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

朱温是五代十国中后梁的开国皇帝,不过作为一位开国皇帝的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声远远不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雄主。那么朱温在后世史书中评价不高是因为他篡夺李唐江山的行为吗?我们不妨看一下背负着篡汉骂名的曹操:尽管近些年来人们已能比较客观地看待曹操的历史功绩,然而在传统史书中曹操就是一个白脸奸臣的形象。不过如果要把朱温和曹操相比的话,那么骂名只会更大。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1)

按说朱温和曹操一个篡唐、一个篡汉,都没能完成天下一统。然而朱温好歹名正言顺是个开国皇帝,而曹操则是一辈子挟天子令诸侯,为什么后世史书对朱温的评价还不及曹操呢?其实单纯就个人能力而言:朱温还是有两把刷子,否则也不可能成为开国皇帝,然而朱温一生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人不齿,所以后世史书对他的评价普遍不高。那么朱温究竟有哪些令人不齿的行为呢?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2)

朱温本是芒砀山下一个教书先生的儿子。他从小好逸恶劳,又好打架生事,是村里公认的无赖之徒。公元875年王仙芝、黄巢起义爆发,终日游手好闲的朱温加入了起义军并逐渐成为大将,看起来似乎是一位上演屌丝逆袭大戏的英雄人物。然而他接下来的一些了行为使人们逐渐认清了他的真面目:882年朱温见困守长安一带的黄巢起义军处境艰难,于是就率部叛变投降李唐王朝,由此摇身一变成为农民起义军的死敌。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3)

次年七月黄巢退出长安,而朱温则志得意满地前往汴州担任唐朝的宣武节度使。唐僖宗为朱温赐名全忠,因此朱温也被称为朱全忠,然而事实上这位朱全忠既不忠于大齐皇帝黄巢,也从没真正忠于过大唐天子,实际上是一个完全不忠之人。当初吕布先后背叛丁原、董卓就被人骂成是三姓家奴,朱温的一生同样充满了背叛。黄巢起义结束之后李唐皇室已只剩一个名存实亡的空架子了。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4)

公元888年唐僖宗李儇之弟李晔继承了兄长的皇位。李晔不像他的父亲和兄长那样昏庸,相反他对国事政务颇为上心。然而这时的唐王朝甚至连长安附近的地区都已无法控制:凤翔、邠宁、华州三镇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李晔头上。这时的李晔不仅受制于地方藩镇,甚至在他的宫廷之内还要受制于以刘季述为首的宦官势力。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刘季述等人发动政变囚禁了李晔。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5)

宦官集团随后拥立太子李裕登基,李晔被尊为太上皇。光化四年(公元901年)正月初一宰相崔胤联合左神策指挥使孙德昭发动政变一举铲除了刘季述等人,随后拥戴李晔复位。然而在经过这场风波之后朝廷已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这时宰相崔胤犯了一个和东汉末年的何进类似的错误:借朱温的力量诛杀宦官。刘季述死后内廷的权力落入大宦官韩全诲之手,他一得知崔胤打算和朱温联手诛杀宦官就立刻和岐王李茂贞联合。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6)

韩全诲请来李茂贞的几千兵马驻守京城。半年后朱温领兵讨伐韩全诲,韩全诲便迫使李晔一起出逃到李茂贞控制下的凤翔镇。朱温则率兵把凤翔城包围起来,这一围困就是一年多。结果李茂贞守得粮草用尽,城里每天饿死和冻死的就有一千人。身为天子的李晔在宫中弄了一个小磨,每天靠磨豆麦喝粥勉强维持生活。宫人们每天有三四人死亡,民间更是出现了吃人的现象。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7)

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正月李茂贞实在没法再守下去了,于是在和李晔商量之后将韩全诲等二十多名宦官斩杀,将他们的首级送给城外的朱温,同时将李晔也交给了朱温。从此李晔完全成为了朱温手中任意玩弄的木偶傀儡:朱温决定将李晔迁往洛阳以便就近控制。李晔尽管心不甘情不愿,可面对手握重兵的朱温又能为之奈何呢?最终李晔还是在朱温的胁迫下被迫前往洛阳,长安百姓也被朱温胁迫着一同迁往洛阳。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8)

