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cop15选择昆明(喜迎COP15再读春城赋)

为什么cop15选择昆明(喜迎COP15再读春城赋)(1)

美哉昆明,爽适无伦。

1988年,一位博古通今的云南纳西族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周善甫,用简草书体写下了1259字的《春城赋》,把春城昆明的人文、风光、历史、精神全都写了出来。

在周善甫的《春城赋》里,昆明是一个人文厚重、民族和谐、四季如春、百花常开、动物灵动、植物丰饶的人间福地。

为什么cop15选择昆明(喜迎COP15再读春城赋)(2)

《春城赋》 张成 摄

2021年9月30日,近百位来自国内外的学者专家齐聚春城,开展一场主题为“周善甫与《春城赋》”的学术、书法研讨会,缅怀这位“布衣学者”的同时,再读《春城赋》,透过俊逸优美的辞章,探访、聆听和感受周善甫心中的“壮丽大城”——人文历史浓厚、锦山绣河依旧、碧水蓝天常在、花开四季飘香......今日的昆明美丽如斯。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即将在昆明启幕,此时再读《春城赋》,更有一番特别的意义。

美丽如斯——春城无处不飞花

“阳和催百花,碧波跃锦鳞。”昆明有如镜的湖、如茵的绿野、艳丽的百花。周善甫先生眼中的昆明,是一个宜居宜人、处处飞花的美丽城市。

的确,昆明历来都是一个被鲜花装扮,被色彩环抱着的“花花世界”。

为什么cop15选择昆明(喜迎COP15再读春城赋)(3)

无处不飞花的昆明 龙宇丹 摄

三月的油菜花、五月的蓝花楹、六月的杜鹃花、七月的荷花......在昆明,鲜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精灵,也是寻常百姓倾心的美景。而且,如今昆明的鲜花特色景观不但供游人观赏,还成为“网红”打卡圣地,将四季花开不败的昆明呈现在了世界面前。

走街串巷,目之所及,鲜花常开常新,色彩缤纷。花儿不仅入眼,还能入口,云南野生花卉和观赏植物超过5000种,可食用花卉达303余种。昆明的鲜花也能“变身”成为鲜花酱、鲜花糖、鲜花酒、鲜花含片、玫瑰汁、玫瑰茶、玫瑰露等多种食品,馥郁芬芳的“鲜花味道”,是人们在美景之外的另一种记忆。

昆明的花不仅装扮城市、点缀生活,云花也正在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中的千亿产业。全国每卖出10枝花,就有7枝来自云南,昆明拥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鲜切花交易中心——每过一分钟,就有19290支鲜花从昆明发往世界各地。云南鲜花从昆明出发销往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46个国家和地区,花开云南,香飘世界......

近期,为迎接COP15的到来,昆明大街小巷以“共生共融”为主题的观赏花园相继亮相,五颜六色的鲜花簇拥成水滴、熊猫、亚洲象等景象……色彩缤纷的花坛,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共同体”理念,扮靓了春城,增添了城市的美丽。

繁茂迷人——原本山川草木生

在昆明,随处可见的多彩植物向人们诉说着——昆明天天是春天。云南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而昆明正是“王国”里,那个最为动人的倩影。

《春城赋》中,周善甫先生这样赞誉昆明——“看,铜殿巍峨、铜钟斑驳、铜旗高树、铜剑张夸,黑水祠中,矫矫前朝嘉木;植物园里,比比异卉奇花……” 关于昆明植物多样性的细节,《春城赋》中更是使用了大量笔墨刻画。

“细柳拂波,叹绿云之柔弱;繁樱蔽天,惜红雪之霏霏。赏荷柳荫,犹怜佳人袖薄;探梅崖畔,莫愁名士衣絺。”柳树、樱花、荷花、梅花,短短几十个字,周善甫先生就为人们描绘出了一个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昆明。

时至今日,这般美景依然。

为什么cop15选择昆明(喜迎COP15再读春城赋)(4)

