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分析(化妆品品牌间的竞争)

作者:慧慧

英特尔,让电脑用户开始关注芯片的制造者;众多化妆品制造企业的崛起,也让化妆品渠道商,从关注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转向关注产品的生产者。

“品牌的知名度是很重要,但是从现在的市场来看,质量更重要。”湖南某化妆品店老板表示,这与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有关,“消费者以往觉得只要是知名品牌就是好的,但是现在他们更理性了,对质量更为严苛。”

这一变化的潜台词是:消费者对品牌背后的制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市场确实有一批生产加工企业在发展壮大,这其中,除了本土企业外,自然少不了外资企业的贡献。生产企业自身的壮大

“专注每个产品、客户,力求获得更好的成果。”昨天,科丝美诗集团董事长李庆秀,在科丝美诗(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丝美诗中国”)彩妆基地竣工投产仪式上,公开了科丝美诗集团未来的三大关键词,其中之一就是“专注”。

化妆品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分析(化妆品品牌间的竞争)(1)

李庆秀

这个“专注”,足见科丝美诗(中国)在产品上的决心。

新投产的科丝美诗(中国)彩妆生产基地,位于上海奉贤区,是继广州、上海两座工厂之后,科丝美诗在中国投建的第三座生产基地,也是其在中国第一家专业生产彩妆产品的基地。

科丝美诗(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崔京介绍,该基地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其中彩妆工厂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其他1.2万平方米为面膜工厂,如果满负荷运转,可年产彩妆3.5亿支、面膜10亿片,“加上其他两座工厂,科丝美诗(中国)的年产能可达6.5亿支。”

化妆品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分析(化妆品品牌间的竞争)(2)

崔京

除此之外,全球最大化妆品生产加工企业莹特丽,目前已在中国市场建有四大工厂;韩国科玛也于2015年扩充了其生产线。

这一系列规模的扩充,无一例外地在提升行业对上游加工企业的关注度。

消费者的倒逼

正如前文化妆品店老板所说,近年来消费升级的推动,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化妆品行业转型升级,让品牌商之间的竞争,除了传统意义上销售额、营销推广等之外,“谁生产”愈发受到关注。

2016年11月14日--2016年12月7日,青眼《走访新工匠》栏目,走访了19家行业上游加工、原料、包材企业。走访中,厂家纷纷表示加大了对消费者的研究,通过一线市场变化,为其产品研发、设计提供参考,逐步摆脱以往“坐商”的现状。

比如,全丽与品牌方猪猪家、才木始合作,通过收集不同渠道消费者使用后的反馈信息,了解终端市场的需求。

再如,栋方股份工厂直供门店的生活加芬,以及直接面向终端化妆品店渠道输出产品的一站美妆等项目,都是在探索的同时,助其加深对终端市场、消费者的了解,以更好地服务于品牌商。

慧慧(青眼)了解到,科丝美诗(中国)战略市场部,目前共有15人,主要进行客户需求、消费趋势等的研究,为其产品研发、设计提供参考。

化妆品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分析(化妆品品牌间的竞争)(3)

竞争的加剧

与消费升级相对应的,是化妆品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

去年4月、5月、6月、9月,国务院密集发文,从创新、质量、消费、供给侧改革等多个层面,推动中国全面进入品牌创新时代。

在化妆品行业,除了品牌方自身的创新之外,作为上游供应商的加工企业,创新或许才是其最大的法宝。

这个创新,首先体现在技术研发层面。去年初,台湾全丽上海仙萃厂投产,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护肤品;去年5月份,雅兰国际旗下上海筑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业,成为国内首家使用冻干技术的化妆品企业。

除了在产品和技术层面的创新,服务的创新也不可或缺。去年10月,科丝美诗宣布,获得在中国天猫运营(以中国当地消费者为对象)综合购物商城的许可,其中所售品牌均为科丝美诗合作品牌,助力客户销量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提升自身附加价值。

可以说,是竞争推动了行业的不断进步,也是竞争,诞生了如此多优秀的品牌。而为品牌输出产品和创意的上游加工制造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品牌的真正实力。

由此来看,与其说品牌之间的竞争在加剧,不如说是后方加工企业的较量在深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