朱温为断绝李晔回銮的打算拆毁了长安所有建筑,将木料投入渭水顺流而下,用来修建洛阳的宫室。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在顷刻间化为废墟,由此结束了长安城绵延数千年作为都城的历史。李晔坐着车向洛阳进发的一路上随时可以看到那些被迫随性的啼饥号寒的长安百姓。百姓们见到李晔之后仍跪在道旁山呼万岁,然而李晔却对他们说:“不要再跪了,朕已不再是你们的天子”。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9)

李晔已意识到只要自己一到洛阳也就意味着再也无法摆脱朱温的控制,所以他为摆脱朱温的控制进行了最后一次尝试。尽管朱温此时已是天下实力最强的军阀,不过其他藩镇毕竟也有一定的实力,所以李晔暗中向李克用、王建、杨行密等各路藩镇送去了求救信。与此同时李晔以洛阳的宫室尚未完工为由滞留在陕州,试图在此地等待各路藩镇的勤王大军。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10)

李晔能想到的事当然也是朱温所能想到的,所以朱温就不断派人催促李晔上路。恰巧此时李晔的皇后产下一子。李晔以皇后正处于产后休养期为由要求延期动身,然而朱温哪管这些,于是李晔又推托说天象显示近期东行不利,朱温的手下寇彦卿闻言直接把为皇室观察星象的司天监官员给杀了。这下彻底没辙的李晔只好随寇彦卿东行。李晔进入洛阳后实际上就已完全处于软禁状态,但朱温仍对他不放心。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11)

李晔从长安动身时带着侍奉他日常起居的侍从、供奉二百余人,朱温竟在一夜间将这些人全部杀死,随后用相同数目、年纪相仿的自己人代替。此举能瞒过别人,然而李晔怎会没发觉自己身边伺候的人被换了呢?李晔知道自己身边早已遍布朱温的耳目,从此李晔已是苟延残喘等死而已。公元904年八月十一日深夜喝得酩酊大醉的李晔在椒殿院中早早就寝。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宫内的宁静。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12)

河东夫人裴贞一闻声打开了宫门,然而迎接她的是全副武装的士兵杀气腾腾砍下的一刀。正在熟睡的李晔被宫人的惨叫声惊醒后穿着睡衣就想逃命,结果和昭仪李渐荣一同被害。次日朱温的手下蒋玄晖对外宣布:李渐荣、裴贞一等人谋害皇帝,现在已被处死。事实上这件事完全就是朱温一手自编自导的,随后朱温从李晔的九个儿子中挑选了辉王李柷继位。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13)

第二年为唐昭宗李晔下葬时朱温又邀请唐昭宗诸子德王、棣王、虔王、沂王、遂王、景王、祁王、雅王、琼王在九曲池赴宴。待诸王酒酣尽兴以后将他们勒死,投尸池中喂鱼。至此李唐皇族只剩下一个懵懵懂懂的小皇帝。这时朱温已把篡夺唐室江山提上议事日程。这时朱温手下的谋士李振建议:残唐朝廷之所以混乱无能是被所谓的衣冠士族败坏的。这些人自恃门第高贵、精通学问,绝不会为新朝廷所用。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14)

朱温对李振的建议深表赞同,于是他上书李柷将朝中的左仆射裴枢、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三十余名官员流放外地。当这些官员途经滑州白马县的白马驿时被朱温的手下全部杀死。这时李振又建议朱温:这帮人平时自命清流,不如把他们投入黄河,从而使其永为浊流,永世不得翻身。朱温接受李振的建议把这些人的尸体投入黄河。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15)

