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去过好多地方(李白念念不忘的地方)

李白一生去过好多地方(李白念念不忘的地方)(1)

千年前的某一个晚上,李白在峨眉山下的江中乘船而过,对着半轮秋月勾起千愁万绪。今天,我们依旧可以在峨眉山赏月,游秋景,感受峨嵋独特的秀丽风光。

峨眉山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四川佛教的中心,位于四川峨眉山市境内,距成都约160公里。峨眉山是大峨山、中峨山、小峨山的总称,海拔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在我国的游览名山中,峨眉山是最高的一个,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山体南北方向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其山脉绵亘曲折、千岩万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古往今来,峨眉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和休闲疗养的胜地。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峨眉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

李白一生去过好多地方(李白念念不忘的地方)(2)

在藏传佛教中,峨眉山被称为“挺拔屹立的大象山”,是一座吉祥山,在四大佛教名山中,唯有金顶华藏寺普贤菩萨的坐像是面向西方。因此,在诸山中,峨眉山特别受到西藏僧众的青睐。佛教徒认为普贤菩萨将会以他无边的法力来庇佑西藏人民。

历史上,峨眉山以包容道教、佛教、儒学三教之宗的胸襟,历经多种文化形式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形成了道之源,佛之始,儒之境,并传习至今,形成了以佛教文化为核心峨眉山文化。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峨眉山佛教属大乘佛教,僧徒多是临济宗、曹洞宗门人。峨眉山先后住僧人数以万计,其中为弘扬峨眉山佛教有过贡献的名僧有:晋代慧持、宝掌和尚;北朝东魏淡然大师;唐朝慧通禅师;宋代怀古大师、茂真和尚、密印禅师;明代广济禅师、别峰禅师、宝昙禅师、无穷禅师;现代圣钦和尚、普超和尚。

■伏虎寺

  伏虎寺为峨眉山第一大寺,离报国寺很近,始建于唐代,原名神龙堂,后因寺后有山雄峙,横出寺背,蹲伏如虎,改名伏虎寺,该寺在明末毁于兵火,清代贯之禅师率徒重修,建成十三重殿宇的巍峨大庙。寺周的楠林名为“布金林”,是全山最大的人造林,楠、樟、柏、松至少在10万株以上,楠木参天,浓阴蔽日。奇特的是,伏虎寺所有的殿堂都被高大浓密的林木遮掩,但四重大殿瓦屋上却从不存败叶,洁净如洗,一尘不染,因而伏虎寺又名离垢园,伏虎寺是游人登峨眉山的必经之地。

李白一生去过好多地方(李白念念不忘的地方)(3)

■万年寺

  万年寺是峨眉山的主要寺庙之一,始建于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当时叫普贤寺,宋代改名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年间改为圣寿万年寺。寺内有明建无梁砖殿,殿顶由砖一券一伏,券拱而成,顶空呈穹隆形,上画有四天女,怀抱箜篌、芦笙、琵琶、笛子,仙衣飘拂。穹隆下为骑着白象的铜铸普贤菩萨像,共高7.35米,重62吨。万年寺相传为汉代采药老人蒲公事佛之所,寺内右侧有一长方水池,传说唐代名僧广浚曾在此为李白弹琴。

万年寺砖殿为我国古代建筑一大奇观,该建筑400年来经历了18次地震,却安然无恙,被誉为古建筑史上的奇迹。1986年后又修复了弥勒殿、般若堂、幽冥钟亭、鼓楼长廊、山门等,使整座寺院更加雄伟庄严。

李白一生去过好多地方(李白念念不忘的地方)(4)

■清音阁

  清音阁,又称卧云寺,以晋人左思诗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诗意而取名“清音阁”。它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黑白二水汇流处,海拔为710米。该处是唐僖宗年间慧通禅师修建,供有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大师之像。清音阁与龙门洞合称“水胜双绝”。

清音阁上部为玲珑精巧的楼阁;中部有接御、牛心二亭,亭两侧各有一石桥,分跨在黑白二水之上,形如双翼,故名“双飞桥”。在清音阁,可看到山光水色,闻到花草芬芳,听到流泉清音,触摸到亭台碑石。它集中了视觉美、听觉美、嗅觉美,使游者获得峨眉风光总体的审美感受。古今游人多称誉为“峨眉山第一风景”。

李白一生去过好多地方(李白念念不忘的地方)(5)

■金顶华藏寺

  金顶是峨眉山寺庙和景点最集中的地方,为峨眉精华所在。1983年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金顶寺庙建于东汉,始称普光殿,为峨眉山古寺之一。正殿永明华藏寺,为清时重修。殿后最高处,原有铜造佛殿一幢,阔20余米,深数米,俗称金殿,中祀普贤菩萨。铜殿及华藏寺均毁于大火,而石碑现存于殿侧卧云庵。峨眉金顶与峨眉顶峰的万佛顶相邻,海拔3077.96米,这里山高云低,景色壮丽,游客可在陡峭的舍身岩边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景。

