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1)

国学是什么?暂且不论其抽象的精神内涵,往小了说,即是中国的哲学。往大了讲,国学包括了我们全部的中国文化。

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整理文献,编成儒家的《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后西汉刘向父子编就《七略》,分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大部分。其中辑略属总序,故称此分类法为“六分法”。

晋武帝时,又把书分为“甲乙丙丁”四大部分。其实,就是后来“经史子集”的雏形。

到了唐朝,魏征主持编纂的《隋书·经籍志》,首次以“经史子集”四部命名分类,正式确立四分法在古代目录学中的地位。

清乾隆年间,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就是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汇编而成。

所谓经学即儒家经典之学;史学即历史之学;子学即诸子百家之学;集学即诗词文章之学。

可以这么说,搞懂了经史子集,就了解了全部的中国文化。下面,我们就逐个来介绍一下经史子集的大致内容。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2)

何谓经学?通俗点讲,“恒常不变的道理”谓之“经”。莫非能称经的皆是经学乎?

《道德经》《南华经》《冲虚经》《金刚经》《心经》《黄帝内经》等,属于经学吗?虽都是一本正经,只可惜非经学也。

由于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即得天独厚,平步青云,上升为经学,历代皆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故经学专指儒家十三经。

哪十三经呢?《诗经》《易经》《尚书》《孟子》《论语》《尔雅》《孝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春秋时期,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删诗书,订礼乐,序易传,修春秋,以述而不作的方式总结了先王所留下的典籍,故成《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易经》与《春秋》作为占卜及历史书得以保存,其他皆成灰烬。后或传由孔家宅壁掏出,或以秦朝儒生口述,故《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得以保存,而《乐经》的乐谱由于难以记诵,故自此失传。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3)

汉朝董仲舒尊崇的五经即指《诗经》《易经》《尚书》《仪礼》《春秋公羊传》。历经周折,到了南宋时期,十三经被官方确定下来。

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倡的四书即指《孟子》《论语》和从《礼记》中抽出的两篇文章《大学》《中庸》。

元朝以前读五经,元朝以后读四书。经书是越读越少,到了清末干脆就废除读经了,所以大家从此都不正经了。

《易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内容晦涩难懂,历来能穷究起理者不圣即仙。据传其作者人更四圣,世历三古。所谓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并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序易传。《易经》历来被用作占卜,虽不可完全相信占卜内容,却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4)

《诗经》乃周朝各地及官方诗歌的汇编,传为周朝大臣尹吉甫整理。本为三千余首,经孔子取其真善美,去其假恶丑,删订为三百零五篇。孔子评价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谓其皆是真情流露的诗作。

《尚书》主要是尧舜禹夏商周之史官记载先王言论的汇编(一般认为右史官记事件,左史官记言论),内容诘屈聱牙,多有天命报应之类言论,故又被称作“天书”。

《论语》乃孔门弟子记载孔子以及孔门弟子之间的言论,分为二十章,为儒家的看家之作,北宋开国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美谈。

《孟子》为亚圣孟子和弟子万章记载的孟子的事迹言论,内容分作七篇。主要内容包括了性善之论,养气之说,义利之辩,王霸之争等。孟子的最大贡献是论证了“人性善”,继孔子之后进一步奠定了儒家思想的理论基础,后世多以孔孟并提。而孔子的性格温柔敦厚,孟子的性格雄强刚毅。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5)

《尔雅》相当于儒家的一本词典,汇总于战国到西汉间。古人没有网络可查,读懂儒经须借此本。而当今信息时代,度娘更快好省,故其甘拜下风。

《孝经》作者不详,有说孔子,有说曾子,总之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家到天下各个方面阐述孝道之深邃哲理,所谓百善孝为先,岂可疏忽哉!

《周礼》作者不详,有说周公。内容阐述官制体系,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类官职: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冦、冬官司空。每类官职下又分为若干小官,总共三百六十多种,以合年数,后世官制多有仿效之。

《仪礼》作者亦不可考。其主要记载周朝的礼仪制度,有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聘礼、觐礼、丧礼等等。文字艰涩,内容枯燥,加之很多东西当代已用不上,故多被学者敬而远之。

《礼记》乃是儒家学者对先秦礼仪以及其他方面言论汇编,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的《礼运.大同篇》阐述了儒家所追求的的最高理想社会:致大同。《大学》《中庸》被列为四书之中。《大学》据说是曾子所著,内容主要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中庸》据说是孔子孙子思所撰,乃孔门心法,着重强调中和之道。

