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斗门区2022年gdp(冲刺工业总产值八千亿)

南都讯 2025年的金湾、斗门会是怎样的?如果将时间维度拉长至14年后,2035年珠海西区又将是什么模样?

日前发布的《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西部地区加快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给出了清晰的答案:到2025年,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力争实现翻一番,工业总产值超8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50%;到2035年,西部地区各方面发展水平接近东部地区,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接近全市的1/2,常住人口占全市的一半以上。

《意见》共7500余字,从总体要求、发展定位、主要目标等多个维度擘画了珠海西部地区2025年和2035年愿景蓝图。南都记者聚焦“产业”、“交通”、“民生”三个关键词,梳理相关亮点,透视金湾和斗门的未来。

珠海市斗门区2022年gdp(冲刺工业总产值八千亿)(1)

产业

2025年经济总量力争翻一番

再造一个新金湾、新斗门

按照《意见》,珠海西部地区包括金湾和斗门,陆地面积1245.8平方千米,约占珠海全市的72%,截止2021年末常住人口总量106.65万人,约占同期珠海全市常住人口的43%(246.57万)。

尽管近年来,金湾和斗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以不到3成土地承担了全市近6成人口、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更早、公共配套更完善的珠海东部地区相比,不少人对珠海西部地区的印象长期与“特区郊区”、”地广人稀”、“东西不均衡”等词汇联系在一起。

但4年,乃至14年后,这一局面将彻底改变。

一方面,在珠海未来城市发展和功能定位上,珠海西部地区将担负更大的使命。《意见》明确了“四大定位”: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核心区、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的先行区、生态宜居的城市新区。

《意见》称推动更多优质资源支持西部地区发展,将西部地区打造成为创新能力卓越、产业层级高端、优质要素汇聚、产城深度融合、辐射带动强劲的珠海发展新引擎,有力支撑珠海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

什么是“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意见》指出,将在珠海西部地区规划建设区域重大合作平台,加快产业导入和人才集聚,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担当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而纵观特区40年多年发展史,珠海工业从东部地区起步,实体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长期在东部,而未来,由金湾、斗门所组成的西部地区将担负起珠海实体经济发展主力军的角色,这无疑是一次跨越。

另一方面,珠海西部地区发展将步入“快车道”。《意见》列出了详细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交通服务配套功能更为强化,经济总量力争实现翻一番,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逐步缩小,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超8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50%。

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末,金湾和斗门实现GDP合计1283.09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58.57亿元,对照上述目标,珠海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未来5年需增长约5000亿元,较2021年增加1.6倍。换言之,仅以工业总产值而论,珠海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在接下来的4年时间再造近1.6个新金湾和新斗门。

这还只是个开始,2035年的珠海西部地区更令人憧憬。按照《意见》,到2035年,珠海西部地区各方面发展水平接近东部地区,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接近全市的1/2,常住人口占全市的一半以上

目标如何实现? 聚焦产业,《意见》绘制出详细的“任务书”和“施工图”,提出培育壮大西部地区重大产业平台,包括大型产业集聚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富山工业园、三灶科技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智能制造省级经济开发区、金湾联港工业园以及高栏港综合保税区。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珠海大型产业集聚区工业总产值在全市占比达60%以上。

其中,珠海西部地区产业有多个亮点引人关注:包括规划建设半导体产业园、建设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物馆、珠海太空中心;快建设海港国际物流园区、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区等物流配送中心;协同打造跨境电商综合服务生态圈等。

珠海市斗门区2022年gdp(冲刺工业总产值八千亿)(2)

交通

打造珠江口西岸轨道交通中心

有序推动广珠城际等公交化改造

每平方公里土地上有至少6公里的路网;轨道交通里程达到200公里,乘坐轻轨或高铁可快速通达其它湾区城市;航空航运枢纽、高铁枢纽和沿海主枢纽港有序分布,构建起四通八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区域内出行日益便捷,市民可按需求选择乘坐公交“家校专线”和“通勤专线”……

2025年、2035年的金湾、斗门交通有啥亮点?《意见》勾勒出一幅清晰且令人振奋的图景,并从畅通内外战略大通道、打造珠江口轨道交通中心、打造区域航空航运枢纽、畅通区域交通微循环四个方面列出了具体举措。

首先,珠海西部地区与东部主城区、粤西、深圳的联通未来将大大方便。《意见》列出了一揽子重大交通项目,包括全力推进黄茅海跨海通道、南门大桥新建工程等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中山东部外环高速二期珠海段与深中通道高效衔接转换,推动深圳至南宁高速公路(珠海段)前期研究,实现与粤西地区、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联系。加快建成香海大桥、珠海隧道、金海大桥、鹤港高速等工程,实现与东部城区快速联通。

