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带你读懂儒家学派的发展史)

儒学,在中国古代社会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儒学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官方主流的。毕竟,孔老夫子提出的很多思想,在当时的君主看来,简直就是在开时代的倒车!那么,儒学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昌盛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下儒家学派的发展史。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带你读懂儒家学派的发展史)(1)

一、诞生

学习过中学历史的人都知道,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礼”、“德”。

不过,孔子虽然名声在外,但是周游列国之后,终于也是没有国君愿意采纳他的治国理念。

于是,咱们的老夫子就只能将满心热血扑在了讲学上。

二、分化

到了战国时期,儒学开始分化。

代表人物就成了孟子和荀子。

孟子仍然主张“仁”,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并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

荀子则不同,他的思想中已经融合了部分法家的因素,他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同时,主张“礼法并施”。

与孟子相对,荀子提出了“性恶论”。

三、沉寂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采取了比较残酷的文化专制措施。

其中之一就在于“焚书坑儒”。

焚书,在于李斯提出了“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坑儒,虽然说主要坑杀的是方士,但是儒生们互相揭发,最终坑杀了不少儒家学子。

这两项政策实施后,对于儒学来说,造成了比较沉重的打击,正统儒学一度沉寂。

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到了西汉,初期的时候,仍然是黄老思想占据主流。

后来,汉武帝登基,任用董仲舒,并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学才开始成为官方主流。

但是这时候的儒学,已经不再是传统儒学了,是经过改造之后的新儒学。

儒学不仅为巩固中央集权服务,宣传君权神授,同时,还融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相关学说。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带你读懂儒家学派的发展史)(2)

五、今古文经之争

汉朝的时候,儒学不仅成为了官方主流,其内部又发生了再一次分化。

这次分化源于今古文经之争。

后来,郑玄统一了今古文经,这才算是统一下来。

六、儒学的变异

到了西汉末年,传统的儒学相对衰落,整个社会都处在一种神秘学的笼罩之中。

这时候,儒学演变成为“谶纬学”,其中,王莽便是利用这种变异的儒学篡夺了汉朝江山。

这种变异的谶纬神学,一直风靡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七、三教并行

所谓的三教并行,其实当时儒学在竞争中并不占优。

首先,道教此时发展起来了,还产生了几次大起义,聚集了一大批信徒。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是发展成为玄学。

佛教的话,也在动荡的社会中吸纳了不少信徒,“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足以见得佛教的鼎盛。

而这时候的儒学呢,实在是不太能打。

好在基础仍存。

八、三教合一

按照现在的说法,三教合一的时间大概是隋唐时期。

为了振兴儒学,学子们也是想出了各种方式。

这时候,儒学开始积极吸纳道家、佛家相应的新思想,来不断完善整个儒学体系。

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我觉得有两件事,一个是科举的创设,一个是韩愈的“复兴儒学运动”。

科举的创设,让儒学再一次成为官方显学,扩大了群众基础。

韩愈呢,作为一代大家,为了复兴儒学,不惜猛烈抨击佛教,《谏迎佛骨》更是言辞激烈。

此外,韩愈和一些士大夫还共同发动了“古文运动”,这对于儒学的复兴产生了一些积极意义。

但是,唐朝一代,儒学其实并没有占据到绝对优势。

前有李唐皇室为了拔高自己,尊崇道教;后有武则天等皇帝崇信佛教,儒学虽然仍可看做主流,但是,未必就有多大优势。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带你读懂儒家学派的发展史)(3)

九、新新儒学

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大改造,成为了新儒学,一度显赫。

但是,面临佛教和道教的竞争,也曾一度不振。

虽然后来提出三教合一,三教合归儒,但是效果不太明显。

到了宋朝,儒学才算真正重新站稳脚跟。

首先,赵宋朝廷对于文臣比较放纵,对于科举非常重视,因此儒学得到蓬勃发展。

再次,这时候出现了理学、心学等新新儒学。

其中,理学更是经过改造,之后成为了官方主流。

这件事,当然还要归功于朱熹。

心学呢,则可以发明本心,任意附会,很明显吸收了佛教禅宗南宗的相关思想。

经过这次改造,儒学可谓彻底焕发生机,往后又兴盛了数百年。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带你读懂儒家学派的发展史)(4)

十、停滞

宋学之后,儒家就算彻底定格,成为官方学问。

但是,这时候,也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束缚,毕竟,很多东西不能探讨,很多问题都只能套用标准的答案。

加上明清时期思想控制非常严苛,因此,儒学一度发展停滞。

就比如,八股文的写作,就是钳制思想的重要手段。

清朝更是盛行文字狱,说错一句话,就是掉脑袋的大事情!

战战兢兢的文人只能把精神头转向考据,这倒是促进了考据学的发展。

十一、破旧?立新?

由于儒学长期停滞不前,因此,近代以来,尤其是列强打开中国国门以来,儒学开始加速衰败。

虽然我们有开眼看世界的先进士大夫,但是,大部分人都被儒学钉住了思想。

所谓中体西用,结果洋务运动失败。

再之后,部分文人更加激进,想要全盘西化。

事实证明,这两条路都行不通。

现如今,儒学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其影响依旧存在。

或许,这个时代,又是一次吸收、创新、再成主流的沉寂期。

毕竟,传承千年的儒学,还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的。

一部儒家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半部中国文化史。

回到现实中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怎可不包含文化复兴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