《礼记》编辑人乃西汉的戴德与侄子戴圣,即《三字经》所谓的“大小戴,注礼记”。但我们现在所读的《礼记》主要是戴圣作的《小戴礼记》,戴德的《大戴礼记》影响不是很大。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6)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相当于对孔子所修《春秋》之注解。《春秋》即是记载春秋时期的史书,其实当时每个诸侯国都有各自的史书,墨子曾称见过百国《春秋》。孔子只是把鲁国的《春秋》作了适当的修整,也算是“篡改”史书。故孔子言:知我者,其为《春秋》乎,罪我者,其为《春秋》乎。

孔子之《春秋》言简意赅至极,利用独创的春秋笔法,寓褒贬,别善恶。所谓: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一部春秋历史竟用一万八千多字记载完毕,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篇论文,乃是文言文中的文言文。若不借注解,即使朱熹在世,也难晓其真意。

故三部注解油然而生:《春秋左传》作者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此处尚有争议)。《春秋公羊传》作者传为孔子门生子夏之弟子公羊高。《春秋谷梁传》作者亦传为子夏弟子谷梁赤。后世读春秋实际读的即是此三传,谁若真读得懂孔子原著《春秋》,盖为孔圣再来。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7)

四库全书中把经学分为诗类,书类,礼类,易类,乐类(非指乐经,谓后世音乐类),春秋类,四书类,五经通义类,小学类,孝经类。

其实,无非十三经的各类注疏罢了。其中小学类是指对字音,字形,字义的研究而产生的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其并非同于我们如今的小学识文断句,而似大学的国文专业。

儒家作为我们中国的主流思想,自有其当之无愧的理由所在。如忠孝节义,自强不息,协和万邦,天人合一的民族精神皆是儒家人格的塑造。我们中国人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推崇什么,贬斥什么无不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射。故儒学作为经学,实是无可厚非。

而其他的诸子思想也是中华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总叙》中讲: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学也。子谓之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儒家经学以外的诸子之学皆归入子学。

《三字经》告诉我们:经既明,方读子,搓其要,记其事。也就是当把儒家经义搞明白了,再读子学,而读子学大致了解即可,无须太较真。

那么子学包括哪些内容呢?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大夫专权。各家学说遂蜂拥而起,四处游说诸侯大夫以帮助调和社会矛盾,同时实现各自的抱负,史称“百家争鸣”。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8)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总结为六家学派: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西汉末的刘歆又扩充为十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纵横家。

子学的儒家主要指后世儒生的著作,比如汉之郑玄,唐之韩愈,宋之张载,程颐,程颢,朱熹,明之王阳明,清之王夫之等人的发挥。我们知道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而四库全书中经学的儒家就好比佛教三藏中的经,子学的儒家好比佛教三藏中的论。

墨家即战国时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代表作为《墨子》。以天志,明鬼,兼爱,非攻,非命,非乐,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为根本思想。特别是明目张胆的论证鬼神的存在,以用于赏善罚恶。

墨家还有一套手工业制作方法,对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卓有贡献。因被孟子骂其兼爱思想,是将别人父母等同于自己父母,即眼中无父,乃禽兽耳。战国后再无人敢提,遂归入杂家。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9)

道家即以春秋战国时期,老庄为代表的顺其自然,清心寡欲,逍遥无为等思想为主而建立的学说,代表作为《道德经》《庄子》等。东汉时被张道陵发展为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成为我民族本土之宗教。其实,道教是中国文化的大杂烩,故鲁迅先生说:把道教搞清楚了,就把中国文化搞清楚了一大半。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10)

法家即战国末韩非子(荀子学生,荀子虽属儒家,却开辟了与孟子截然相反的观念:性恶论。故后世称其学说是大醇而小疵,也有将其归为法家的。)集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三者思想之大成创立的学派。以法术势三者的运用以巩固帝王统治,代表作为《韩非子》。法家思想在封建王朝的地位几乎与儒家平起平坐,历代政治理念的潜规则皆是“外儒内法”。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11)

名家是以战国的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律师”派,口才一流,能把死的说成活的,黑的说成白的,白马说成不是马,乌龟说的比蛇长,虽属欠打型,却对我国逻辑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由于这种学说风格不太符合中国人“大道至简”的思维模式,又属于儒家所谓“巧言令色”一类,故后世无人继承,遂被归入杂家。

