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三体拍得那么烂(三体拍不好一点都不稀奇)

文章来自记忆承载。欢迎前往关注阅读全文。

有读者跟我讲,刚刚上映的电视剧版的三体,拍得不好,虽然老戏骨云集,但是选角有问题,刻画人物有问题,细节表现有问题,种种问题。

这些是不是问题?是问题。

但是你把这些问题统统解决了,也拍不出三体,你可以拍琅琊榜,但是很遗憾,很难拍三体。

你仔细看琅琊榜,拍的是权谋么?

不是的,他拍的是一种类似基督山伯爵的那种悬疑,复仇,爱情等多个题材叠加在一起的爽剧。

有人说纸牌屋是权谋,是的,是权谋。

但是,我有理由怀疑很多美国人都未必看得懂纸牌屋。因为纸牌屋里面有很多隐喻,比如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这件事发生的当口,背景配乐选择了这首歌。

这首歌背后的欧洲历史上的典故是什么,这个典故隐喻的是什么,这个隐喻暗示的当下的剧情里的隐线是什么。

我以前解读过纸牌屋里面一个小片段,一段小配乐。

看过那篇有读者跟我说,估计大部分美国人都看不出来。

很正常,任何国家的大部分人,都只适合看爽剧,美国当然是这样。

李商隐写诗,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为什么薛王喝醉了,寿王还醒着呢?

知道那段宫闱秘事的人自然知道李商隐在暗喻什么,但是不知道的,任何时期永远是大多数。

所以纸牌屋的火是多维度的,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即便是美国本土观众,看到的纸牌屋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看到了30%,觉得很精彩,有的人看到了70%,觉得很精彩,有的人看到了100%,觉得很精彩,可是编剧也许想要表达的是120%。

当然,我们不排除有的人看到了140%,这属于过度解读了。可能编剧也不是刻意安排的,也许就是巧合。就像我家门前有两棵树 ,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

影视剧,能拍到纸牌屋这个水准,已经很挑观众了。

一般来说,像权游那种,话里有话,所谓金句迭出,这就是很好的权谋剧了,也是大多数人能看明白的。

纸牌屋为什么要添加多维度,比如背景音乐起作用,选择的演讲地点起作用,时间顺序起作用,说明什么?

说明故事太复杂了,已经超出视频本身的表达张力了,作者难以用视频同时体现那么多维度的内容,最后不得不到处打补丁。

权谋,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维度,如果和时间比。

什么是权谋?其实就是人和人在下棋,复杂的权谋顶多是多人对多人的局棋。

人类是一种三维生物,你怎么去表现复杂的时间维度?

一般来说,影视作品能够表达的时间都是很简单的,你跑到一个空房子里去,陋室空堂,衰草枯杨,蛛丝儿结满雕梁,然后主人公开始回忆,镜头切换,当年笏满床,曾为歌舞场,.......

你去表达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就这么点套路,你仔细想想,实际上就等于念旁白。

我曾经评价过当下的华人导演,把王家卫单独拎了出来。

不是因为我对墨镜哥有啥偏好,我单独提他,只是因为他和一般意义上的导演不太一样。

你与其说他在拍视频,不如说他在画画,或者说,他在放PPT。

他拍电影,就像拉开一幅画卷,演员主要靠走位和表情,含义主要靠旁白的注解。

你仔细想想看是不是这样?你看他的电影是不是有一种去博物馆看画的感觉?

看画和看视频,或者说看电影看电视有什么区别?

区别大了。

我们看一幅画,是上下打量的。

我们看视频,有没有办法上下打量?没有。

你是被视频带着节奏往前走的,是单向叙事的,你没有办法后退,当然,你可以拖进度条。

但这不是默认的观影方式,导演也不可能把观影体验设计成一个人不时地前后拉进度条的方式。

所以对于导演来说,拍三体有着巨大的,难以克服的鸿沟。

导演需要的剧本是讲好一个故事,故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谁具备?琅琊榜具备,琅琊榜是个绝佳的故事。

纸牌屋其实不是一个故事,但是为了搬上屏幕,就不得不选取一个主要人物,围绕他去讲故事。

三体呢?你告诉我三体应该围绕谁?