这场被后世史书称之为“白马之祸”的大屠杀实际上已宣告了唐朝的灭亡:李唐皇族的成员已死得差不多了,忠于李唐王朝的大臣也遭到了大面积的清洗,只剩下小皇帝一个光杆司令已实在不足以被称为一个政府了。白马之祸以后朱温还展开过几次较小规模的针对朝臣的屠杀清洗,甚至就连李柷的母后何氏也被朱温杀死。名义上身为臣子的朱温能杀太后本身就足以证明李唐皇室的尊严早已荡然无存。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16)

在经过如此大面积的清洗之后朝堂上几乎空无一人,朱温又提拔了一些以前不得志的士人用以充点门面,然而在见识过朝廷上的腥风血雨后人人皆对做官谈之色变。如果是在平时升官当然是好事,尤其是那些长期郁郁不得志的士人更是削尖了脑袋想往上挤,然而朱温提拔的宰相杨涉竟在得知自己被升为宰相后对家人说:“世道崩坏,身陷罗网,真怕有朝一日连累你们啊!”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17)

由此可见朱温的残暴已引起大臣们何等的恐惧。不过朱温已不在乎这些了,因为他已迫不及待想要坐上皇位了。天祐四年(公元907年)三月朱温逼迫唐朝最后一代皇帝李柷“禅位”,至此立国289年的大唐王朝覆灭。李柷“禅位”后被降封为济阴王,随后被迁往曹州软禁起来。第二年年仅17岁的李柷被朱温毒杀。事实上如果仅仅只是篡位之举还不至于使朱温如此令人不齿。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18)

毕竟曹操、杨坚、赵匡胤等人都有篡位之名,然而朱温在篡夺李唐江山的过程中的手段极为毒辣,这和曹丕称帝后封汉献帝为山阳公、赵匡胤礼遇柴氏后人形成了鲜明对比:朱温先是杀死了唐昭宗,另立唐哀帝作为傀儡,又把唐昭宗的其他皇子们一个不剩全部杀死。此后朱温又不断清洗忠于李唐王朝的大臣,篡唐之后又毒杀了年仅17岁的小皇帝以斩草除根。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19)

如果朱温的残暴之举只是针对前朝君臣倒也不足为奇,可他对将士、百姓同样暴虐无道:朱温军中凡有将校阵亡,所部士兵都要处死。朱温曾攻打徐州六七年,使当地百姓无法从事农业生产,以致当地人口锐减了百分之六七十。在攻打博昌(今山东博兴)时强迫十多万民夫搬运土石堆筑土山,甚至不惜将百姓杀死后将尸体同土石混在一起以加高土山,攻陷博昌城后又下令将全城军民全部杀光。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20)

纵观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分裂割据的乱世几乎可以说五代十国是最乱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战乱频繁,可与此同时那些割据一方的实力派人物多少会有一些恢复经济生产、促进人口增长的措施出台,此外思想和文艺也呈现繁荣发展的态势,然而整个五代十国除了战乱几乎再也找不到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任何成就,而导致这一状态的始作俑者正是朱温。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21)

事实上朱温从来不是一个试图一统天下开创万古千秋伟业的雄才大略之君,他所秉承的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哲学,因此当天下并未平定时他就已开始过早纵情于声色犬马,为此不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朱温从没思考过如何使自己的大梁王朝长治久安,倒颇有一些“我走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意味,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无异于对自己一手建立的大梁王朝的背叛。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22)

这已是朱温一生中第三次背叛一个王朝了,在此之前他已背叛过黄巢的大齐王朝和李家的大唐王朝,最终居然连自己一手建立的大梁王朝也要背叛,可以说朱温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为了自己的享受可以背叛亲人、朋友乃至自己一手开创的王朝,丝毫不顾及后人的命运。如果说朱温先后背叛了齐、唐、梁三个王朝,那么遭他背叛的人可就多得数不清了。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23)