阴阳家创始人乃战国时的邹衍,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主体,以五行生克制化(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关系,囊括世间万物。体大思精,奥妙无穷,可惜其著作失传,只在其他各家能略窥其门径。尤其是子学中的道家,医家,术数类等无不贯穿着阴阳五行理论,可以说搞不懂阴阳五行,很难看懂中国文化。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12)

我辈多将小说以文学看待,殊不知小说家亦属于子学。其以形象生动的故事讲述抽象的哲理,让人们在趣味阅读中感悟人生。《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讲:小说家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小说最早都是些朝廷派到民间的小官打听来的“八卦消息”,以供帝王窥探民情。后来主要指从民间说书艺人口中得来的历史故事,其中充满了传奇色彩。

现存最早的小说著作是上古的神话集《山海经》,大概成书于春秋战国到汉初的众小说家之手,西汉末的大学者刘歆校点群书时才为其命名《山海经》。历代小说家层出不穷,尤明清两朝的小说堪集大成,中国四大名著正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品。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13)

杂家顾名思义即烩百家为一家,以秦吕不韦之《吕氏春秋》为开山之作。战国后期杂家的出现就标志者“百家争鸣”的结束,因为杂家以后的思想家只是“融合”而非“开创”。像墨家、名家、纵横家等这些曾经显赫一时,后世无人继承的学说也都被列为杂家。

农家即阐述农业理论的一派,奉神农为祖师,开创者为战国的许行。中国乃农业大国,历代农家的理论颇丰,也在不断改进,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有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王祯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纵横家是在战国那个混乱的年代横空出世,靠游说闻名。据传祖师爷为鬼谷子,《鬼谷子》一书疑似托名之作。史书记载鬼谷子其人,通天彻底,人不能及,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

鬼谷子放出几个学生就把战国搞得一塌糊涂,如苏秦身佩六国相印,张仪为秦相,庞涓,孙膑等亦皆非等闲之辈。惜历来被贬为旁门左道,盖以阴谋诡计为人所不耻,后归入杂家。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14)

四库全书将子学分为十四类:儒家类,释家类,道家类,兵家类,法家类,杂家类,小说家类,医家类,农家类,术数类,天文算法类,艺术类,谱录类,类书类。其中释家类,医家类,兵家类,术数类,天文算法类,艺术类,谱录类,类书类前未提及,现作简单介绍。

释家即佛家,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释迦牟尼所创立。旨在度化众生,离苦得乐,超越生死,究竟涅槃。大约东汉时传入中土,逐渐被中国所化,遂成为中国固有之文化。约公元十三世纪左右,佛法在印度逐渐灭绝。故有佛法起于印度,倡于华夏,行于四海之说。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15)

医家即相对于西医的中医,以“理法方药”为治病纲领,即是医理,诊断,开方,服药四者为主体。以阴阳五行为理论依据,重整体,尚修心。

历代医家出了很多著名人物,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西汉的淳于意,东汉的张仲景,三国的华佗,晋朝的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朝的孙思邈,宋朝的王惟一、宋慈,金元“寒凉派”的刘完素、“攻下派”的张从正、“补土派”的李杲、“滋阴派”的朱丹溪,明朝的李时珍、吴又可,清朝的“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以及乾隆年间“扶阳派”的刘芷唐等。

医家著作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非一时一人之手著成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扁鹊的《难经》,张仲景的《伤寒论》,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我国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非一般西医人士所能臆测。惜近代西学东渐,崇洋媚外之风益盛。西医兴风作浪,中医几成枯落,幸近几年中医在医疗方面越来越展示出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终被确立稳固地位。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16)

兵家即专门总结战争规律,探索军事理论的一派,代表人物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孙膑、吴起、尉缭子、司马穰苴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孙武,被誉为“兵圣”。

孙武的《孙子兵法》一书精辟完善地总结了战争的一般规律。基本分为五事七计,五事即天,地,道,将,法。七计即天地孰得,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兵众孰强,士卒孰练,法令孰行,赏罚孰明。对战争的利弊,战争双方的风俗地势,心理因素等进行了客观有效的分析。《孙子兵法》一书至今风靡海内外,被世界各国军事所借鉴。

当然,兵家著作最有名的还有似是托名而作的《握奇经》、《六韬》、《三略》,战国魏国吴起的《吴子兵法》,梁国尉缭子的《尉缭子兵法》,齐国司马穰苴的《司马法》,孙膑的《孙膑兵法》等。