围绕罗辑么?

那你就没看懂三体,三体并不是在给你聊救世主的故事。

三体在给你描述一幅立体画卷,包括最后人类被歌者文明用擀面杖擀成一幅画,都是在映题。

这幅画卷是以时间为横轴,以众生为纵轴的,它根本就不具备影视作品六要素。

你强行去拍,最后只能拍一堆作品,有的指向大象腿,有的指向大象鼻子,有的指向大象耳朵,你说哪个是大象?

哪个都不是。

原著党肯定不会满意,问题是,原著党是看文字的,有些内容,文字可以表达,视频真不能。

视频的优点是什么?就是避免思考。

你想想看,视频的成像原理是什么?

就是一幅幅画,一秒钟给你播放24帧画面,每两个画面之间只有微小的差别来给你讲故事。

我为了让读者理解,做个简单的数学模式,我们假设一秒钟只有5帧画面。

第一帧画面是N1,第二帧是什么?是N1.2,1.2的意思就是说基本画面和上一帧相同,只是局部做了微小的调整,第三帧就是N1.2.3,第五帧是N1.2.3.4.5。

12345是什么?是一个字符串。就像你有一个手机号,有个身份证号一样。

一个身份证号能不能代表所有人?当然不能,这只是你的标识。

同样,N1.2.3.4.5只是一种可能,视频在这一秒里只能展现一种可能。

而画呢?画可以展现10万种可能。

因为可以是N0.1.2.3.4,可以是N7.3.5.6.7,......,可以是任何排列组合。这是视频没有办法给你表达的。

所以我说视频相当于有人牵引着你的目光按照某个特定的序列号去看画, 问题是,三体的优点在哪儿?

在于它恰恰描述了时间这个维度,它恰恰展现了多种序列号在时间轴上的并存。

三体里面有一个故事,是说一个人玩三体游戏,游戏里面体会一个文明的诞生,到毁灭,重来,再体会一个文明的诞生到毁灭,再重来, 一次次重来。

最后,游戏的玩家悟了。

什么意思?

就是我前面说的,N1.2.3.4.5,你看一遍,N0.1.2.3.4,你看一遍,N7.3.5.6.7,你看一遍,你就这么一遍遍看下去。

这叫什么?这叫上下打量。

人在博物馆里看画就这个体验,你上下打量,各种排列组合打量,到最后,你悟了。

视频只有一个序列号,怎么表达?你让影视剧导演怎么拍?

我反正看不出来这东西怎么拍,怎么拍都是挨骂。你就不可能用视频去展现文字版三体想要给你展现的那种感觉。

当然,你可以选择三体的一些小片段,最后把一本三体解读成一万个剧本,每个剧本展现不同的主题。

你可以把文字版的三体当素材库,但很难直接把它当剧本。

三体这种作品,是非常吃用户的。

我们觉得它的名气大,不见得是它的受众,或者说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把它读完的人有多少。

更多的其实是因为它的读者本身有很强的网络话语权。

三体的读者里有很多名人,包括美国总统都有,这些人看了之后一定会表达读后感,在这么巨大的传播力影响下,三体给你的感觉是人尽皆知。

就像红楼梦一样,人尽皆知的其实只是几个名字,例如书名,例如贾宝玉和林黛玉几个人名。

真的精读过红楼梦的人并不多,真的精读过三体的人并不多。

可是一旦读过了,就会有深刻的印象。再加上三体原著读者群强大的媒体影响力,以至于你怎么拍,估计都会被骂成翔。

不过我觉得,我们应该宽容点。

我前面解释过,不是所有的文字内容都有办法通过视频来展现,那种涉及时间维度的,尤难。

我们可以把这次包括以后的三体的影视作品当作三体原著的一个普及推广版,当作宣传片。

很多没看过名著的人,就是因为某本影视作品喜欢上了,这才是影视剧的价值。文章来自记忆承载。欢迎前往关注阅读全文。

为啥三体拍得那么烂(三体拍不好一点都不稀奇)(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