人员的角色和责任,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工具。任何一项流程改造或专案的活动,都不会自动发生,除非有“人”让它发生,RACI就是协助你找到那个“人”及其他必要资源的有效分工计划工具。

员工不知责不担责表现(工作上互相推诿)(5)

其中,"RACI"的每个字母,都代表了一个“人”:

1、谁执行(R = Responsible),负责执行任务的角色,具体负责操控项目、解决问题。

2、谁负责(A = Accountable),对任务负全责的角色,只有经其同意或签署之后,项目才能得以进行。

3、咨询谁(C = Consulted),在任务实施前或中提供指定性意见的人员。

4、告知谁(I = Informed),及时被通知结果的人员,不必向其咨询、征求意见。

运用中,我们要先建立RACI表,它的步骤是这样的的:

1. 辨识整个流程,找出各项活动,将它们记录在RACI表的左侧。

2. 辨识流程、活动中的所有角色,将它们记录在RACI表的上方。

3. 完成RACI表的方格单元: 辨识每一个流程、活动的角色(R、A、C、I)。

4. 每一个流程最好有且只有一个“A”角色,这是RACI的一般原则。 当一个流程找不到“A”角色时,则出现缺口。 当一个流程有多个“A”角色时,则出现交叠。

5. 解决缺口问题:如果某个流程找不到“A”角色,这时对流程负全责的权威人士则应该在现有角色中(或者发现新人选)挑选、任命一人担任“A”。更新RACI表,对各个角色及其相关责任进行阐述。

6. 解决交叠问题:如果不止一个“R”存在,那么就要对该流程进行再分解,然而再对“R”进行分配。

员工不知责不担责表现(工作上互相推诿)(6)

我们现在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公司要设计一本画册,那么它该如何建立RACI表呢?

首先,我们要找出各项活动,分别是:

  • 文案整理
  • 照片拍摄
  • 设计排版
  • 文字校对

一个流程只能对应一个A,最好是一个R,那么,如果确定参与这个项目的是4个人,我们该怎么进行梳理?我们先假设,参与的这四个人,分别是小王(设计师)、小李(文案)、小童(直接主管)、小林(外围应援)。我们按照流程,进行人物对照划分:

文案整理:

  • 小王是I(文案整理的进度,需要设计师及时知道,安排时间);
  • 小李是R(作为具体执行人,收集撰写文案);
  • 小童是A(只有主管把关同意后,才能进行下一步);
  • 小林是C(作为经验老道着,提供意见)。

照片拍摄,基本与文案整理类似:

  • 小王是I
  • 小李是R
  • 小童是A
  • 小林是C

设计排版:

  • 小王是R(作为具体执行人,进行画册的整体排版);
  • 小李是I(文案需要知道进度,及时和甲方对接);
  • 小童是A(下决定者);
  • 小林是C(参考者)。

文字校对:

  • 小王是I(根据校对结果及时修改);
  • 小李是R(校对的直接执行人);
  • 小童是A(最后签字决定的人);
  • 小林是C(参考者)。

员工不知责不担责表现(工作上互相推诿)(7)

有了这张表,谁执行,谁负责,谁参考,谁知晓,都一目了然,那么员工之间,就不会各自推脱,说自己不知道,说前一个流程没有执行。

在工作的每一个项目,利用RACI表,确定各个步骤的人员,让员工无责可推,同时,规划好项目每一个流程所需要的时间,按照时间进度推进,就不会存在一个项目迟迟不推进的情况。

很多时候,工作上出了问题,我觉得深层次的并不是员工的问题,有时候员工像颗橡皮泥,根据公司的制度,捏出相应的形状。我始终认为,管理公司,最要紧的就是思路正确,职责明确,老板不仅要知道项目的结果,还要知道员工在项目推动期间,都扮演了什么角色。

一般来说,主管都是A的角色,下属都是R角色,老板或者经验老道的员工可能会担任C的角色,而项目合作紧密的人会是I的角色。只要定下彼此的角色,就不能相互推诿,互相扯皮!

员工不知责不担责表现(工作上互相推诿)(8)

我们需要谨记的是,一个流程里,最好只有一个A和一个R,当R过多的时候,一定要继续细分,只要这个流程只有一个R!

有的锅是员工的,背着没什么,有的锅不是员工的,就不该背,因为背了,你也解决不了问题!不知道这个模型是否解决了你们公司的问题呢?但愿能为大家提供一点帮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