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马之谜(究竟什么是扬州瘦马)

较早记载“扬州瘦马”的,约在明代后期。如万历进士王士性所著《广志绎》卷二有云:广陵蓄姬妾家,俗称“养瘦马”,多谓取他人子女而鞠育之,然不啻己生也。天下不少美妇人,而必于广陵者,其保姆教训严闺门、习礼法,上者善琴棋歌咏,最上者书画,次者亦刺绣女工。至于趋侍嫡长,退让侪辈,极其进退浅深,不失常度,不致憨戆起争,费男子心神。故纳妾者类于广陵觅之。“瘦马”乃取自“他人子女”,这是不必说的;女儿是父母的骨肉,如果不是出于万般无奈,谁肯把自己的女儿送与人做妾?“养瘦马”者对“瘦马”们施行的种种礼法、琴棋、书画、刺绣的教育,对于那些可怜的女孩子来说,决不是一种恩典! 王士性的同时代人沈德符,在《野获编》卷二十三“广陵姬”一条中,更细致地记载了“扬州瘦马”的情形:今人买妾,大抵广陵居多。或有嫌其为“瘦马”,余深非之。妇人以色为命,此李文饶至言。世间粉黛,那有阀阅!扬州殊色本少,但彼中以为恒业。即仕宦豪门,必蓄数人,以博厚糈,多者或至数十人。自幼演习进退坐立之节,即应对步趋亦有次第。且教以自安卑贱,曲事主母。以故,大家妒妇亦有严于他方,宽于扬产者。士人益安之。予久游其地,见鼓吹花舆而出邗关者,日夜不绝。更有贵显过客,寻觅母家誉属,悲喜诸状,时时有之。又见购妾者多以技艺见收,则大谬不然。如能琴者,不过〔颜回〕或〔梅花〕一段;能画者,不过兰竹数枝;能爽者,不过起局数着;能歌者,不过〔玉抱肚〕〔集贤宾〕一二调。面试之后,至再至三,即立窘矣。又能书者,更可哂。若仕客则写“吏部尚书大学士”,孝廉则书“第一甲第一名”,儒者则书“解元会元”等字,便相诧异,以为奇绝,亟纳聘,不复他疑。到家使之操笔,则此数字之外,不辨波画。盖貌不甚扬,始令习他艺,以速售。耳食之徒骤见,米免叹羨,具法眼者必自能辨。由此可见,以“养瘦马”为“恒业”的不仅有一般人家,更有“仕宦豪门”。他们有的“蓄数人”,有的“或至数十人”。约略教授一些琴棋书画之技,目的则完全为了“速售”,“以博厚糈”。 “养瘦马”之风盛于明代,直到清代后期仍然余风未泯。如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说:扬州为鹾务所在,至同治初,虽富肉贾,迥异从前,而征歌选色,习为故常,猎粉渔脂,寝成风气。闾阎老妪,畜养女娃,束足布指,涂妆绾髻,节其食欲,以视其肥瘠,教之歌舞弦索之类,以昂其声价。贫家女投之,谓之“养瘦马”。看来“养瘦马”者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家”。他们教瘦马“严闺门、习礼法”,使之从精神上成为未来主人的自觉奴隶;他们“教之歌舞弦索之类”,使之从技术上成为未来主人的得力帮闲;而“节其食欲,以视其肥瘠”,使瘦马从体魄上成为未来主人的理想玩物,这在人类文明史上,实在是最卑鄙、最无耻的了!

扬州瘦马之谜(究竟什么是扬州瘦马)(1)

扬州东关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