公元884年黄巢起义被朱温和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联手扑灭后朱温在汴梁(今河南开封)宴请李克用。当晚李克用及其随从入住上源驿,结果竟遭遇不明身份的一伙人袭击,尽管李克用拼死杀出城外从而捡回一条性命,然而他带进城的300人马全遭杀害。李克用当然知道这是朱温在暗算自己,从此他和朱温就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在上源驿事件中最令人感到不齿的是:在此之前李克用曾不止一次充当过朱温的救命恩人。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24)

中和四年正月朱温被黄巢起义军围困时是李克用率5万兵马出天井关救援的;到了这年五月份朱温对黄巢军发起反攻,却被黄巢军重创以致险些丧命,这时又是李克用击败了黄巢军才解了朱温的围。对自己的救命恩人尚且如此,那么对其他人也就可想而知了:平卢节度使王师范仅仅因为曾得罪过朱温,结果在被迫投降朱温之后一家二百余口尽遭杀害。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25)

朱温杀唐昭宗是派氏叔琮和朱友恭下的手,然而仅仅就在两个月后他就赐氏叔琮和朱友恭自尽。朱温的部下之中“拳果善战”的黄文靖、“民相与立碑以颂其绩”的邓季筠因“部下马瘦”而被杀;“拳勇善战,颇立军功”的范居实因“戍备不理,暴其玩寇”被杀;“治戎须民,颇有威惠”的王重师因“擅专政”被杀。蒋玄晖参与过谋杀唐昭宗及其九个儿子的行动,是朱温篡唐的大功臣,然而结果却落了和氏叔琮、朱友恭一样的下场。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26)

朱温在正式篡唐之前让蒋玄晖和宰相柳璨起草李柷的禅位诏书。在此之前历代以禅让名义夺取帝位者都遵循一套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程序:先裂土封王,再加九锡之礼,最后在群臣的一致拥戴下登基称帝。蒋玄晖和柳璨商量后就参考前代的经验制订了朱温登基的程序方案,谁知此时已急不可耐要坐上皇位的朱温根本就不想走这个程序,反而因此怀疑蒋玄晖和柳璨是故意在延长唐祚。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27)

素来与二人不和的宣徽副使王殷、赵殷衡趁机在朱温面前打二人的小报告,于是朱温就下令将二人处死。朱温还给蒋玄晖起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称号“凶逆百姓”。柳璨临刑之前大呼道:“负国贼柳璨死其宜也!”事实上他们不过只是被朱温所杀的千千万万人中的两个而已,充其量只是这场时代悲剧中的两个配角而已。朱温不仅好杀人,在个人私生活上也极为荒淫无耻。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28)

912年朱温在大臣张全义家的会节园避暑时竟下令张府所有女眷轮流陪睡,这些女眷之中就包括张全义的妻子和女儿。朱温甚至还将魔爪伸向了自己的儿媳:他利用诸子常年在外统兵的机会命令所有儿媳轮流进宫侍寝。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朱温的不仁不义之举就像猪瘟一样在整个国家扩散开来:朱温的儿子们似乎都受到了这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父皇的熏陶。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29)

朱温的儿子们对父皇赏给他们的绿帽子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致于争先争后让自己的妻子在床榻上多多讨好父皇,以求将来能继承皇位,这也算亘古未有的丑闻!在所有儿媳妇中最令朱温满意的是养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为此他甚至想要让朱友文当太子。然而这一消息被朱温的次子郢王朱友珪得知,于是抢先下手宰了老爹。朱温就这样死了,可他那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作风竟贯穿后梁王朝乃至整个五代十国时期。

梁开国皇帝评价朱温(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30)

都说乱世出英雄、出枭雄,然而五代十国时期尽管也偶尔涌现出几个英主,然而更多的是出狗熊、出人渣。燕王刘仁恭之子刘守光与父亲的小妾私通;前蜀太后和太妃带头卖官鬻爵;南汉末帝刘鋹把满朝文武都变成了阉人......可以说五代十国中各路割据政权屡屡爆出各种各样的奇葩,比起同为乱世的春秋战国、汉末三国时期倒颇有些应了“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意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