除加速构建外部战略大通道,珠海西部地区内部路网也将更畅通。《意见》称将启动建设机场北快线,快速化提升珠海大道(金湾互通以西段)、珠峰大道等,加快高栏港快线(珠海大道以南段)、金港大桥前期工作,实现西部地区内部路网畅通。到2025年,西部路网密度不低于6公里/平方公里。

其次,珠海西部地区的轨道交通有望迎来历史性跨越,从当前尚无一条开通运营的城际、高铁,到打造成为珠江口西岸轨道交通中心

《意见》称,系统谋划西部地区高铁、城际、市域(郊)和城市轨道,加快规划建设珠海中心站(鹤洲)。开工建设珠海至肇庆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鹤洲至横琴段争取2022年开工建设,广州北至鹤洲段争取“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深珠通道规划建设,推动东南沿海高铁纳入上位规划,全力构建珠江口西岸沿海铁路大通道。有序推动广珠城际、珠机城际公交化改造研究,适时启动广珠铁路客运化改造研究。到2035年,西部地区轨道交通公里数达200公里。

再次,珠海西部地区将打造成为区域航空航运枢纽。如何实现?《意见》提出深化珠港澳机场合作,加快珠海机场总体规划修编,推进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争取设立珠海机场口岸,打造区域枢纽机场,力争到2025年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900万人次。推进高栏港深水泊位、深水航道和疏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高栏港国际航线,改造提升斗门港,打造沿海主枢纽港。

珠海市斗门区2022年gdp(冲刺工业总产值八千亿)(3)

最后,珠海还将下功夫畅通西部地区交通微循环。《意见》明确,实现15分钟内主要交通节点上高快速路。优化路网结构,加快建设白藤七路等支路和组团路,打通一批断头路。优化提升公共交通服务,通过开通“微公交”、高峰公交快线、公交“家校专线”和“通勤专线”等措施,不断完善公共交通网络。科学建设立体过街设施,治理湖心路等重点区域道路交通拥堵。

民生

规划西部地区CBD

构建15分钟优质生活圈

“蓝领友好城区”、“宜居西区”、“优教西区”、“健康西区”、“高能级区域战略支点”、“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区”、“高颜值生态西区”……细数《意见》,出现了不少新名词,将为金湾和斗门增添一张张崭新而闪亮的未来“城市名片”。

立足于不断增强西部地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意见》聚焦民生,从宜居、教育、医疗、生态等多个维度列出了一揽子具体举措和发展目标。

以建设“蓝领友好城区”为例,《意见》提出,快速增加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推进年轻人、产业工人、新市民“有业有住有家”计划和“一老一小”优养优育计划,加快构建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珠海市斗门区2022年gdp(冲刺工业总产值八千亿)(4)

打造宜居西区,《意见》称,将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中心城区核心区、鹤洲高铁城、富山产业新城、平沙新城,建成一批国际水准的社区生活服务设施,优化社区居住环境,引导人口人才在西部地区集聚就业置业。推进人才安居工程,以西部中心城区、重点产业园区为重点,通过“租、购、建”等途径,多渠道解决各类人才保障住房问题。放宽人才保障房申请标准,探索引入周转房,让更多的产业工人、应届毕业生、新珠海人享受住房保障待遇。到2025年,各类保障住房不少于5万套,构建住有宜居新格局。

打造优教西区方面,《意见》提出,加强东西部学校交流,推动集团化办学,推进文园中学等优质学校设立西区校区,推动实现“区区有名校”。深入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展西部地区“薄改”工程,全市选配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加快建设新城区中小学,改造提升老城镇中小学,大力发展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扩大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供给。到2025年,新增幼儿园学位1.69万个,新增中小学学位5.2万个,打造学有优教新高地。

医疗健康方面,珠海将加快推动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等在西部地区设立院区,支持金湾中心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等创建三甲医院,建成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到2025年,新增床位2430张。

与此同时,《意见》还提出,将珠海西部地区打造成为高能级区域战略支点、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区,其中包括高标准、高规格规划西部地区CBD,综合开发黄杨河“一河两岸”,发展邻里中心,推动教育、医疗、购物、娱乐、养老全覆盖,构建15分钟优质生活圈。

围绕打造高颜值生态西区,珠海还将依托特色河网,打造“黄杨河—鸡啼门水道、大门水道、友谊河—坭湾门水道”等绿色滨水空间廊道,塑造滨江田园城市特色风貌,改造建成黄杨河湿地公园、金山公园,因地制宜建设郊野公园,打造花园式城市。

出品:湾区会客厅

采写:南都记者杨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