翠湖 周灿 摄

翠湖,被汪曾祺先生称为“昆明的眼睛”,这颗眼睛被各色植物点缀得分外明亮。行走在翠湖边,参天的行道树为人们提供荫蔽,湖边的细柳随风漾起,一旁的红樱盛开、铺满枝丫,湖中的荷花在阳光下分外妖娆……翠湖不大,却让彼时的文人骚客念念不忘,也让今日的市民游人流连忘返。

除了《春城赋》中的种种描绘,如今的昆明,在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上更进一步。

坐落在昆明城一隅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园,收集保育植物7000余种(含种下等级),形成了山茶、杜鹃、木兰、金缕梅和极小种群植物等15个专类园,成为云南高原和横断山南段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特有类群和重要经济植物的迁地保护重要场所。

昆明拥有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这促成了周善甫先生笔下的名篇;昆明担负着植物物种保护的重任,延续着周善甫先生眼中的美景。

和谐共生——神奇动物在云南

“孔雀舞,宝象驯。金马绝尘,碧鸡来宾。”美哉昆明,腾跃的锦鳞、起舞的孔雀、驯顺的宝象、绝尘的金马、翱翔的碧鸡……早在三十多年前周善甫的《春城赋》里,昆明就是一个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乐园。

云南“动物王国”的美誉家喻户晓,亚洲象、绿孔雀、天行长臂猿、滇金丝猴等,它们是“动物王国”里的“明星”,还有珍稀物种乐居云南,313种兽类、945种鸟类、209种爬行类动物、189种两栖类动物、617种淡水鱼类......

为守住这份巨大的动物资源和生态多样性,昆明成为保护“动物王国”科研技术的“大脑”。

1986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建立我国第一个野生动物细胞库;2006年,昆明建立动物博物馆,馆藏各类动物标本近90万号,涵盖了我国西南各种生态类型的动物标本,是东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收藏量最为丰富的动物专题博物馆;2009年建立动物种质资源库;2020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现藏11000多物种共20余万份动物组织、核酸、细胞样品,为我国动物种质资源的采集和保藏等发挥重要作用。

很少有城市能在快速发展的节奏中,吸引来罕见又珍贵的物种“入驻”,但昆明是个例外,不仅人类安居于此,更有不少“乔迁”而来的动物在这里栖居,它们自由地生活在城市中,与人类和谐共生。

为什么cop15选择昆明(喜迎COP15再读春城赋)(5)

人鸥嬉戏 张彤 摄

在昆明众多公园里,随处可以听见清脆悦耳的鸟啼。每年11月份,一群自西伯利亚远道而来越冬的海鸥,让整个昆明一下子热闹起来。

三十年来,海鸥从未爽约。昆明湛蓝的天空下,海鸥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画面,成为这个城市一道独特的冬日风景线。不仅有西伯利亚来的海鸥,还有濒危鸟类钳嘴鹳,以及池鹭、白鹭、野鸭、长脚秧鸡等,全都争先恐后地飞抵昆明。

共同守护——生物多样性宝库

《春城赋》是一篇流芳百世的文学佳作,而从今天的视角看,还是一篇极具感染力的“说明文”。其穿越时空的回响,向人们讲述了,昆明何以成为COP15的举办地的原因。

透过《春城赋》,我们得以窥见从过去绵延至今的美丽昆明,以及这片土地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云南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4.1%,但生态系统类型、生物种类等均居全国之首,其中亚洲象、印度野牛、绿孔雀等野生动物,巧家五针松、漾濞槭、云南金钱槭等野生植物仅分布于云南。同时,云南拥有大批孑遗种、特有种和稀有种,成为重要物种类群起源、分化及分布的关键地区之一。

可以说,云南有着“天生丽质”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同时,云南也在生态保护领域持之以恒地努力着,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先天的天生丽质与后天的不懈努力,这样的昆明让周善甫先生爱不释手,也让全世界的朋友喜爱非常。

COP15即将召开,共赴“春城之邀”。这时,我们重读《春城赋》,从中更是品读出了大会的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为什么cop15选择昆明(喜迎COP15再读春城赋)(6)

COP15即将在昆明召开 龙宇丹 摄

文稿转自 | 云南发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