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怨不赦大怨必生 小怨不赦则大怨心生

——学习《素书》体会

小怨不赦大怨必生 小怨不赦则大怨心生(1)

图片来自网络 秦穆公

“小怨不赦,则大怨心生”语出《素书•遵义章第五》中。【怨】本义:不满意,责备,引申指仇恨,怨仇,怨恨。【赦】本义:宽免罪过。引申指宽容。意思是,小的怨恨不宽恕,则大的怨仇必然从心里产生。

人与人之间相处共事,因情为绪、语言、行为有意无意地失当,或对方产生错误理解,难免会产生一些小的抱怨和碰撞,若是不及时化解,小的抱怨不断的积累,就有可能产生大的怨恨,甚至产生抱复心理。

彼此有了小抱怨和不满的时,要及时地进行沟通和化解,不能熟视无睹,任其发展下去。一旦小的抱怨情绪积聚爆发,有可能给双方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甚至造成敌对情绪或报复行为,到那时一切都晚了。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在语言和行为上有意无意地出现偏差。“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者”有之;“伤及无辜者”的行为亦有之。在这种情况,计较抱怨不如多予体谅。相处之中,懂得宽容和谅解,就能将小怨化解,避免产生大的怨恨。

常言道:“得理让三分,日后好做人”。如果一个人总是得理不饶人,把人逼到死墙角,往往会引起对方的无视或绝地反击,给自己带来预想不到的结果,给未来的人生埋下仇恨的种子。得理让人,给别人留条退路,别人兴许会心存感激,就不可能与你较个高低。《孟子》云:与人为善,与己为善; 与人有路,于己有退”。

讲一则古代贤人容人之过的事例吧,让我们体会一下古人胸襟的豁达,从中也悟出宽以待人之伟大。春秋时期,秦穆公就因为容人之过,得到了超出预料的报答。

说的是,秦穆公有一匹良马,被岐下的乡下人偷走了,而且被宰杀分吃了。秦国的官吏抓住这些乡下人,准备对他们进行处置。

秦穆公知道了,就对这些官吏说:“放了他们吧。不能为了一匹马,就对三百多人进行处刑,而伤害了他们的身体。听说吃了马肉而不喝酒,对身体不好,赐给他们些酒,让他们喝了后,回家吧。”官吏只好做罢,放了这些乡下人。

后来,秦国和晋国在韩原发生了战争。偷杀吃马肉而被释放的三百乡下人,听闻消息后全都报名自愿奔赴战场。

在战场上秦穆公的战车陷入重重包围,正是这群乡下人,为了报答秦穆公的恩情,拼命杀出一条血路,将秦穆公从晋国军队的包围中抢救了出来。

试想,当年如果秦穆公没有容人之过的宽容度量,这些乡下人还会自愿参战,奋勇拼杀,救出陷重重包围的秦穆公吗?也许秦穆公的命运就在韩原这场战争中彻底改变了。

容人之过,赦人小怨,以己度人,给别人留条退路,实际上就是给自己的未来留下方便,更体现了与人为善的人性。

在为人处世中宽以待人,与人为善,以宽容之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营造出轻松舒畅的环境,正是一个人能顺利成功做事的保证。

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步是福。宽容待人者,福泽自然深厚。切记:“小怨不赦,则大怨心生。”

——全文结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