李白一生去过好多地方(李白念念不忘的地方)(6)

■佛光

  与日出、云海、圣灯齐名的四大圣景之一的佛光又叫祥光、宝光,要在云平风静的午后才易见到,天气晴朗时登上峨眉,当下方弥漫着雾气时,若有人背对着太阳,站在巍峨的金顶上,让阳光从身后射来,前下方的雾幕上,会出现一个彩虹般光环,中间浮现着他的身影,并且影随人动、形影不离,这就是所谓的“佛光”。佛光一年四季都有机会在峨眉山出现,为世间所罕有。

■圣灯

  圣灯又名“佛灯”,是峨眉山四大奇景之一。在金顶无月的黑夜,“舍身岩”下常出现飘浮的绿色光团,从一点、两点形成千万点,似繁星闪烁跳跃,在黑暗的山谷中飘忽不定,被人们称为“万盏明灯朝普贤”。“圣灯”现象极为奇特,对此有不同解释:多数认为是山谷的磷火;另一种解释是,某些树木上有一种密环菌,当空气达到一定湿度时便会发光。

李白一生去过好多地方(李白念念不忘的地方)(7)

■报国寺

   报国寺是峨眉山的门户,坐落于峨眉山脚下,背靠雄伟的光明山,面对秀巧的凤凰包,是峨眉山最大的一座寺庙,被称为峨眉山第一景。报国寺原名“会宗堂”,取儒、释、道“三教”会宗的意思。寺里供奉“三教”在峨眉山的地方代表的牌位:佛教为普贤菩萨,因为峨眉山是普贤道场;道教是广成子,据说他是李老君的化身,他在峨眉山授过道;儒教的代表是楚狂,楚狂名接舆,和孔子同时代,楚王请他去做官,他装疯不去,后来隐居峨眉山。会宗堂的建立,反映了明、清时期儒、释、道有过一段融洽的历史。

报国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末毁于大火。清顺治十一年(1654)闻达禅师重建,清康熙帝敕名报国寺。匾额为康熙所亲书。清嘉庆和光绪时经过两次扩建,成为四重殿宇和亭台楼阁俱全的宏大庙宇。

李白一生去过好多地方(李白念念不忘的地方)(8)

■萝峰

  萝峰是峨眉山平原区的第一座山峰,位于伏虎寺右侧,相距0.5公里,是伏虎山下一座小山峦,“萝峰晴云”是峨嵋十景之一,气势雄伟高峻。这一地区降水充足,而山上又林密峡深,因而萝峰常常云雾缭绕;即使烈日当空,别处的山峰突兀于万里晴空,这里依然云雾茫茫,远远望去,如披巾戴帽一般,别具一格。

李白一生去过好多地方(李白念念不忘的地方)(9)

■洗象池

  洗象池位于峨眉山中部,海拔约2100米,相传是普贤菩萨洗浴白象的地方。这里天高气爽,房屋多虚足凌空,可供人凭栏欣赏远近峰峦的秀色。尤其时置明月当空,洗象池更是熠熠生辉,充满诗情画意,有诗赞曰:“普贤骑象杳何之,胜迹空余洗象池;一月映池池贮月,月池感应妙难思。”“象池夜月”为峨眉十景之一。游客如能在月圆之夜借宿于此,感受将极为独特。

■洪椿坪

  洪椿坪地处峨眉山中低部,海拔1100米,始建于明朝,称千佛庵,以寺外有三株洪椿古树而得名。寺内一联曰:“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比喻洪椿树的古老和寺庙历史的悠久。洪椿古树相传为唐代所植。这里树木葱茏,清荫如云,既无山下之嘈杂,又无山顶之寒冷,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是全山最宜长住避暑处所。抗战时期,蒋介石就曾在此逗留。

李白一生去过好多地方(李白念念不忘的地方)(10)

■雷洞坪

  雷洞坪始建于唐末,是峨眉山景点之一。初名“雷洞祠”,据《搜神后记》中一则典故而建此祠。明万历年间增建雷神殿、洞坪堂。此祠为清同治时重建,后倾倒,仅存崖畔一亭供游人休息观景。崖下云雾茫茫,深不可测。每至盛夏,崖下雷雨轰鸣,崖上却晴空依旧。因为海拔高,多悬崖,冷暖气流一般在岩下便呈饱和状态,因此高声喧哗引起的震动即可在低处促生雷雨。雷洞坪侧旧竖有禁声铁碑一通,禁止游人大声喧哗,否则迅雷惊电,风雨暴作,游人到此,可以利用这种自然现象“呼风唤雨”。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