其中《孙子兵法》、《六韬》、《三略》、《吴子兵法》、《尉缭子兵法》、《司马法》和《李卫公问对》在宋朝被称为“武经七书”,乃学武之人必读的古代兵书。

兵家著作虽然主要针对战争而总结的理论依据,但今人研读兵书也可从中感悟出商道,人道等各方面的智慧。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17)

术数家主要分为数学(通过数目推究宇宙奥秘的学问)、占侯(观测天象以预测灾祥的学问)、风水学、占卜(通过易经预测吉凶的学问)、命相和阴阳五行六类。说白了,主要就是三类:易学、命相和风水。

术数在民间最兴盛的就是命相和风水两家。命相又分为八字算命,骨相,面相,手相等;风水又分为阴宅和阳宅。总之是一套讲究趋吉避凶,神秘莫测的学说。

术数家虽亦有可观之处,但我辈当以修养德行为主,切勿拘泥于此。所谓相由心生,境由心转,趋吉避凶,改变命运的根本在于修心,子曰“不占而已矣”是也。所谓: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

古代著名的术数家有西晋的郭璞,著有关于墓地风水的《葬经》;唐朝的袁天罡和李淳风,著有预言国运的《推背图》;袁天罡的叔叔袁守诚,《西游记》里给泾河龙王算卦的那位,真实情况不详;唐朝的李虚中,被誉为命相学之祖,著有八字算命的《李虚中命书》。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18)

“北宋五子”之一,也是北宋“数学”的开创者邵康节,著有《皇极经世》、《梅花易数》等易学奇书;宋朝的徐子平,著有阐明八字算命的《徐氏珞琭子赋注》;明朝的万育吾著的《三命通会》,为命相学集大成之作,明以后几乎人手一本;另外像诸葛亮的《马前课》、姜子牙的《乾坤万年歌》、刘伯温的《烧饼歌》,基本都是传说了。

古人讲:察见渊鱼者不祥。也就是把别人都看不到的事情,你都给预测到了,并且公布出来,这是非常损福报的事情,所谓“天机不可泄露”。一个真正会算命的人往往不怎么算命,比如宋明“数学”的开创者邵康节一生清虚淡泊,安贫乐道,甚至平淡无奇,基本不怎么给别人算命,很多神奇的公案都是后人刻意编造出来的。现在市面上那些打着招牌,靠算命捞钱的“大师”,还请诸位明鉴。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19)

天文算法类包括了现今所讲的数学和天文学,由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故以观测天文来规定农时,有利于耕作。而制定历法须假数学,故天文算学实为一体,后经过历朝历代发展,逐步分化而完善。尤近代西学东渐以后,天文算学变得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皆属于科学行列。

艺术类即我们常说的琴棋书画剑,诗歌茶酒花,人类对美的发现而产生艺术,对美有敏锐洞察力者为艺术家。

谱录类即对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各种器物分类记载,比如菜谱,器物谱等。

类书类即把各家内容归类整理成册,如《子史精华》《太平御览》等。此四类加上前面的农家,一般不太被国学界所关注,但都属于中国文化范畴。

以上便是子学的大致框架,三字经说:经子通,方读史。史学顾名思义就是历史之学。中国的历史著作可谓是汗牛充栋,所以西方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这样有着连绵不绝的历史著作和层出不穷的历史学家。而不管哪国的历史,其主体实际上都是“帝王”的家族史。当然,也有各式各样,方方面面分类记载的历史典籍,尤我国之历史著作最为宏博多彩。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20)

四库全书中把史学分为十五个门类: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鈔类,载记类,时令类,职官类,地理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对于历史各类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就是你能想得到的各类历史典籍。

其中正史被后世认为是比较可靠的史料,也是官方钦定的史书,共有二十六部,刚好按朝代顺序排列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21)

其中,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乃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分为本纪十二篇,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后面的正史基本仿照《史记》的体例著作,只是有的史书把本纪改为纪,列传改为传,书改为志,而意义未变。纪即是帝王历史,传相当于名人传记,书或志相当于政治制度,表相当于大事纪年表,世家就相当于世世代代做官的家族脉络。

《史记》不仅史料丰富详实,而且文笔优美隽永,故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因为降匈奴的李陵求情,而惨遭奇耻大辱的宫刑。因答应父亲遗志完成史学著作,故忍辱负重,用了十八年时间四处游走,搜集资料,终于六十多岁高龄完成五十多万字的鸿篇巨著《史记》,实属不易。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22)

