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降水特点(到黄昏点点滴滴)

降水减少

秋季是由温暖湿润的夏季风转换为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过渡时期,冬季风逐渐增强,夏季风逐渐退出大陆,降雨也随之减少。

据统计,除了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形成仅次于夏季的一个次极大值的特殊天气现象外,其他地方秋季降水居于夏季、春季之后,不到全年的20%,只比冬季略多。而且降水由剧烈转趋平缓,像前面《处暑后风雨》中下得那么剧烈的秋雨,并不常见,也不是人们印象中的秋雨。以我个人的体验,常见的秋雨大概分两种类型。

立秋降水特点(到黄昏点点滴滴)(1)

一类是“秋雨,秋雨,无昼无夜,滴滴霏霏”(阎选《河传·秋雨》),细密连绵,昼夜不绝,甚至连绵数日。这样的秋雨,清冷寂寥,缠绵如诉,在诗人心田泛起阵阵悲秋的涟漪。

声声慢 · 寻寻觅觅

[ 宋 ] 李 清 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是词人在国破家亡、流落他乡时写的,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

立秋降水特点(到黄昏点点滴滴)(2)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本有孤独忧愁的意象,更兼缠绵细雨,点点滴滴,像是敲击着女词人敏感悲伤的心灵。

“乍暖还寒时候”一直被词评家看作此词的难点之一,认为一般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早春天气才能用的上“乍暖还寒”,进而认为,是日朝阳初出而谓“乍暖”,但晓寒犹重而谓“还寒”。但个人认为这种解释有待商榷。因为从气象角度而言,秋季“乍暖还寒”是再正常不过的天气现象。

立秋降水特点(到黄昏点点滴滴)(3)

秋季多雨,多由冷空气南下所致。冷空气到来之前如果当地被加强北上的暖气团控制,大气层结稳定,增温增湿,天气暖和,甚至多为晴好天气,是为“乍暖”,冷空气到达后则冷风冷雨,气温下降,是为“还寒”。而且古人有晨起于卯时饮酒的习俗,称“扶头卯酒”,故“晚风来急”应为昨晚之风急,断不至早上喝上“三杯两盏淡酒”以敌当天晚上之风急。

立秋降水特点(到黄昏点点滴滴)(4)

总而言之,“乍暖”为昨日之暖,“还寒”为今日之寒。另外,“乍暖还寒”“晚来风急”“细雨”,足以说明此次降水是冷空气所致,而且冷空气昨晚已经下来了,降水可能从早到晚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天,似乎还并无停歇的意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