其实历史没有完全可信的,除非是当事人亲眼所见。并且后人作历史难免有主观臆测与偏见,故历史可分为四种:

一者真实的历史,其况到底如何,唯当事人方知。

二者记载的历史,略能从各类史书互参,抑或考古知其大概。

三者文学艺术刻画的历史,诸如评书,小说,戏剧,电影等之类,已是面目全非,仅作消遣耳。

四者乃每个人心中的历史,由于每个人的学识,修养,年龄,境界等有所不同,故同样的史料在每个人的心中反映不同,久而故成个人史观。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23)

古人讲,读经不读史则迂,读史不读经则诈。读经使人道德高尚,读史使人睿智通达,但若经史偏颇则容易迂腐或奸诈。故学者当经史互参,如此既能坚守圣训,又可通权达变,方不失中道。

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曾言:读史之效,在于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于何生起?读史之重要可见一斑。而唯有专业搞历史的人方能于史学明其全貌,然我辈各有其志,虽不能穷究史学,亦当明其脉络,知其兴替,而为借鉴。

处在当今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学习历史已经不能只盯着中国看了,应该打开世界历史的画卷,面向全球,究天人佛耶之际,通古今中外之变,或略能睿智通达,言论公允。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24)

最后就要讲讲集学了,集学乃诗词文章之学,重在抒情。历代诗词文章从春秋战国的楚辞,到汉赋,到魏晋的骈文,再到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清朝的古文和我们当代的散文。

楚辞以屈原为代表,以“兮”字感叹为其风格,如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包括西楚霸王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汉赋即汉朝的文章,赋即直接陈述,文章洋洋洒洒,飘逸自然。汉赋四大家分别是: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为《子虚赋》、《上林赋》;杨雄的代表作为《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班固的代表作为《两都赋》;张衡的代表作为《二京赋》。

晋朝的左思曾花了十年时间创作了一篇《三都赋》,分别是《吴都赋》、《魏都赋》、《蜀都赋》。一时被传为经典,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25)

魏晋的骈文如同写对联似的,每两句前后对仗工整,比如《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对仗都相当工整。虽具有美学价值,但往往流于虚浮,做作,没有真情实感。故到了唐朝,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提出古文运动,即是要废除魏晋骈文,恢复汉赋。

唐诗的基本形式有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不太要求长短对称及押韵,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绝句即指四句一首诗,律诗乃八句或八句以上,八句以上又称为长律或排律。代表人物有:李白,白居易,杜甫等。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26)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

宋词虽然长短不一,后来因要配合固定的曲调,故每一类词,也都有不同的的格式。全曲的句数﹑各句的字数﹑每字的平仄,都各有定格。故而宋词有各种各样的“词牌名”,如“水调歌头”﹑“满江红”﹑“念奴娇”等。后人填词必须遵守这些词格,就是为了让新填的文词能按传统的曲调歌唱。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27)

宋词依其抒情风格基本分为两大类:婉约派、豪放派。婉约派顾名思义乃温柔典雅,婉转细腻,其代表人物有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当然就是慷慨激昂,气壮河山了,其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岳飞等。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等,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汉宫秋》等。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28)

四库全书把子学分为五类:词曲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楚辞类。别集即将某一文学家的诗词汇编在一起,如李太白集,杜甫集等。总集即是将各类文学家的诗词汇编在一起,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

文学重在抒发情感,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皆有七情六欲,故将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而文笔隽永,意境悠远者可称为文学家。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29)

由于大部分文学家的诗词文章多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平而发牢骚,故文人又被称为骚客。屈原的《离骚》即是千古牢骚,离骚的意思即是“遭受苦难发牢骚”。

而凡是诗词文章脍炙人口,永垂不朽的诗人多是怀才不遇,命运多舛,颠沛流离之徒。比如:屈原,杜甫,柳宗元,陈子昂,柳永等。所以古人讲: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文人墨客虽有风流倜傥,潇洒浪漫的一面,也有多愁善感,苦大仇深的一面。

全部的国学内容基本就是这些了,先了解个框架,再逐渐充实内部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学习方式,这也正是我写此篇论文的目的之一。

经史子集各有千秋,但亦有轻重之分。经学是国学之魂,史学是国学之肉,子学是国学之经络,集学是国学之衣服。故学者当先以经学,子学立德为本,然后以史学,集学达才,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品学兼优之人。

国学全图解(一文轻松概览国学全貌)(3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